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21石新

红豆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石新

【摘要】化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全面改革显得十分的紧迫。而这就得教师加强注重教学优化工作的开展,摒弃传统“知识本位”的理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具体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等,助力学生将自身所学合理应用至生活实际中,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辅助效果

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而言,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构成.课本中不仅设置了大量实验内容,很多理论知识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实验手段加以研究.由此可见,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验来丰富课堂,并且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如果是实验操作上难度较大,或者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则可以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很好地获取实验背后包含的知识原理,让实验教学的预设目标圆满达成.

比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中的热”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验为知识分析解读的依托,让学生在实验的背景下逐渐探析相应的知识原理.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组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加以对照.实验一: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实验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热量变化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并且结合上面一组实验中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进行知识汇总.这样的教学推进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能够牢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并且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

二、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教师还可以在自身的教学思维上做拓宽与延伸,可以多探寻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感受,并且从多方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会出现将一些关联或者相似的知识发生混淆的状况.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汇总,并且训练学生构建自身知识框架的能力素养.这会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就已有知识做归纳总结.这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进步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比如,在教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学过的知识做归纳总结.有的学生以“乙醇”为关键词,向四周延伸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分支,并把“无色、易挥发、与水互溶”等内容放到“物理性质”之中.也有学生以“乙酸”为关键词,向四周延伸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酸的酸性、乙酸的可逆反应”等分支.这种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并且让学生就物质的多元性质做很好的汇总.多进行这样的分析总结活动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就学过的内容有更牢固的吸收掌握,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三、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必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涵盖了许多抽象性的内容,学生需要在实验中亲自操作和感受,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害怕学生操作失误等原因,教师在遇到实验的时候,通常只是用语言来讲述,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与原理,至于器材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则不甚了解,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提高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验的机会。例如,在“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内容商讨和制订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当实验方案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查看,确保无误后指导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解释概念和规律,而是让学生对自己分析推理的结果进行检验。在化学学习中,有时学生对实验的猜想会与实际结果出现较大区别,只有通过实验活动,才能让学生对其中的现象、知识、结果等形成准确的认知,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意义重大,所以需要教师积极贯彻,基于新课改要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得紧抓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加强教學和生活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发散自身思维。还得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化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以便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为其今后学习进步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崔建营.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3):153-154.

[2]陈景乾,曹永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探究——以“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为例[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30(04):22-24.

[3]淡梦阳.“微”中有效——高中化学课堂中微型实验的实践探析[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5):56-57.

[4]韩丽丽.让“空中课堂”架起化学学习的桥梁——以高中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10):81-83.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