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让教育回归自然
2021-01-21俞诗译
摘要:近日,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推行,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周末的闲暇教育,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营地教育”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营地教育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不仅对儿童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还有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重要的社会价值。当前,想进一步推进营地教育蓬勃发展,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优化办学体系,此外还有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类主体的支持。
关键词:自然教育;营地教育;双减
营地教育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理念,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其将教育的场所转移到“营地”当中,通过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成长。营地教育最早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此前在我国尚未成为主流的教育形式。近日,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落实,一些教育机构推出“营地教育”项目,使得营地教育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一、何谓“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这一教育形式最早诞生于美国,美国营地协会对“营地教育”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的形式,兼具教育性、创造性和娱乐性,通过领导力训练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体验,促进营员在生理、心理及社交能力的提升。”美国营地协会官网ACA国际营地协会提出“营地教育”包含以下特征:“它是体验式教育,在自然中学习、在团队生活和户外活动中锻炼自我,产生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日,伴随我国着“双减”政策的推行,营地教育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营地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青少年在学校和家长的允许下在经过专业培训的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去到研学营地学习一些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课外知识,比如野外生存知识、关于大自然的知识等,过程中做到了寓教于乐,是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优化我国营地教育办学诸策略
随着各地营地教育的开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具备“扩大就业机会”、“拉动地区消费、推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社会价值。那么当前,营地教育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各级各类主体可以采取何种措施推进其蓬勃发展呢?本文给出了如下策略:
(一)完善政策法规,使营地教育规范化
当前,营地教育正轰轰烈烈的走进大众视野,但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其相关政策法规仍有待完善,立法部门应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使得营地教育规范化。
政府部门应科学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如规范营地建设标准等,大力支持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让营地教育有法可依;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等主体应加强营地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规范营地建设标准和营地器材标准,保证户外营地教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也同样应当认识到营地教育的重要价值,应当积极推进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营地教育列入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创建良好教育生态。
(二)优化办学体系,使营地教育科学化
作为营地教育的主体,营地教育机构对整个营地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前教育机构市场乱象,营地教育承办机构应当明确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营地教育之于青少年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当将“以学生为本”贯穿始终,围绕学生发展设计课程、开展活动和教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营地教育机构的课程研发部门应当精心完善课程设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只有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程,充分利用营地所在区域的乡土文化、人文特点,发展不同营地的特色,研发营地独特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才能使青少年在参加营地教育之后,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与此同时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使这一产业良性循环。
营地教育机构应当精心选拔带队教师,保证教师质量。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不仅仅是带队,保护学生的安全,整个活动都需要在带队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应当选拔出真正爱孩子、有良好师德、且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老师来担任带队老师,高质量师资团队与精心设计的课程形成合力,方可使得育人效果最大化。
(三)各主体协同发力,使营地教育大众化
营地教育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应当形成合力,以育人为目标,助力营地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校层面,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老师们应当积极开发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不仅应当向家长们介绍营地教育的积极意义,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在闲暇时间参与到营地教育当中。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如运动场、植物园,或是学校周边资源,在儿童的闲暇时间举行校内的营地教育活动。
家长层面,家长应当提高对户外营地教育的认识。我国虽已开放三胎,但独生子女仍占大多数,在父母和长辈的关爱下,部分青少年存在意志力薄弱、过于依赖父母而自理能力差等问题。营地教育多数情况下是青少年独自参加,过程中可以培养一些社会实际生存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劳动能力等等,对儿童成长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家长们应当充分认识这些积极意义,支持孩子参与到营地教育中。
社会层面,应当吸引社会资本对营地教育提供场地或资金支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营地教育意义的广泛传播,社会上对营地教育的需求量逐步提升。营地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从课程研发、到师资招募、到场地建设,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当前我国营地教育的营地数量十分有限,一些机构出现资金缺口无法被填补,“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营地数量和营地规模无法满足我国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这就需要各级各类社会主体积极为营地教育办学提供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甚至是资金支持,从而助力营地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营地教育由于其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广泛性,由于其体验式、实践育人的特点,对培养青少年的社会生活所需的实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让孩子从“低头一族”,成为仰望星空的新一代。营地教育之于青少年发展、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的教育形式,仍有许多环节有待优化,这需要全社会各级各类主体共同努力,支持营地教育发展,助力祖国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凌.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05):618-621.
[2]薛保红,南燕.发达国家营地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6):126-128.
[3]张玉玲.青少年营地教育综述[J].内江科技,2018,39(01):103-104+81.
杨成.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3):36-40.
[4]胡庆才.青少年教育營地运营模式发展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5):22-23.
[5]南燕,文才新.我国营地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2):121-122.
作者简介:俞诗译(1998-),女,汉族,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政教学、公共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