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信息

2021-01-21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6期
关键词:报告

规划在线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以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历史关口,我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份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不仅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未来福祉,更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来源:新华网 2020年11月4日

2 自然资源部印发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为实施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类型、明确各类型含义,统一国土调查、统计和规划分类标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

根据《指南》,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简称“用地用海分类”)应遵循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基本原则,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同级内分类并列不交叉,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

《指南》明确了用地用海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适用于国土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

《指南》中,用地用海分类对接土地管理法并增加了“海洋资源”相关用海分类,按照资源利用的主导方式划分类型,设置了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明确用地用海分类应体现主要功能,兼顾调查监测、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审批和执法监管的管理要求,并应满足城乡差异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同时,《指南》确定的分类按照用地用海实际使用的主要功能或规划引导的主要功能进行归类,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功能作为归类的依据。此外,用地用海分类还充分考虑了与“三调”工作分类的衔接,同样名称的一级类尽量保持内涵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分类进行了调整、补充和细分。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要结合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工作,深入实践,积极探索,细化规定,总结经验和问题,将有关情况和改进建议及时反馈部相关司局。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0年11月23日

3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

上海正式对外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规划建议》”)。

《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强大,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城市精神品格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超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上海将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加强全周期管理,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展望二〇三五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图景。

来源:上海发布 2020年12月10日

海外传真

《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发布

2020年11月18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最新《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WCOL)。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报告显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和瑞士苏黎世成为“最贵”城市,在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上并列第一。

2019年还与香港并列第一的新加坡和日本大阪,2020年排名都有所下降。报告提及,新加坡之所以排名下降,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大量外国务工人员外流,以及当地消费需求收缩。大阪也出现类似现象:消费者价格并未上涨,政府还会提供公共交通等补贴。据报道,美洲、非洲和东欧的城市与去年相比生活成本下降,而西欧城市的生活成本则有所上升。

该报告还比较了全球133个城市的138种日常商品和服务价格。整体而言,2020年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受新冠疫情冲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非必需品更为坚挺。在报告涵盖的10个类别中,烟草及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休闲产品价格上升最多,服装价格跌幅最大。

| 来源:环球时报 2020年11月19日

《2020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发布

2020年11月18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于北京发布2020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揭晓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潜力排名》。2020年的报告将城市国际竞争力研究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升级,大幅增加了新兴城市数量,全面评估的城市从2019年的130个上升到2020年的151个。同时优化和引入部分新的指标,包括对城市企业家精神和城市公共卫生水平的衡量维度。

2020年入选的151个城市中有27个是中国的城市,中国也成为入选城市最多的国家。其中,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包括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参与5个维度;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包括居民幸福感、经济状况、创新和制度4个维度。

同时,报告揭示了疫情如何打破城市原有的生产生活状态,并为城市领导者在后疫情时代重塑区域与城市发展的新秩序与新方向提供重要的探索建议。

报告发起人与作者之一、科尔尼资深合伙人Mike Hales 指出,“新冠疫情对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深刻影响或许在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才会全面显露,但是这场疫情无疑已然打破许多常态,为城市的治理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足以成为我们判断的基础,城市管理者应该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战略性决策和投资决定,在后疫情时代提高城市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20年11月24日

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

2020年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联合国人居署在当天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简称“《报告》”)指出,城市是从新冠危机恢复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前言”中指出,通过合适的政策和具有支持性的框架,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从而建设具有抵御力的城市,可以从灾难造成的毁灭性的影响中反弹,包括从疾病大流行中恢复。

该《报告》的主题是“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分析了城市在实现经济繁荣、减轻环境恶化、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建设更强大的机构过程中的作用。《报告》显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共同推动变革。同时,《报告》强调了联合国可持续城市化20年计划《新城市议程》的作用。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Maimunah Mohd Sharif)表示,《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证明,经过精心规划、管理和融资的城市可以在经济、社会、环境和其他不可量化的领域创造价值,从而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城市化可以用于与贫困、不平等、失业、气候变化和其他紧迫的全球挑战作斗争。《报告》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价值,包括赋予城市独特性的不可量化的价值。

《报告》发现,城市在有效运作时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例如通过提供可以缩短时间并减少交通拥堵的出行选择,从而提高具有生产力的就业。当城市更加紧凑,并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设步行空间以减少整体碳足迹,可以带来环境价值。为城市低收入居民提供可负担住房,为移民等边缘化人群创造安全的空间,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报告》指出,如果各种规划、融资和治理条件到位,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可以得到释放。《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创造环境为地方政府提供权能以增加收入,规范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发展,限制城市扩张和缓解人满为患的住房条件。地方政府也应该通过增加收入来改进市政服务和公共空间。

| 来源:联合国新闻官网 2020年10月31日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发布

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简称“《年度报告》”)工作。

自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年度报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全球重点区域3大类主题,分8期陆续发布包括全球陆地植被、全球陆表水域、全球城乡建设与发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大型国际重要湿地、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10个专题系列共22个专题报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2020年11月27日发布的《年度报告》聚焦“南极冰盖变化”“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和“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3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据介绍,基于我国自主建立的气象、资源、环境、海洋和高分等地球观测卫星星座及其应用系统,我国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等层面动员和集聚了大量社会资源,持续提升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科研和应用能力,并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等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致力于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地球观测数据、技术及知识,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0年12月3日

猜你喜欢

报告
报告
写报告
报告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