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慢羽表型公鸡与快羽母鸡交配后代羽型研究

2021-01-21邱莫寒张增荣余春林李兴林王昭霞杨朝武通信作者

畜禽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雌雄父本母本

邱莫寒,彭 涵,张增荣,余春林,李兴林,王昭霞,杨朝武通信作者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邛崃市行政审批局,四川 邛崃 611530;4.成都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鸡的羽毛有快羽和慢羽,也称为早羽和迟羽。快慢羽主要是指翼羽和尾羽长出的早迟和快慢,羽毛生长的快慢,在雏鸡出壳后24 h即可看出[1]。早在1922年,俄国科学家Serebrovsky就研究发现雏鸡羽毛生长速度的差异是由于位于性染色体Z上的2个等位基因决定的,其中隐性基因为快羽基因,用k表示,显性基因为慢羽基因,用K表示[2]。1925年,Warren用白来航与吉西黑巨鸡杂交证实了羽毛发育快慢的差异是以性连锁为基础的[3]。鸡的快、慢羽属于伴性遗传性状,用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所得的公雏为慢羽,母雏为快羽,目前被用于初生雏鸡的自别雌雄,替代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肛门雌雄鉴别技术。该技术既简单易行、快速准确、节省成本,又可避免翻肛鉴别对雏鸡的逆境反应以及避免传播疾病、挤伤雏鸡等,是近代养鸡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已广泛应用于家禽业[1]。

根据邱祥聘[4]、杨山[5]和陈忠[6]等的研究,一般将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上均判定为快羽;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下则判定为慢羽。其中快羽的羽型又可分为2种,分别为R1型和R2型,R1型是指主翼羽长度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R2型是指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在2~5 mm。慢羽的羽型又可分为4种,分别是 S1型、S2型、S3型和S4型。S1型是指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也称为微长型;S2型是指主翼羽和覆主翼羽均长出,而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也称为倒长型;S3型是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也称为等长型;S4型是指主翼羽未长出或者主、覆主翼羽均未长出,也称为未长型。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三系配套的方式组建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即采用慢羽公鸡(第一父本)与快羽母鸡(第一母本)杂交后产生的慢羽母鸡后代作为父母代母本,而此慢羽母鸡的纯合度可直接影响商品代自别雌雄的准确率。本研究针对不同慢羽表型公鸡与快羽母鸡交配后的后代表型情况开展研究,旨在为选择更有利于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生产的慢羽公鸡(第一父本)的慢羽表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选育的慢羽纯系S06系公鸡的不同慢羽表型个体,与快羽纯系S07系的母鸡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选择倒长型(S2)、等长型(S3)、未长型(S4)的S06系慢羽公鸡,每组各10只,与S07系快羽母鸡交配,分组收集种蛋,分组上孵,出雏后统计各组公鸡后代的慢羽数据。

1.3 数据统计

用EXCEL 2016统计数据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分别统计了5次分组上孵的出雏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5次统计的结果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明,等长型(S3)公鸡配种的后代中慢羽个体比例较低,最低为80.19%,最高为95.41%,且每次试验时均出现了快羽个体;而未长型(S4)公鸡配种的后代中慢羽个体比例最高,最高达到100%,最低也达到了95.29%,并且在4次试验统计时均未出现快羽个体;倒长型(S2)公鸡配种的后代中慢羽个体比例介于这两者之间,最高为96.00%,最低为92.17%,每次试验时也都出现了快羽个体。

表1 不同慢羽表型公鸡与快羽母鸡配种后代羽速统计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在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中,通常采用三系配套的模式来组建配套系,要求第一父本必须是慢羽纯合的公鸡,第一父本与第一母本杂交后选择慢羽母鸡作为配套系的父母代母本,然后与第二父本快羽公鸡杂交,产生的商品代即能通过羽速来鉴别雌雄,这样所出的商品代鸡慢羽为公雏,快羽为母雏。在此过程中最终影响商品代雌雄鉴别率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父母代父本快羽公鸡以及母本慢羽母鸡的纯度,而第一父本慢羽公鸡的纯度则是影响父母代母本慢羽母鸡纯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目前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着重于第一父本公鸡慢羽纯合度的选择。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即使公鸡均为慢羽基因的纯合子个体,但其与第一母本交配之后产生的后代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快羽个体。针对这种情况,虽然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但是否是由于慢羽表型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则针对慢羽表型中最常见的3种情况倒长型(S2)、等长型(S3)、未长型(S4)配种之后的后代羽速情况开展研究(因微长型(S1)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由于易与快羽混淆而被人为选择淘汰)。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慢羽表型配种后的后代羽速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未长型(S4)的慢羽个体比例最高,其次为倒长型(S2),等长型(S3)的慢羽个体比例最低。因此在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的选育过程中,在对第一父本慢羽公鸡的选择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未长型(S4)或者倒长型(S2)的个体。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选育过程中,第一父本慢羽公鸡的选育提供了一些参考及方向,从而有利于提高快慢羽自别雌雄配套系商品代雏鸡的雌雄鉴别率,进一步降低成本,促进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雌雄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雌雄时代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五个杂交水稻大穗型父本制种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