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历史街区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2021-01-21黄望庭张华荣杨帆黄启堂
黄望庭 张华荣 杨帆 黄启堂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350002)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文化记忆。”色彩是视觉感知的“第一来源”[1],色彩景观是大众形成生存环境归属感和场所精神的重要源泉[2]。城市色彩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其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是对该地区面貌最直观的反映,毫无疑问,城市历史街区的色彩景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4]城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传统的地方民居建筑和历史街巷、中西文化交融的骑楼式商业建筑。中山路始建于19 23年,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街道两侧的廊柱式骑楼建筑集南洋建筑风格和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为一体,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使其成为泉州老城区最典型的传统商业街道。
不少街道在发展过程中,对色彩处理过于简单化,盲目模仿引入新奇异色,逐渐失去闽南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导致色彩处于无序状态。[5]笔者尝试运用色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色彩景观构成和具体的色彩运用特征进行调查及研究,希望通过对此内容的研究为景观设计者、建筑设计者及色彩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中山路色彩景观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图1 色相转换数值的方法
泉州市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自然色彩景观的空间载体主要是指绿化植物,人文色彩景观的空间载体包括建筑、硬质铺装、景观小品、招牌广告及夜间景观。通过实地调研、色卡比对、观测拍照等方式,对泉州市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自然色彩景观和人文色彩景观的色彩样本数据进行采集,并使用EXCEL、SPSS和PHOTOSHOP软件对街区色彩景观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绘制成可视化图表。以孟塞尔色彩体系中的标定方式进行色彩信息数据化采集、分析和运用方面的标示。
孟塞尔色彩体系(Munsell System)是1905年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制的。该色立体建立了以色彩三要素为立体模型的表现基础。其色立体的表色、读色法为:HV/C,即H为色相,V为明度,C为彩度。[6]孟塞尔色彩体系中,用数值和色相字母缩写表示色相,用0—10的数值表示明度,0—16的数值表示彩度。为方便数据统计,使用了色相转换数值的方法,将孟塞尔色相环沿着10RP轴展开,转换成纯数值进行表示,具体方法见图1[7]。使X轴表示色相,Y轴表示彩度,Z轴表示明度,色彩样本在立体空间中的坐标用Xh、Yc、Zv表示。接着,将色彩数据导入SPSS软件处理,得到色彩景观样本的2D孟塞尔色度图(以下简称2D色度图)和街区色彩景观分布3D散点图,再根据可视化图表分析色彩属性、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图2 中山路季相植物色彩样本分析
图3 中山路非季相植物色彩样本分析
图4 中山路植物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5 中山路植物色彩分布3D散点图
图6 中山路的骑楼建筑图片来源:网易旅行摄影——一路南方
图8 中山路建筑细部色彩样本分析
二、中山路历史街区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1. 自然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城市色彩景观中最具有亲和力的色彩类型便是植物色彩。[8]对中山路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街区的绿化率并不高,街道内的植物种类较少,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大体上可分为乔木和灌木植物两类。乔木主要包括小叶榕、樟树、黄金榕、木棉、山茶、菜豆树、木樨,灌木主要有灰莉、叶子花、海桐、米仔兰、黄杨、一品红。绿化植物的分布主要由中山中路主街道内的少数花箱、中山中路东侧泮宫内的乔灌木、中山南路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三部分组成。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其开花结果的时间就有差异,一年四季表现的色彩也有所偏差。根据植物色彩变化的视觉感知情况,将街区内的植物分为季相植物和非季相植物两大类进行色彩的比较和测量。街区中季相植物有木棉、山茶、木樨、叶子花、海桐、一品红。按照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季相植物得到图2。中山路内的植物资源较为缺乏,四季可观赏到的彩色花卉也比较有限。春季(3月至5月)可赏红色的木棉花和白色的海桐花,夏季(6月至8月)几乎没有彩色花卉可供欣赏,秋季(9月至11月)可赏散发清香气味的嫩黄色的木樨花,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可以观赏到红色的山茶花、一品红和叶子花。
将街区内无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色彩样本进行马赛克处理,再整理分析并量化得到HV/C值,得图3。将量化得到的色彩值导入S PS S软件处理,得到2D孟塞尔色度图和3D色彩分布散点图,如图4和图5。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街区内的植物色相分布集中,表现为GY(绿黄)、G(绿)和Y(黄)色相。从整体上看,表现为中明度和中低彩度,明度值分布在[3,7]区间,彩度值分布在[1,8]区间。中低明度和中彩度的绿色、黄绿色对于缓解视觉疲劳有积极作用,能为身处闹市的游人减轻身心压力。调研中还发现,不同街区常绿植物的色彩表现并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乡土植物资源的差异很小,常绿植物的色彩表现极为相似。
2. 人文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1)建筑景观
中山路历史街区有较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大多为2—3层,以廊柱式骑楼为主(图6)。中山路建筑色彩景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山中路和中山南路两侧的建筑群体。
图9 中山路建筑墙面和细节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1 0中山路建筑色彩分布3D散点图
笔者将中山中路与中山南路收集到的建筑样本按照建筑墙面以及除墙面外的建筑细部两个部分进行色彩属性和材质的分析得图7和图8。建筑墙面使用到的材料有红砖、石材、混凝土、瓷砖、装饰涂料等,建筑细部使用到的材料主要有木材、铝合金、红砖、混凝土、装饰涂料等。
通过分析软件对中山路建筑景观的色彩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图9、图10和图11,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墙面的色相主要分布在Y R(黄红)、R(红)和N(无彩色)中,少数建筑墙面颜色表现为Y(绿)、GY(绿黄)、PB(紫蓝)和R P(红紫)色相,总体上表现为暖色调。建筑细部的色相分布在R(红)、Y R(黄红)、Y(黄)、GY(绿黄)、G(绿)、B G(蓝绿)、P B(紫蓝)和N(无彩色)中,但主要分布于R(红)、Y R(黄红)、Y(黄)三个色相中。其中,骑楼窗户的样式繁多,多达十余种,颜色更是丰富多样。但必须说明的是,目前中山南路部分骑楼的柱子存在色彩滥用的情况,许多商家凭个人喜好和利益需求在原有的红砖上覆盖各色涂料,产生了很多不协调的颜色,很大程度破坏了骑楼建筑色彩的整体性,这也是中山路历史街区骑楼建筑立面的离散点主要表现在色相上的原因。
图11 中山路硬质铺装色彩样本分析
图12 中山路硬质铺装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13 中山路硬质铺装色彩分布3D散点图
建筑墙面的色彩主要表现为中明度,明度值大多分布在[3,7]区间。门、窗、柱等建筑细部的色彩明度值的分布较墙面更为广泛,低中高明度都有,分布在[2,9]区间。
建筑墙面和细部都表现为中低彩度的色彩趋势,彩度值均分布在[1,8]区间,建筑墙面和细部的色彩融合度较好。
(2)硬质铺装
图14 中山路景观小品色彩样本分析
中山路的硬质铺装由主街道、骑楼下的廊道及小面积的广场构成。目前,中山中路道路的主要材质是花岗岩火烧板,中山南路则是水泥道路。据记载,百年前中山路扩建前道路使用的材料是不规则的长条石块,修整后的中山中路使用花岗岩火烧板不仅延续了中山路的历史记忆,也有利于展现石材最真实的材质和色彩。由此将收集到的硬质铺装色彩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图12、图1 3和图14。
从图中可以看出,街区中的硬质铺装色彩分布在Y(黄)、B(蓝)、R(红)以及N(无彩色)色相中,彩度值集中在低彩度区域,分布在[1,3.6]区间,明度值大多分布在中明度范围,多分布在[4,7]区间。调研中还发现街区内少数铺装上印有低彩度铜黄色的锦鲤图案,从细节上巧妙地展现了泉州“鲤城”的文化内涵。总体上,中山中路硬质铺装的色彩表现为低彩度中明度,可以较好地衬托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但中山南路地段的色彩单调乏味,在地域特色上有所欠缺。
(3)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主要是道路标志和生活设施两大类,包括道路标识牌、宣传栏、路灯、垃圾桶等。将收集到的景观小品色彩样本处理后得到图1 5、图1 6和图17。由图可知,道路标识牌色彩主要为G(绿)色相,宣传栏色彩主要为R(红)色相,垃圾桶的色彩色相分布在Y(黄)、G(绿)、P B(紫蓝)中,彩度值较高,路灯的颜色大多为N(无彩色)。景观小品色彩的明度值主要分布在[2,4]区间和[6,8]区间,彩度值分布不集中,主要在[1,1 0]区间,离散度较大。总体上,中山路宣传栏的用色符合泉州的红砖文化,其余设施较为常见,缺乏与街区整体的联系。
(4)招牌广告
作为商业街,街道中招牌广告的色彩能够直接对街区的色彩景观产生影响。而街区内的广告牌色彩与店铺经营类型有极大联系,中山中路的商铺主要经营服装发饰和特色小吃,中山南路的商铺以五金店、非机动车店为主。将收集到的招牌广告色彩样本整理分析,得图18、图19和图20。由图可知,中山路招牌广告色彩的色相涉及Y(黄)、R(红)、Y R(黄红)、G Y(绿黄)、PB(紫蓝)、BG(蓝绿)色相和N(无彩色),主要表现为Y(黄)、R(红)。由色彩分布的二维色度图和三维散点图可知,街区内的招牌广告色彩表现为高明度中彩度,明度值多分布于[3,9]区间,彩度值分布在[3,8]区间。总体上,中山路招牌广告的色彩在色相和彩度分布上均出现离散点,分布的离散度较大,整体性较弱。为了吸引顾客目光而使用高彩度的红色和蓝色广告牌,容易使街区色彩凌乱,并且缺乏秩序的色彩使用也不利于传统色彩文化的延续。
图15 中山路景观小品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16 中山路景观小品色彩分布3D散点图
图17 中山路招牌广告色彩样本分析
(5)夜景照明
夜间景观除了与照明设施有关外,和广告牌也有关系。夜间照明的光色又可分为无色光和有色光。将夜间调研收集到的夜景色彩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图21、图21和图23。
从图中可看出,中山路夜景色彩的色相分布有Y(黄)、GY(绿黄)、B(蓝)、PB(紫蓝)和P(紫),总体上表现为高明度低彩度,明度值集中于[7,9]区间,彩度值分布于[3,9]区间,离散点也出现在彩度分布上。中山路商铺内的灯光大都凭商铺老板的个人色彩偏好而定,未经过统一规划。五花八门的灯光色彩可能使人产生视觉疲劳、造成光污染,甚至会伤害人体健康。还有部分商铺使用高彩度的红色、绿色、蓝色的广告牌对街区夜景的美观度、和谐度造成破坏。
三、结论与建议
1. 中山路色彩景观六个构成要素
通过对中山路历史街区色彩景观的量化分析,发现整体上中山路的色彩景观离散程度较大,出现的色彩离散点较多,说明中山路街区色彩景观的整体性较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彩问题。街区色彩景观各构成要素的表现有:
(1)植物色彩略显单调,大多分布在中明度和中低彩度范围,植物叶色色相集中于GY(绿黄)、G(绿),有Y(黄)、R(红)、YR(黄红)色相的花朵散落其中。
图18 中山路招牌广告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19 中山路招牌广告色彩分布3D散点图
图20 中山路夜景照明色彩样本分析
(2)建筑色彩总体上符合传统红砖文化。建筑墙面的颜色多为Y R(黄红)和R(红)色相,表现为中明度、中低彩度,建筑细部多为R(红)、YR(黄红)、Y(黄)色相,明度、彩度分布范围较广。
(3)硬质铺装色彩的色相为无彩色和暖色,表现为中明度、低彩度。
(4)景观小品的色彩缺乏地域性。色相分布有R(红)、Y(黄)、G(绿)、PB(紫蓝)和N(无彩色),明度与彩度分布不集中,离散程度较大。
(5)招牌广告的色彩中存在彩度过高的问题,色相分布无明显规律,缺少主色调,与街区整体色彩风貌不协调。
(6)夜景色彩色相分布在暖色调和冷色调中,色彩比较杂乱无序,夜间景观的和谐度较差。
2. 中山路色彩景观优化建议
根据量化分析得到的街区色彩景观特征,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及“丹彩之城”的色彩定位和地域性特色,初步提出街区色彩景观的优化建议。
(1)丰富植物色彩景观层次
应结合植被的生长习性和色彩要素,运用分层配置、立体种植等形式丰富绿化空间,并结合季相变化丰富中山路的植物色彩,即通过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春花与夏花来丰富色彩效果。可选择泉州市树刺桐、凤凰木、木棉等作为行道树,再配植一些色叶灌木,如黄金榕、红背桂等,再采用生命力较顽强的攀缘植物,如云南黄素馨、炮仗花等用做立体绿化。
(2)延续地域传统色彩特征
泉州地区历史街区的色彩景观以R(红)、Y R(黄红)为主色调,红砖、石材以及木材能够较好地展现街区的色彩特征,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和街区整体色彩景观不协调的色彩,灵活运用本土材料和现代化建材,保护街区色彩的传统风貌。
(3)规范人工色彩的选择使用
图21 中山路夜景照明色彩分布2D色度图
图22 中山路夜景照明色彩分布3D散点图
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设计铺装、招牌广告、标识牌、垃圾桶等景观构成要素的样式,色彩选择要协调统一,避免凭借个人喜好盲目使用突兀的色彩、过于艳丽的夜景照明和喷涂墙体、柱子的情况。规范街区人工色彩的选择使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街区的色彩管理条例或法规并进行监督管理,对建筑色彩、景观小品色彩等进行有效的分级分类管理监控,还需要强化色彩保护宣传力度,加强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
历史街区是国家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区的色彩景观除观赏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代表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表现。延续地域文脉,可通过街区内的绿化植物、建筑景观、硬质铺装等景观构成要素的色彩进行表达。希望通过对历史街区色彩景观的量化分析,能更好地为之后街区及其周边环境的色彩修复与规划提供建议,为延续地域色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