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2021-01-21陈莲娣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陈莲娣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境中引入、感悟、提升和延伸是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景中导入;情境中感悟;情境中提升;情境中延伸

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我们创设的情境要有意识地把儿童逐步带入文本描写的语境中,使儿童有一种“我在语境中”的感觉,如见其人,闻其声,赏奇景,观其物。优化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中去创设情境教学呢?

一、情景中导入

1、释题质疑导入法

学生的任何思维活动都是从“疑”开始。教学时,教师根据题目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入新课,使学生积极参与“释疑”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目的关键词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学生齐读课题,并从题目的“借”质疑:学生大致围绕以下问题: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借的经过如何?借的结果又是怎样?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我觉得诸葛亮是“骗”箭而不是“借”箭?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顺水推舟,究竟这个“借”字合适吗?学了课文之后,你们会有新的发现,孩子们都很乐意地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去读课文,进行了思考。

2、乐曲导入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抒发人的情感。新授课文前,播放与文本内容有关联的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为后来学生情感的变化渲染升华。比如教学《燕子专列》时,我先播放了《小燕子》的歌曲,听这美妙的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描述着一些美好的画面。我随机设疑:多可爱的小燕子,今天他们将要乘坐专列去远方,燕子是候鸟,他们可以自己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我通过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境,想象燕子的可爱,为文本中燕子的悲惨命运埋下铺垫。

3、利用影片导入新课

影视资源的视听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七律·长征》时候,我让孩子们看了《长征》里的相关影片,讲讲观后的感受,他们很动情:有人说,我感受到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长征中的红军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人说,我感受最深的是泸定桥那一条条铁链,河水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我看了毛骨悚然,可八路军们没有胆怯,在枪林弹雨中勇往前进;有人说我们能够过上平静富足的生活,真的很幸福,我要感谢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并向他们致敬……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了,我伴着高亢振奋的音乐朗读了《七律·长征》,同学们带着激情开启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二、情境中感悟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节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老师通过语言描述,使学生想象情景,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

2、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的运用直观、形象,它能引起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教学中恰当好处地运用一些实物,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鲸》第六自然:课前我让各小组准备一张大海的背景图,几头鲸的卡纸道具,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再动手摆一摆,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很快就理解鲸这样睡觉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若有危险,便于向四处散开。有一个小组的摆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鲸睡觉的周围加了些岩石为背景,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摆?原来他们是根据“鲸睡觉的时候总爱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比较安全”来设计的。但他摆岩石的位置引起一位同学的质疑:“这岩石不应该是岸边的,而是大海中的岩石。”因为岸边的岩石会有船只停留在这里,那鲸就不安全了。我为孩子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竖起了大拇指。运用这些实物道具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使学生轻松理解内容,感受鲸的智慧,印象更深刻。

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情境,学生更感兴趣与接纳,会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爽约)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谁来说说自已感受?有的學生说,上周星期六妈妈答应带我去动物园玩,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可由于妈妈突然要加班,没去成,我是多么的失望;有的学生说,我考试得了100分,妈妈答应请我吃肯德基,我非常的兴奋,碰巧妈妈临时有事,我很委屈,可后来妈妈还是补上了,我挺滿足的;有的学生说,妈妈答应带我去外婆家的,我满怀期待,可是我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由于妈妈一直在忙,结果不去外婆家了,我有点儿埋怨妈妈,也很伤心……文中的小女孩,她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是否也跟你们有着同样的心情呢?请从文中找找描写小女孩心理变化的句子,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贴近文本的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境中提升

1、拓展式结课

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有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充满兴趣,我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小事的真理;我还进行了一个实验,我在三个小瓶里装了水,洗衣粉浸液,食用醋,让他们看看这三种液体是否有颜色?(没有)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变红,然后倒入食醋用棍子搅匀让水槽再次无色。学生满脸疑惑,我在学生的好奇中道出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齐读最后两自然段)。这一拓展点燃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音乐十律动式结课

一节课即结束,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弱,此时,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如在教学《中华少年》时,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一边伴乐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一边跟着我配以简单的动作一起律动起来,他们激情的朗读,感情真挚饱满;自然的动作,充满朝气蓬勃,内心的自豪洋溢于表,展现着中华少年的风采。这样的师生互动把一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课外情境的延伸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应该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使它们二者相互作用,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生活”,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略语文的美与内涵。如: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研学活动。

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在学校附近或学校里面建立活动基地,如学校植物园里一片小菜地、一棵树木、土地里的一条蚯蚓……校外的一条小溪、一块农田……这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快乐地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