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
2021-01-21郝建敏
郝建敏,沈 群,刘 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 210016)
0 引言
“双一流”高校往往采用理论与实践互为交叉的教学模式,常常是一段新的教学课程内容结束后即通过实践教学进行验证,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中,因此理论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注意力集中,更透彻地的学习与理解理论知识,需要引入现代信息化手段,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与信息化设备深入融合,利用声、光、电的效果辅助,使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接收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相关设备问题,如何让多媒体管理员和教师快速解决问题并形成规范化的流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1 多媒体管理现状
1.1 日常巡查
现有的巡查制度,采用单人负责一个片区的方式,虽然责任划分容易明确,但遇到突发状况仍无法应对。比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因为课程或者其他原因教室被占用,责任人无法进行实地巡检。另外,巡检后无法对设备下一步的使用状况进行预判。
1.2 操作不当
在设备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任课教师是通过统一报修电话进行报修,在故障描述时,经常无法简明概括出现的故障,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往往只是一个开关没有开启或者未按照使用流程要求的步骤进行操作,属于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故障。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此类问题占报修量的40%。
1.3 设备维护更换
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开展,使教学设备经常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设备故障损坏。这就需要不间断地对教学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经常因为出现突发故障,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对设备进行抢险处理,给相关管理工作造成混乱。
1.4 应用软件无法做到与实验机房同步更新
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授课内容大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课程需要在讲授过程中适度加入实际操作内容,因为软件版本不一致,导致在多媒体教室的学习内容与实验机房实践出现脱节的情况。
2 多媒体管理优化措施
2.1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
在“双一流”高校中,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使用率的增加会加速设备生命周期的缩短,这就要求多媒体管理人员在设备生命周期内进行过程管理,对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进行巡检,特别是对核心设备,如计算机、中央控制器、投影仪和话筒等进行功能性测试。由于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较高,往往出现人工巡检时,部分多媒体教室被课程占用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利用学生助理模式进行“背靠背”式的巡检,即A 角为主,B 角为辅,在A 角巡检时遇到教室被占用时可以安排B 角在两日内进行再次巡检,从而提高巡检效率。同时,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多媒体设备上安装智能传感器,不间断地对设备生命周期和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后期还可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从手触式点击设备改为生物识别技术,提高教师的上课体验感。
2.2 培训与宣传相结合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在开学后的一个月中处理多媒体教室的工作量最多,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部分新入职的老师不会熟练使用相关多媒体设备,占总体工作量的70%。这就需要在入职后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加深对设备使用流程的了解。在培训中也可告知教师相关报修流程及如何描述故障情况,以便遇到问题可以快速解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将使用流程及简易故障解决方案在微信公众号或相关主页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推送。
2.3 建立维修台账及日志
在设备维护管理过程中,设备的更换及维修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多媒体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换进行过程性跟踪管理,形成工作日志并建立维修台账。也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高频率故障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基础数据库可在多媒体教室改造或升级时作为依据,供相关领导决策时参考使用。
2.4 软件版本统一
为了有效解决软件版本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并建立共享数据库及软件共享平台,平台的软件需求方,可以是相应设备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相应教研室的负责人,特别是在学期开学前,召开由教学组织管理单位牵头,其他职能单位协调处理的多部门联席会。绝大部分“双一流”高校硬件设备为分批投资建设,硬件性能差异较大,可能存在部分软件要求硬件设备平台配置较高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联席会中进行深入讨论并研究对策,从中找到软、硬件匹配的平衡点,可以有效解决该供需矛盾。
3 结语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自身努力及多部门协同工作,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各职能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相互理解、配合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多媒体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