APP下载

养血益气说大枣

2021-01-22韩德承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营卫津液大枣

□ 韩德承

大枣属枣树植物成熟的果实,又名红枣、干枣、山红枣等,是食药两用的佳品。民间有“一日食三枣,郎中不用找”、“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等谚语。

自古以来大枣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有“百果王”之称。大枣除了鲜食外,还用来做甜点、粽子、年糕、枣花糕、长寿糕及各种枣粥等等。

大枣不仅是人们喜食的干果,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曰:“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论述大枣能补气血,生津液,调和营卫,安神醒脑。

中医认为枣可以养血、益气,常将枣用于补气补血的药方中。其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据测定,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大枣皂苷、酸枣仁皂苷、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环磷乌苷等营养成分,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药用具有补脾益气、和胃生津、养血安神、调营卫、解药毒的功效,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女脏躁等证的治疗。《本草再新》载其:“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参与体内细胞分裂与分化、糖原和脂肪分解、类固醇生成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并可作用于基因转录,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能有效阻止人体中亚硝酸盐类物质的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起到抗肿瘤作用;所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并可减轻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所含的维生素P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从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可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积蓄;所含的皂类物质,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抗炎、抗变态反应、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含量等作用;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可防治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所含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是重要的活性物质,有明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可参与保肝护肝,用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辅助治疗。临床证实,食用大枣可治疗过敏性紫癜和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并有美容养颜及抗衰老等作用。

总之,大枣性质平和,是适用广泛人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适合气血津液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服食。下面推荐几款常用验方:治阴虚盗汗:大枣10枚,乌梅5枚,冰糖适量,煎汤分2~3次服用。治脾胃湿寒,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120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熟枣肉250克。上药三味研细,与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炙熟,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治妇人脏躁证:小麦30克,甘草9克,大枣十枚,水煎服。治咳嗽:杏仁120枚(去皮尖),淡豆豉 100枚,大枣 40枚(去核),共捣如泥,和丸如杏核大,口含咽之,日含七八次。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根,水煎去滓顿服。预防输血反应:取红枣20枚、地肤子、炒荆芥各6克熬制成红枣汤,于输血前15~30分钟服用。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取红枣、花生、冰糖各30克,加水先煎花生,后加红枣冰糖,水煎后喝汤食料,每日1剂睡前服,30天为一疗程,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转氨酶较高的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食疗方:健脾肾,补气血:当归5克,红枣20粒,山药15克,白糖适量,粳米150克,水1000毫升,煮粥食之。辅助降压:大枣10枚、洋葱30克、芹菜根20克、糯米适量,煮粥食用。健胃补肾,辅助降血脂:红枣20个,山楂30克,首乌10克,杞子10克,银杏叶5克,水煎代茶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枣10枚(炒焦),陈皮4克,共放保温杯内,沸水冲泡10分钟,饭前饭后代茶饮。治腹泻:大枣10枚,薏米20克,干姜3片,山药30克,糯米30克,共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15克服食。治贫血:大枣、绿豆各50克,同煮,加红糖适量服食,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治月经不调:大枣20枚,益母草、红糖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大枣虽好,也有服用禁忌,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小儿疳积、患寄生虫病者、齿病疼痛者均忌用;痰浊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肥胖病者及糖尿病患者忌多食常食。《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大枣“多食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并忌之”。

猜你喜欢

营卫津液大枣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大枣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