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1-01-21格茸品初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停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在逐渐培养与提升,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进的重点之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充分融合历史课程的自身特征。教师要将学科作为根据,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征与优点,将学生的综合素养展开有规划的培育和提高。教师要明确中心素养的基础创建,并且在此基本上,着重于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进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

引言

历史课程要将培育与提升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当做主要任务,使学生经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渐构成含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以及关键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当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彰显出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就需要围绕高中历史课程五个核心素养来开展。下述就是将历史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案例来探讨分析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此为日后的历史教学给予有效的参考作用价值。

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概念

最近几年,在素质教育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怎样培育学生的全面素养是众多教育行业十分注重的共同问题。高中历史这门科目要根据自身的优点,落实做好素质教育相关工作。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候,不仅需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也需要看到学生核心素养的缺少会为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复重视:“教师需要在真实讲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育当做教学关键点。”这也表示,主动积极对高中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经过教学实践过程,教师需要融合此门课程的自身特征,也要参加高考题目过程中对学生所提出的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地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坚实的进行下去。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与质量也是一种非常主要的任务,所以,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无法降低的,换句话说,就需要多层兼顾。高中历史是一种集成性的文科学科,在重视人文性的基本上,持续探寻历史性和实用性价值[2]。简而言之,说的是将高中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高效结合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理等知识,助于学生从整体方面掌握历史知识,从而高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持续深化學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突出核心素养,做好教学规划

第一,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展开备课,做好预设

(一)利用唯物史观研究日本侵华的因素,提升学生辩证地思考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所开展的战争是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展开的是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利用唯物史观分析评测,史论融合,使用实际、直接的史料,发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的情感,造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培育坚强的意志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经受挫折、顺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珍爱和平,珍惜现在;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培育学生将以往历史引以为戒的历史意识[3]。

(二)依照时空厘清从局部扩张到综合抗战的历程;懂得借用多种史料,利用合力论、动机以及后果的范畴;感悟中共以民族大义为主的政治智慧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和家国情怀;经过时空定位,知道抗日战争从局部到综合的时空演变。

(三)经过史料展现和探讨,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掌握研究史料的措施,创建明确的战争责任意识;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过程,讲解中共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的核心,促使学生学会融合史料研究问题的措施;利用抗战地图、疏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贡献和情况,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研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探究其意义,将培育学生搜集信息与解决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多层面思考问题,学会归纳与阐述问题的措施,培育学生一同合作的意识。

(四)经过学习抗日战争,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是一个民族在困难中抗争,最后胜利的历程,是一个个生命勇于奋斗、舍家为国的过程,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路的开始。体验到抗日英雄勇于牺牲自我和抵抗外敌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领悟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根据学情,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任务的预设。根据学生相关抗日战争的知识储备,并且根据历史学科要素、高一学生的心理要素,挑选可以彰显抗日战争历史发展过程、含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历史主题组织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这五项核心素养能力。由此预设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彰显日军侵略中国各种暴行;认识中国军民的血性抗争;体会以国共合作为根本的各民族以及各个党派团结是作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决定性要素;正确分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位置和效用。

三、重视教学反思,领悟核心素养

首先,经过众多实事来使学生认识了解到抗日战争的三个层面:第一,抗日英雄的敢于牺牲为抗日战争胜利给予了前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达到全民族的抗战,是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外界条件等;第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会战,中共倡导并且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略以及较强的敌后抗战,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进而体验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忘我情怀,因此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第三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以此培育学生的史料论证与唯物史观的能力[4]。

其次,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标准,结合《伟大的抗日战争》整体目标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有利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的知识、思维以及情感等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当中,使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清晰且整体地展现与服务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形成“形散而神不散”。将《伟大的抗日战争》区分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全民族抗战”以及“日军罪行”等等几个部分展开讲解,使得学生掌握好其发展过程,之后按照学生人数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对此种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分析[5]。

最后,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特征来规划教学任务,对影响教学部分的各个因素都具有比较精致的探讨,遵循了教学设计思路当中的目标、教学以及评价相同性原则。因为本次内容较为复杂,一些理论内容知识较强,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现有的基本上经过给予一些史料展开强化与开拓,归纳历史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使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实现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论证、唯物史观与以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与发展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不是立马见效的事情,历史教师需要经过高质量水平的阅读,拓宽学术视野,充沛教学智慧,自觉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并且将其深入到历史教育教学当中,敢于探索和操作,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才可以贯彻落实,真实地完成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宗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0(11):174-175.

[2]陈伟民.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76-77.

[3]张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然追求与实践样态[J].教学研究,2020,43(02):87-92.

[4]朱国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华夏教师,2020(08):5-6.

[5]胡伟琪.论高中历史教学从三维目标走向学科核心素养路径[J].华夏教师,2019(33):31-32.

作者简介:格茸品初,性别:男,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迪庆州藏文中学,研究方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