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性策略探究

2021-01-21汤沁雯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学科融合

汤沁雯

摘要:在教学中分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等等学科,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仔细看它们相互之间还是有一定交集的,我发现了每个学科跟美术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很多学科的知识点在美术课上也是可以用到的。学科之间要能够相互借鉴,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因为不管是什么学科学到的知识,最终都要应用于生活。所以,在美术课上,适当的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美术、学科、融合、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应该把教材所要表达的目的最大化的呈现到自己的课堂教中,让学生能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接受到最完整的知识内容,还可以选择契合本节课主题的其他各个学科知识点,来提高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联想力。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其他学科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性策略。

一、语言文字与美术相融合,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我这一年的工作,主要任教的是一、二、四年级的美术,所以对着三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内容会比较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更加丰富多彩,诗歌、散文等等这些优美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美术课上的亮点,在二年级下册有一节课的课题是《花儿朵朵》,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用了两则谜语让同学门猜一猜,“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朵朵张着小嘴巴,迎来春天喜洋洋!”有很多同学一猜就知道是迎春花了。还有一则“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学生会在大脑中思考自己所见过的花与其谜语中所描述的花的特点相对照,用这样的方式开始新的一节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花的颜色、形状、寓意等特点,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为我们的新的一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在一、二、四年级的教材中就有设计到文字的演变以及文字的设计。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的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古老而成熟的文字。在《图画与文字》这一课中,把文字与图畫联系起来,可以这么说,以前的象形文字可以把它看做是图画。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表现象形文字,培养孩子对甲骨、钟鼎、石刻书法的感情,加深理解,养成以金石书法为坐标的审美眼光。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四年级有一课叫《字的联想》,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字变化的无限魅力。除此以外,还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联想能力。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文字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体现出了文字与美术融合性。

二、空间数字与美术相融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一个文具盒是一个空间,一间教室是一个空间这么说来它很具体。其实空间在人们的大脑思维里面显得有点抽象,要将实际的物体经过大脑最后呈现在画面上,就要结合一些理论,比如说“近大远小”,我在儿童画兴趣小组中发现有一个小女孩总是想画一些立体的桌子之类的物品,但她不懂如何在二维的画面里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感,我让大家知道有一种规律叫做“近大远小”,顾名思义,近处的大而远处的小, 并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当飞机停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显得很大,飞机起飞,飞到高空的时候,看起来就跟小鸟差不多大了。这样一解释,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后来在他们的作业当中,学生们自己就知道画一束花有前后关系,有远近关系,画连绵起伏的山,重峦叠嶂,他们自己就能画出近大远小的关系来。

不仅如此,在儿童画兴趣小组的教学中,我们画过数字想象画,兴趣小组中的孩子们他们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所以我经常出一些有关想象类的题目,不给他们过多的讲解和提示,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有一些想象力出奇的作品出来。比如数字“0”可以变成蛋糕、眼镜,数字“1”可以变成高高的楼房,数字“2”可以变成小鸭子……这样将数字的形状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自然万物与美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说到这个话题,我的脑海里立即想到《花儿朵朵》这一课,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对花朵的形、色进行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感受花朵从花苞到盛开再到凋谢的过程中,其形态的变化,以及因角度的变化而呈现的不同姿态,从而表现造型独特、体态不同的花朵。重点之二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一些花朵的相关知识,感受花朵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体会花朵所蕴含的人文色彩,提高学生赏花、惜花、爱花的情感与品位。恰逢春游,我们学校去了鼋头渚赏樱花,去之前我让同学们到了鼋头渚时,要仔细观察樱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花蕊的特点、生长环境等等,还可以从地上捡一些被风吹落的花瓣带到课堂上做仔细地观察,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花瓣回去做贴画,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花儿形色之美、姿态之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的赞赏与热爱、对植物生命的崇敬,用美术的表现形式讴歌自然、表达自己的情感。

另外还有一节课叫做《虫虫虫》,让我想到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先生是一位热爱自然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从来不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是在田间充满爱心的观察,他让世人知道了很多微不足道的小虫子也有很多奇妙的本领。我们的学生也一样,虫子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女孩们喜欢蝴蝶美丽的翅膀、蚂蚁勤劳的劳动,男孩们则痴迷于蟋蟀的战争、蝎子的凶狠。一见到这么多的虫,听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们欢呼雀跃。这些都源于他们在自然界中注意观察过一些虫子。本节课还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态、颜色以及生活习性。使学生能够抓住虫的特征进行表现,并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作表现出富有生活情趣的虫。除此以外,自然万物与美术相融合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激发了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潜能。

四、跌宕起伏的旋律与美术相融合,增强学生节奏感

音乐与美术看似没什么太大关系的两门学科,其实音乐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艺术是相通的,音乐有它的节奏感、韵律美,美术也同样拥有节奏与韵律。音乐的美是来自听觉,而美术的美是来自视觉,他们都可以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好的音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的艺术作品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音乐中有旋律美、节奏美,在美术中同样也有,四年级课本中有《听音乐画音乐》这样一课来说明我的论点再好不过了。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发扬各自特点的同时也要想方設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绘画是给人看的,却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是给人听的,也可令人看到形象的画面。本节课以视觉形式传达音响效果,使线条有节奏,色彩有音阶,图形有乐感。通过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赏析与联系,体会音乐与绘画间的通感。学生经过多次尝试,获得以色彩与点、线表现音乐的抽象绘画的基本要领,并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点、线表达音乐。例如,“~”可以表示轻柔的旋律、“w”可以表示强烈的节奏等等。学生通过音乐,感受音乐,用线条、点以及各种各样奇怪的图形,能够绘出一幅幅天马行空的作品,在我眼里,学生们都是艺术家!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引导学生吸纳艺术的多元形态,激发学生吸取艺术中的精华,从而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我记得在讲《卡通 卡通》这一课时,我搭配了比较活泼、欢快的卡通音乐,好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回忆出各种卡通形象,激发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样,在《水墨画鸟》这节课上,可以配上高山流水带有鸟啼声的轻音乐,让学生能够感受在其中,引导学生进入到鸟语花香的世界里面。这些音乐都能够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上课的时候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绘画方法,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配合恰当的背景音乐,能使学生静下心来创作出超水平的作品。有些课的内容不是很好搭配音乐,但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又觉得比较单调,这时候,我会放一些班得瑞的轻音乐,我把班得瑞的音乐称之为“万能的背景音乐”,至少不知道配什么音乐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并且班得瑞的音乐都比较的安静、优美,都能够创设出理想的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而可以让同学们能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开心地完成作品。

其实音乐与美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学生全面发展重要的两门学科。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上萦绕着更多的歌声和欢笑声,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如今,我们是在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美术与其他学科一样,看似平行但又有交集,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产生一些连锁反应,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有种传递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加思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美术课堂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澳】科林·马什著,吴刚平等译《初任教师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从立新等译《学会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美】安迪·斯蒂克斯等,屈书杰译.有效的课堂指导手册[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8

6、【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著,李雁冰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美术篇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