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21-01-21阮慈荣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阮慈荣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意义重大,最直接的是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得他们接触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关键,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引言: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源于对自己优秀的文化的继承,一个国家要立足于世界,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目前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特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事半功倍。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鼓舞了他们主动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党确立的革命文化和革命文化之中。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学生在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这种认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时地、有计划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校就树立起科学的审美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明确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建构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很多优秀的思想,要把这些优秀的思想根植于学生脑海中,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目的,通过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丰富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思想品格。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具有开放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使传统文化渗透紧跟时代步伐。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正在渗透汉语阅读教学的传统文化。他们需要发现文本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因素,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恰当、系统地呈现出来,以充分发挥他作为“文化人”的作用。阅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阅读教育的主体和目的的文化特色和阅读教学功能的文化特色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古典古诗词,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在教学《离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引导学生疏通课文大意,并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在学生能够熟练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诗人创作《离骚》时所处的环境、遭遇,对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人虽处境艰辛,但仍然不忘国家、不屈意志,具有高尚的品格和风骨。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解读,体会作者心中的哀苦,了解这种哀苦的产生不是诗人自身命运所造成的,而是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总之,在悠久的华夏文明进程中,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内蕴,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瑰宝,也是华夏子民的精神食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语文与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结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爱好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从而把我国悠久的文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程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1):5-6.

[2]林斌仙.浅析“五步一结合”方法在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21(16):30-31.

[3]孔勇,孔炜.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渗透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06):67-68.

[4]樊新强.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重点与策略——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学习,2021(06):28-32.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语文整书阅读<论语>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的探究》(JCJYC2101170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