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21-01-21吕大城
吕大城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以传统手术为主,但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患者后期复发率较高[1],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排除心脏病、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5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12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3.5±6.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4)年;观察组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61.0±6.2)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9±0.3)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表现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微创手术(激光+低温等离子)治疗,①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患者保持侧卧姿势,取椎间盘作为中心固定好,使用克氏针进行体表定位并做好标记取标记线棘突8~12cm左右作为穿刺点;放置消毒铺巾,使用腰穿针对椎间盘上下关节突前缘进行穿刺,利多卡因(1%)局部麻醉,注入过程中不断对穿刺针弯度进行调整,患者背部保持45°,依次注入椎间盘L3/4、L4/5、L5/sl,在C型臂X线监辅助下对椎间关节进行穿刺,直至穿刺针导致椎间隙中央,与终板保持平行,针尖到达椎体中后1/3位置,将针芯拔除,与三通管连接,将光导纤维置入;使用激光仪(YAG)对椎间盘进行激光治疗,每200J使穿刺针外退1次,共退针3次,直至针尖到达椎体后缘。②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离子组织气化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保持侧卧姿势,在X线辅助下准确定位,取棘突连线8~10 cm左右位置,使用利多卡因(0.5%)局麻,和椎间隙保持平行,和矢状面保持45~55°,使用穿刺针穿刺,直至针头到达髓核和纤维环交界位置,侧位针头到达椎间隙后方1/3~1/4,拔出针心,腰椎中置入专用汽化棒,将穿刺针筒退至针筒头部5mm,在“C”型臂辅助下,将汽化棒能量设置为152Vms,对2、4、6、8、10点进行消融。
观察组则接受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治疗,患者保持俯卧姿势,行全麻;在x线透视机辅助下,选择腰骶部作为正中入路;使病变位置椎板、棘突充分暴露,咬除手术位置部分椎板,将髓核残余组织清除,使侧隐窝扩大,使神经根保持松懈,将4枚椎弓根螺钉安置于患者在病变椎间上下椎体椎弓根,同时,在1/2关节突位置安放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神经根、硬膜囊牵开,平行插入椎间隙撑开器,撑开手术位置间隙,注意保护好皮质骨终板、软骨终板,根据椎间隙高度合理选择绞刀,攻丝选用丝锥,注意保持上、下终板平行,螺丝攻好后,旋入把椎间融合器,融合器椎体后缘保持5~8mm距离,在融合器前缘尽头旋入扩张螺丝,直至椭圆形融合器变为长方形,参照以上方法植入另一侧,去除的棘突、椎板加工为骨粒;充分暴露椎间隙、神经根、硬膜囊,将硬膜囊、神经根牵开,将突出髓核组织摘除,神经根管进行减压,使神经根保持松弛,将椎间隙软骨、纤维彻底清除,在融合器中植入骨粒,拧紧融合器尾端螺纹盖,避免骨粒溢出;将内固定钉棒系统安装好并进行加压;留置负压引流管,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2]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2)优良评价标准: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轻微影响工作和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剧,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数据经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优18例,良5例,差2例,对照组优10例,良8例,差7例,相较于对照组72.00%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92.00%的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18 58.32±10.43 210.13±56.52 11.69±2.42观察组 32 109.54±12.06 355.40±87.36 8.21±1.50 t-16.061 5.907 3.555 P-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高发脊柱外科疾病,特别是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腰椎间盘存在退行性病变,一旦受到外力影响(如姿势不良、重体力劳动等)则会致使患者机体椎间盘失衡,破坏椎间盘纤维环,椎间盘核髓、椎管、椎后方突出、周围组织受到牵连,出现下肢肿胀、麻木,腰背酸痛,足部及小腿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激光+低温等离子手术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率高,效果不理想。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在治疗中彻底清除病变髓核,通过全椎板减压对患者进行充分减压,扩大神经根管,在保证关节稳定条件下,使减压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可在直视下操作,充分暴露椎间隙、神经根,可避免损伤患者神经组织,而通过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可进一步提升脊柱稳定性,术后通过早期锻炼,促进椎体间融合,可避免疲劳骨折松动,选择棘突和椎板骨粒植骨,可降低患者髂骨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4]。本研究再次表明,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微创手术。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椎间融合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