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2021-01-21谢林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困生

谢林丽

摘要: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老师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谈到边疆留守儿童学困生(以下简称边留生)的转化问题,更是令从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教师棘手的一个问题,个人将通过接连九年任教红河县车古乡车古小学五(1)、六(4)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浅拙经验,从现状分析、寻根源流、措施及成效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对边留生这一特殊群体转化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学困生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教师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谈到边留生的转化问题,更是令从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教师棘手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学困生工作本来就是一项艰巨且任务比较重的教学工作,再把它放到边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工作任务之艰巨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大家就可想而知了。不过,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它产生存在的道理,犹记得高中物理中学过的物质守恒定律告诉我: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所以呢,边留生的产生必定有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个人将通过接连九年任教红河县车古乡车古小学五(1)、六(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浅拙经验,从现状分析、寻根源流、措施及成效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对边留生这一特殊群体转化问题。

一、现状分析

自2012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从事车古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通过这九年对车古小学五(1)、六(4)班边留生的亲密接触、观察、走访以及同事之间的交流探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走访中直接获得的材料),经过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发现,边留生存在共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这些边留生过份焦虑、敏感,行为呆板,不擅长交际;其次,边留生对学校、课堂、老师存在紧张恐惧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再次,这些边留生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常常产生羞怯、失望和畏缩的情绪;最后,这些边留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特别差,作业拖拉现象严重,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对生活充满失望,以至于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行事,甚至演变成各班边留生集体邀约逃课的现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及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和困难。

二、尋根源流

边留生的致差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先寻根源流,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接下来个人将从车古小学六(4)班这个集体中边留生的致差原因,来谈谈源流分析。

(一)语言因素:车古乡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哈尼族、彝族、瑶族三个民族聚居,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上学以后才接触,况且孩子们在校平时交流都用民族语,因此形成了比较复杂多样的民族语言氛围,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易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

(二)信息闭塞:车古乡位于红河县西北部,距离县城65公里,东邻浪堤乡、羊街乡,西邻垤玛乡,南邻架车乡,北邻玉溪市元江县的那诺乡,整个乡处在山区,交通单一,信息闭塞,因此家长见识少,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意识低下。

(三)主观原因:经过这几年亲历辅导边留生及仔细观察总结,我总结出边留生致差主观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智力遗传、身体素质差,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意志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四)客观原因:首先是家庭方面:边留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为了生活,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里由空巢祖父母、外祖父母留守照看边留生。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孩子缺少父母关爱,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更有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孩子稍有差错,便辱骂并拳脚相加,因此造成了边留生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造成边留生经常完不成学习任务,进而造成学习成绩差。

三、转化措施及成效

犹记得大学时在教育心理学教材上曾看到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的这句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在这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是按这句话来践行的。

(一)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边留生。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更重要的是爱那些边留生。这几年遇到的这几届学生,基础不同,起步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届学生中都有那么些成绩差得让你不敢想象的边留生。这些孩子有的是车古本寨的,有些是么当、利博、阿期村完小合并来的住校生。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我对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有时甚至更偏爱边留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厌弃他们。特别是上一届的那二十几个边留生(他们的生源比较复杂,有些由于缺师少校,未上过学前班,41个孩子,有一半是边留生),成绩差得一塌糊涂,但我本着热爱每一个孩子的心,并没有放弃一位边留生。课后,我单独把这些边留生喊到宿舍重点辅导,并喊上成绩优秀、乖巧的女生辅助我辅导他们,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辅导(毕竟课堂辅导有限),不怕费时间,不怕花力气,不怕出现反复,一个学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成绩从刚分班时的倒数第一进入了年级第四,虽然只进步了10分平均分,但这与我的狠抓付出以及爱每一位边留生、不放弃每一位边留生分不开。

(二)建立边留生档案。

近几年来,我们车古小学教务处出台了一个针对边留生管理辅导的好策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都会给每位老师发放边留生档案表,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人手一份,根据需要把本班级中的边留生入档,并填好学生基本信息、学困原因及单元成绩追踪,学期结束上交教务处。本学年我班边留生还是比较多,有从利博完小合并来8位同学,加上车古小学原来四(1)班直升8位同学,全班37位孩子,边留生占了一半。但值得欣慰的是,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辅导,到本学期需要强抓基础,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辅导。

(三)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

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奉行课堂学生辅导为主,教师辅导为补充的教与学行为。因为边留生多,教师不可能分身乏术,同时辅导多个,因此我提倡优秀生分担老师的辅导任务,放权给优秀生,信任他们能辅导好边留生,这样在优等生与边留生之间搭起“一帮一”辅助桥梁,让优等生和边留生搭配坐,课堂做到随堂辅导,课后让优等生辅导边留生释疑解难,温故而知新。同时,我在备课时也注意设计帮扶边留生的坏节,设计一些边留生能解答的简单问题,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环境熏陶,耳濡目染。

一个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典型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因此,我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设。这个学年,我和数学老师合力设计了个百花园,墙壁四周用栅栏和花草围成一个百花园,教室后墙壁两边各设计了一棵理想树和荣誉树,理想树上挂满了37位孩子的理想,荣誉树上按平时单元测试分数从高到低挂满了孩子们的照片,墙壁上和后黑板上写满了孩子们喜欢的成语归纳和名言警句。每天,孩子们在这百花园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快乐学习,同时也是有意无意加强边留生的班级文化熏陶,通过耳濡目染,让他们爱学,愿学,无意中记住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除此之外,我每天下午晚饭后,都会抽20分钟让孩子们在校园的座椅上自由学习,重点辅导边留生诵读,让他们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

(五)捕捉边留生闪光点,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关注边留生是否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全班同学一起鼓掌为他们加油,答错了,我也会激励他们下次再多努力。同时,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给边留生设计的作业是最基础、简单、减半的,并在作业批改时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在作业后面点评激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同时轻松学习,知道其实老师也在关注他们,爱他们。

(六)注重边留生心理辅导。

这一届学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原因是这个班级中单亲孩子占的比例大,全班37个孩子,有9个孩子是单亲,这9个孩子包括优等生和边留生,平时我都会抽一些时间个别谈谈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和他们谈心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七)家校合一,双管齐下。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做好家长家庭教育这个工作。每接收一批新生,我都会认真记录好家长的通讯方式,并整理打印成表,随身携带,并经常跟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尽到监督责任。本学年中,李福文、杨何宝两位边留生经常厌学,无故逃学,经过多次与两位家长合力管教,李福文、杨何宝两位边留生现在学习态度稳定了,成绩也在慢慢进步。

总之,边留生的转化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立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项慢工细活,是一项长期、艰苦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爱心,摸清楚原因,深入到边留生的心灵深处,找好开发的突破口,因势力导,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转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宏、王晓萍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万千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困生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