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
2021-01-22刘梦妮张俊杰
闻 雯,刘梦妮,张俊杰
(广东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51009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全域旅游则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重要抓手。在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上,近几年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业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全域旅游领域的发展研究亟需归纳总结。本文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全域旅游”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挖掘、绘制知识图谱来揭示其研究主题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等,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借鉴,为未来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提供启发。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运用的软件是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是一款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的计量工具。该软件通过对样本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主题等方面的学科信息分析,用图示的方式展现一个学科或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趋势,还可以对研究热点、前沿和交叉学科进行预测,揭示该学科或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方向。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本文中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知网的期刊检索,在高级检索中设置检索条件为“主题并且篇名中含全域旅游”、时间截止到2020年8月15日24:00、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一共检索到2599条记录,最早的记录出现在2011年。由于期刊文献中存在文献重叠、缺少作者、宣传报道等无效文献的情况,笔者手动筛除了133篇文献,得到2466篇文献。
2 研究结果及知识图谱分析
2.1 文章数量、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分析
2.1.1 研究文献发展历程分析
在对研究文献分布的时间发展趋势分析时,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4年国内对于全域旅游的研究数量非常少,国内对于全域旅游概念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在2015年及之后尤其是2016年,全域旅游的研究到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研究文献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在2017年与全域旅游相关的研究期刊论文数量达到了564篇,这也标志着全域旅游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进入了热门时期。2018年研究期刊论文数量继续攀升至806篇,表明这一领域的热度只增不减。2020年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的预测值数量会上升到较高水平的1023篇(2020年发文量为CNKI预测量)。综上所述,全域旅游这一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不断地有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出现。因此,全域旅游在未来几年内依旧会是研究热点,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亟待发掘。
2.1.2 研究者群体及机构分析
使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发文作者及机构进行分析,得到全域旅游研究的作者以及机构合作共现分析结果:知识图谱研究者网络中共有291个节点(N=291),连接120条(E=120),网络密度为0.0028(density=0.0028)。这一数据表明研究全域旅游的学者和机构分布比较分散,近几年,可以看到不同机构内部合作有增多的趋势,但总体来说合作交流仍偏少。
笔者将样本文献进一步筛选后,选出184篇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研究机构来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核心期刊中全域旅游课题的主要研究机构如上: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发表了7篇论文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发表了5篇的福建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其中,北京交通大学从2016年开始研究有关于全域旅游的话题,文献数量最多,其论文成果基本上都发表在国内旅游学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学刊》上,对全域旅游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2.2 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Citespace中绘制高频关键词图谱,以便更直观的看到全域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图1中显示的全域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共词情况表明:在研究内容上,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在研究热点上,不同机构及学者热点研究重复性强、集中性高。
图1 关键词关系网络图谱
从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及热点关键词统计中可以看出,全域旅游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借助全域旅游这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对策研究以及2018年新提出的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结合。在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之后,有关于乡村旅游、旅游目的地、特色小镇等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如黄华芝、吴信值(2015)对贵州兴义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全域旅游视角上的新研究,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构建路径[1];刘楝子(2017)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旅游:一个分析框架中,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要求,试图构建全域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域乡村旅游的建设评价提供参考[2];毛峰(2019)乡村全域旅游: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与径,研究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全域旅游的重要作用[3]。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趋势中紧贴时代热点、结合时代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特色小镇、智慧旅游、旅游+、体育旅游很快得到了关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如吴美娟,柳光露,吴静静(2016)全域旅游视角上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提出了朝阳市“旅游+”各种模式的探讨[4];张国良(2019)全域旅游视域上特色小镇的多维建设路径探析[5];张婷,李祥虎,姚依丹,卢磊(2019)全域旅游视阈上辽宁省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经验及启示,提出全域旅游视阈上开发运动休闲小镇的意义,有利于激发“体育+旅游”的消费活力[6]。
2.3 全域旅游研究的演化
从Citespace中导出的关键词时序分布图清晰地显示了时间轴上全域旅游研究的演化过程(图2),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2014年):概念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重心集中是对“全域旅游”这一名词概念的解读。这也是一个新兴概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时期的概念解读主要是将全域旅游的理念注入到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中去,重点在于理解并运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去打造旅游目的地。
第二阶段(2015-2016年):逐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域旅游的研究热点不再单纯的只关注“全域”这一概念,而是对“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在这一阶段中,跟全域旅游的基本发展模式有关的研究较多。2016年开始随着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名单,也将全域旅游带入了近两年最热的旅游业话题,全域旅游的研究也从学术、政策层面逐步走向实践,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全域”时代。在政策的指引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引导上,国内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在地域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善与创新,与之有关的研究也逐渐变多[7]。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实践拓展阶段。从2017年开始的近几年,在理论研究上成果丰硕,研究热点层出不穷;在实际建设中也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参与与讨论,与各地旅游业建设中的建设路径、发展模式联系紧密。国家的政策对全域旅游的研究有很大影响,全域旅游的发展受到政策导向作用的影响较大。这一阶段主要探讨了对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共享经济”“文旅融合”“转型升级”“体育旅游”等。同时在现阶段,紧贴时代热点的“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视角”等关键词也正在出现,亟待研究。
3 研究评述及展望
图2 基于Citespace的全域旅游时区分布
从研究时间分布来看,从2011年全域旅游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期刊论文中,到2013年全域旅游的概念基本已经明确的界定,再到2016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以及之后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以及“一带一路”等方面的关联研究,表明了对于该领域的定性研究已经趋于稳定,并且研究成果的态势渐渐平稳;在未来,全域旅游在定量结合定性的研究上应与时俱进,对自然资源(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林地、森林、水体、山体、动物等)风光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重构乡村及城镇空间布局。
从研究者群体和机构分布来看,在2011年左右,全域旅游的概念是由国内一些报纸媒体率先在宣传报道中提出的,但是并没有进行概念的深入解读。从研究机构分布来看,一些涉足全域旅游领域较早的研究机构,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但至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全域旅游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机构,各个学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科融合程度不佳。在未来,可以多开展有关于全域旅游的大型论坛、线上会议等,以期加强全域旅游领域的学术氛围和联系,对产业资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性产业)生态化研究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重赋城镇及乡村产业活力。
从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图谱来看,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从一开始的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内涵的定性研究逐渐过度到旅游目的地研究、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智慧旅游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与国家各项战略相关的旅游扶贫、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等领域的研究。近一两年,以特色小镇、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又紧贴时代热点,与“一带一路”相联系。总体来看,全域旅游研究的热点与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相联系,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在未来,对治理资源(原住民、新乡贤、宗族首领、社区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等)融合化研究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重组乡村及城镇治理结构。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社会资源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最终追求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8]。在未来全域旅游的研究中,应当会有更多的视角、更多的研究领域的加入。用系统的观念、理性的思考、定量的分析,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在全域旅游的各领域研究方面寻求更多的突破并构建科学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