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建始县土家族、苗族常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021-01-22谢红亮艾洪莲李正辉
谢红亮,艾洪莲,李正辉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华中腹地,享有“华中药库”之美誉,建始县隶属其中,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形独特复杂,森林覆盖率达69.2%,物种资源多种多样。随着国际上对天然药、中药研究开发的重视,中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并已形成全球性回归自然的浪潮。然而,笔者通过文献检索未见对建始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此外,由于不合理采挖等人为因素导致该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有必要对建始县民族特色药用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摸清当地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避免盲目发展,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建始县自然产区概况
建始县(北纬30°06′~30°54′,东经109°32′~110°12′)位于享有“天然植物园”“种质基因库”之称的湖北恩施州境内,是大巴山、巫山及武陵山交汇之地,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境内地形复杂,清江横穿县境,将县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幽谷平川,河流密布。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植物区系,是华中地区植物种类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蕴藏着包括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Diels)、香蒲(Typhaorientalis)、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等药效显著、药用历史悠久的优质植物资源。
2 调查方法
查阅建始县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俗,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方法[1]结合民间采访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与分类鉴定,对建始县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功效、道地药材及鲜药资源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始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生长、繁殖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建始县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问题对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建始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共发现药用植物90科226属337种,其中被子植物最多,77科208属312种;蕨类植物次之,有8科8属14种;裸子植物最少,有5科10属11种。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若按纲分,双子叶植物纲67科184属286种;单子叶植物纲8科23属28种;蕨纲8科8属11种;松杉纲5科9属9种;石松纲1科1属2种;银杏纲1科1属1种。按目分,10种及以上的目为蔷薇目53种、桔梗目48种、毛茛目34种、管状花目25种、伞形目21种、茜草目20种、百合目19种,真蕨目18种、侧膜胎座目13种、捩花目13种、中央种子目10种、无患子目10种、荨麻目10种。按科分,10种及以上的科依次为菊科72种、蔷薇科40种、豆科21种、毛茛科19种、伞形科17种、百合科17种、唇形科15种、蓼科12种、柳叶菜科11种、忍冬科11种、荨麻科10种、葡萄科10种、木兰科10种、虎耳草科10种。按属分:4种及以上的属依次为蓼属6种、堇菜属5种、铁线莲属5种、绣线菊属5种、悬钩子属4种、栒子属4种、忍冬属4种、灯心草属4种、车前属4种、沙参属4种、乌蔹莓属4种、铁线蕨属4种、柳叶菜属4种(详见表1)。由此可见建始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能。
表1 建始县药用植物优势目、科、属统计
3.2 建始县道地药用植物资源
建始县是我国中药材重要集散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品质优良、市场认知度高的道地药材,本次调查共发现道地药材28种(表2)。其中,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要药[2]。湖北是淫羊藿属植物变异中心之一,建始县分布有较为丰富的淫羊藿属植物。近年来,随着淫羊藿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以及野生植物蕴藏量急剧下降,淫羊藿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加强对该地区淫羊藿属植物的保护,对淫羊藿属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积极开展野生变家种的引种驯化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是仅次于浙贝母的第二大贝母主流品种,张勇慧等[3]通过镇咳、祛痰、平喘药效学筛选,发现湖北贝母药效学活性集中在生物碱,成分上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始县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栽培较广,其以块根入药,具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的功效,应用历史悠久,为目前国内市场主流品种之一。梁冰倩等[4]研究鉴定发现湖北麦冬有效成分除包括皂苷类外,还包括黄酮类、酚类及苯甲酸类衍生物和酰胺生物碱类等12种化合物,丰富了麦冬的化学信息,为建始县相关技术人员对麦冬开展药理药化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作为建始县的道地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具有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曾烨等[5]采用测定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龄期黄连生物碱含量变化,从而找出黄连最佳生长年限,为建始县合理规范化种植黄连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性意义。
表2 建始县道地药材统计
3.3 建始县鲜药资源
鲜药是一类特殊的中药材,其应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曰:“生者尤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亮点。鲜药具有使用方便、保持药材原有特性、基本上不破坏有效成分的优势[6],其使用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建始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鲜植物资源,如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inensis(E.) Har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 Li]、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Nakai) Kupr]等22种药用植物(表3)。鲜药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水沟等处,随处可以摘采。居住于建始县的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积累了宝贵的鲜药实践经验,对疾病起到了积极的预防治疗作用,提高了鲜药的开发利用价值。不同地区对鲜植物药的使用有不同特色,建始县使用鲜药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口嚼法、捣烂外敷法、自然汁内服法、自然汁外用法、直接煎煮法[6],无需通过特殊复杂的加工炮制即可使用是鲜药的明显优势,也是其得以传承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建始县虽拥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却并未实现鲜药产业化发展,很多鲜药的产地初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药材流通过程中质量不稳定。为使鲜药资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建始县相关企业组织应引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等现代加工技术,实现生产加工的现代化、规范化,采用冷藏、真空、液氮冻干等方式改进鲜药运输途径,确保流通过程中鲜药质量的稳定性。运用现代化绿色栽培技术建立鲜药生产基地,为临床提供优质鲜药材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
表3 建始县鲜药资源统计
3.4 建始县药用植物功效及药用部位统计
建始县药用植物功效多种多样,可分为清热解毒药、消肿止痛药、解表散寒药、健胃消食药、祛风除湿药等。此外,许多药用植物还兼具多种经济价值,如杜仲树皮药用可降血压,并能治疗腰膝痛、风湿及习惯性流产等,其树皮分泌的硬橡胶可作工业原料及绝缘材料,抗酸、碱及化学试剂腐蚀的性能好,可制造耐酸、碱容量及管道的衬里[7];香蒲花粉即蒲黄入药,叶片可用于编织、造纸等,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全草可用于花卉观赏,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8]。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可分为根、全草、茎、叶、花、皮、果实、种子、芽九大类,其中,全草类药最多,根类药次之(表4)。不少药用植物具有多个药用部位,如求米草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入药,种子消食化痰,鲜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便,叶治初痢;山鸡椒以根、茎、叶和果实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药用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蕨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共存,多分布在山坡、草地、林地等阴凉湿润处。
表4 建始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统计
4 结语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已将湖北恩施列为开发区域之一,这为建始县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建始县人民在州政府、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已开发出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 Wils.)、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等绿色无公害优质药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10]。然而,目前仍有很多药效显著、经济价值高的植物还处于野生状态,植物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并未实现植物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科学对策。
4.1 民族药、道地药材规范化研究
建始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民族药特色十分明显,一是以土家族为代表的民族药应用历史悠久;二是民族药品种繁多,如獐牙菜(SwertiabimaculataSieb.et Zucc.)、短毛独活(HeracleummoellendorffiiHance.)、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Curt.)等疗效可靠,应用广;三是鲜植物药的应用和治疗经验的积累,是对该地区民族医药学知识的有益补充[11]。建始县拥有一大批国内外久负盛名的道地中药材,如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 Ker-Gawl.]、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Diels)、黄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然而,纵观建始县药用植物利用现状,尚未实现对当地民族药、道地药的产业化利用。因此,建始县应结合本地环境、气候、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进行民族药、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示范基地,科学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升药物品质,实现民族药、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4.2 分类管理,开展珍稀植物育种研究
建始县药用植物丰富多样,其中,一些植物具有相似的种植条件和药用机理,一些植物在栽培、药效方面具有拮抗作用[12],一些植物珍贵稀有具有独特药理作用,部分药用植物还存在“无名氏”的情况,因此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和经济价值评估的准确度还有待提高,还要进一步摸清家底。不同类型药用植物在开发利用措施上应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对具有多种用途的野生植物要综合利用。近年来,由于过量采挖、生态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致使一些珍稀濒危和特有药用植物种类趋于灭绝,因此扩大药用植物的驯化栽培范围,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研究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作为省内中药材育种领域的主要单位之一,在选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建始县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借鉴学习,建立本地中药材育种中心,形成“政府-企业-药农”生产推广模式,对育成的新品种实施规范化种植系统研究,提高繁育、栽培技术,实现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
4.3 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开发利用研究
“绿色”和“生态”是植物资源的代名词,是建始县最好的资源、最大的资本、最显著的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建始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已上升到影响建始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政治高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的利用率,在药用植物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繁育、鉴定和质量评价、新药研究等方面实施科技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如巫伟峰等[13]通过DNA条形码技术为药用植物鉴定、濒危物种保护以及资源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包括药用部位的扩大,用药途径的丰富,加工保存技术的提高,药物残渣的回收利用等多方面[14],跳出中药业只发展中药的狭隘思维模式,将中药产业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结合,对发展建始县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