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1-01-21晋月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运用策略小学音乐

晋月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实現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结合体态律动的优势作用,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在动静相宜的良好课堂环境中,音乐知识深入人心,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鉴于此,本文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运用策略

利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展开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探索,可以充分地运用肢体语言所带来的优势,在最大限度地动作和空间内将音乐表达出来,用身体有规律、有韵律的动作,实现音乐的输出,小学生从中体会节奏感和音乐知识的内涵,体会音乐的内在情感,理解基础音乐知识的同时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有利于未来更好的成才与发展。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尊重天性,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此阶段的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基于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体态律动教学可以将音乐和形体结合起来,用体态动作表达音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转化知识,寓教于乐

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虽然求知欲很强,但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方式更直观、形象,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大多是抽象的,枯燥难懂,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体态律动法教学,设计一套有趣的游戏,将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融入体态动作中,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节奏时,将7个音调转化为简单有趣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熟记动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

3、增进思考,体悟情感

体态律动是通过有控制地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但并不强调动作必须优美潇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情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即兴表演,随机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即兴表演一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对于一些音乐感知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从一些情感表现强烈的音乐开始,如忧伤的、抒情的,设计一套动作让学生练习,学生在反复欣赏音乐和练习的过程中领悟音乐表达的情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设计动作,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表现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感受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包括音乐的音高、节拍、节奏、速度等,对每个音乐要素的掌握均可以通过体态教学实现。对于音高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科尔文手势进行体态律动教学。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科尔文手势训练学生对“do、re、mi、fa、sol、la、si”的体态律动感知;对于音乐节拍的训练,教师可以采取最原始的打拍方式实现,设计不同的打拍部位表示节拍得强弱,如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借助二拍法在课堂中创建游戏,使学生听到音乐后以接龙的方式传递强拍;对于音乐节奏的训练,教师可将不同节奏设计为不同的情境姿态,如通过模仿柳枝摆动表示节奏摇摆律动等;对于音乐速度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肢体摆动来实现,如激昂高速状态下快速摆动双臂,在悠扬婉转的状态下轻轻浮动手掌等。

2、彰显速度力度

音乐代表着速度与力度,主要以律动的方式展现。音乐速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赏析音乐,也是学生赏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学习小学舞曲相关内容时,很多音乐旋律优美且速度较快,因此能够传达出轻快、活泼、奔放的情感。若是速度适中,那么就偏向于抒情豪迈类,速度较慢则能够展现出音乐的庄严、忧伤、肃穆,因此也就表明不同的音乐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且这种感受与速度有着极大的关联。对此,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律动,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速度的音乐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律动。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不断集中注意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就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展现音乐的速度,如电子琴、钢琴,可以结合乐器的速度差异来表现律动差异,最后结合体态律动运动教学,可以有效展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

3、组织即兴表演

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学生创作能力的锻炼,在此环节可以开展一系列即兴表演活动,在这样的表演历程中,学生也可以依靠体态律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来创作新的音乐意境,继而进入到更加理想的音乐学习格局。需要注意但是,在即兴表演的活动中,学生的自由性是比较强的,教师的引导行为需要进行合理地控制,这样才能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即兴表演格局。

以《草原上》为例,这是一首内蒙古歌曲,旋律处于十分活泼的状态,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歌曲。教师在了解到学生这样的特点之后,就积极鼓励学生去发挥想象,以确保音乐素养锻炼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详细来讲述,就是让学生以表演者或者歌唱者的身份融入进去,在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去设计舞蹈动作,确保在一边唱歌的时候一边去舞蹈,由此就可以使得学生以更加交互的方式参与到舞蹈歌曲表演中去。对于这样自主性比较强的活动,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大家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建议,确保实际的动作感知和设计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对于在此过程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或者小组,教师可以进行表扬,由此使得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实际的表演活动中去,这对于实现体态律动教学法效益的发挥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语

体态律动使天性活泼、充满想象力的小学生得以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需求,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身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更是要尊重和呵护孩子们的天性,切忌“走形式”的体态律动,而是应更多从作品风格、学生特点、引导创造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使学生身心合一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与实践[J].鸭绿江,2019(22):95.

[2]何伊娜.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9(32):201.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运用策略小学音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