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2021-01-21徐秋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

徐秋波,季 炜*

(靖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靖江 214500)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典型的免疫性疾病(全身性),该病病程漫长,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极易累及全身关节,对肢体、关节功能产生危害较大;加之该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后期致残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未有特性措施,仅能通过对症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但早期诊断可以尽早开展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为主要方式,而在实验室诊断基础上联合免疫学指标进行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1]。为进一步体会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价值,特择我院2018年7月~2020年2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展开研究,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择我院2018年7月~2020年2 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 5 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7~82岁,均值(40.03±15.12)岁。选取同期内我院体检健康者5 0 例设为对照组展开对比研究。其中男性2 5 例,女性2 5 例,年龄26~81岁,均值(40.15±13.15)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用统计学分析,P>0.05。

排除标准:(1)确诊为房室传导阻滞特征者;(2)心室率缓慢者;(3)因个人原因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4)临床资料丢失者;(5)心脏起搏功能障碍者;(6)预激综合征者。

纳入标准:(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2)年龄85岁以内者;(3)符合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者。

1.2 方法

采样: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并做好健康宣教,叮嘱受检者晚餐后禁食,确保空腹时间>8 h,第二日空腹状态下采3 mL肘静脉血并给予离心处理,转速3000 r/min,时间控制在15~20 min,血清分离后待检[2]。

类风湿因子(RF)检测:借助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贝克曼IMMAGE 800)开展RF检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为主。RF阳性判定标准:检测浓度>20 IU/ml。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检测:借助化学发光仪(亚辉龙iFlash 3000)及配套试剂开展检测,CCP阳性判定标准:>5 IU/ml;CCP阴性判定标准:<5IU/ml;超过200 U/ml以200计[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RF、抗CCP指标水平;

(2)观察两组RF、抗CCP指标阳性率;

1.4 统计学

SPSS 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RF、抗CCP指标水平)以“t”计算用“±s”表示。定性数据(RF、抗CCP指标阳性率)用“ ”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RF、抗CCP指标水平相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RF、抗CCP指标水平分别为(240.23±91.11)IU/ml、(168.72±24.26)IU/ml,对照组患者的RF、抗CCP指标水平分别为(7.15±2.36)IU/ml、(4.15±1.25)IU/ml,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显著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RF、抗CCP指标比较(n, ±s)

表1 两组RF、抗CCP指标比较(n, ±s)

组别 n RF(IU/ml) 抗CCP(IU/ml)观察组 55 240.23±91.11 168.72±24.26对照组 55 7.15±2.36 4.15±1.25 t-16.45 21.26 P-0.02 0.001

2.2 两组RF、抗CCP指标阳性率相较

观察组55例患者中,RF阳性44例,占比80.0%,抗CCP阳性49例,占比89.0%。对照组55例患者中,RF阳性1例,占比0.2%,抗CCP阳性0例,占比0.0%。观察组患者的RF、抗CCP指标阳性率分别较对照组健康患者高,P<0.05(x2=5.1540、7.5002)。

3 讨 论

近年来,在多因素联合作用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发生率逐年攀升;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其中以青壮年群体最为常见。随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在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等饮食的共同作用下,致使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患者以关节红肿、热痛等为临床主要表现;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极易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未特效措施,但早期开展正确的药物治疗,是目前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预后的主要途径;可见,提高早期诊断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中医将痛风性关节炎归纳于“痹症、痛风”范畴,加之该病患者主要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所以治疗该病,可以按照“湿热痹症”原则来治疗[4]。

RF是临床最早应用的自身抗体,在实验室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价值显著;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RF指标特异性较差,在诊断中极易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混淆,且随年龄增长,RF水平也会逐渐增加,因此就导致RF诊断准确性出现误差。近年来,诸多文献报道显示,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CCP,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只因CCP 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可有效帮助临床确诊类风湿关节炎[5]。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的RF、抗CCP指标水平显著较对照组健康者高,P<0.05。证实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体内RF、抗 CCP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