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时空演进及互动研究
2021-01-20田逸飘
田逸飘
(大理大学经济研究所,云南大理 6710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让农户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贫困地区由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有研究表明,农业仍然是贫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发展农业依然是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途径〔2〕。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把解决贫困问题的着力点重新聚焦于“三农”本身,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20 年底,我国即将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及区域性整体贫困得以解决的任务目标。在此过程中,烤烟产业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产业,成为了部分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那么,我国烤烟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的变化趋势如何?不同的地区有何差异?两者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烤烟产业发展和巩固农村脱贫成果。
在贫困问题研究当中,学术界均认为特色农业产业是把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刘成玉认为农业的内在弱质性使其在与其他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发展特色农业可以显著地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3〕。潘时常等认为特色农业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户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繁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4〕。贾文雄认为特色农业发展不仅可以发挥农业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改善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还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地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5〕。而烤烟作为一种特色农业,其减贫作用也得到了学者们的肯定。田逸飘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烤烟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有助于农村贫困的减缓,且效率优势的影响效应位居三者之首,而效益优势则不利于农村贫困的减缓〔6〕。但是,烤烟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动态调整,我国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会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影响〔7〕。邓蒙芝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驱动烤烟生产中心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资源禀赋、城镇化水平以及种烟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烤烟生产比较收益的地区差异〔8〕。可以看出,烤烟产业发展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需要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帮助烟农实现收入增长。可自然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不同于制造业等其他部门,难以在长期内保持一定的正的增长率〔9〕。因此,随着时间发展,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单一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将有可能造成“资源诅咒”与“产业陷阱”,不利于农村贫困的减缓。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尽管成果较多,但仍存在几点不足之处:①现有文献对烤烟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的现状研究较多,但缺少对两者时空演进规律的详细分析。②现有文献中鲜有对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③现有文献中鲜有专门针对两者相关性在整体和区域间演变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2002—2014 年我国17 个烤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烤烟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变化情况。
二、研究方法
在分析烤烟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相关性变化之前,首先需要对烤烟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的现状进行综合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科学的方法对两者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选取以下几种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
(一)比较优势指数法
特色农业是比较优势原理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运用,发展特色农业就是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0〕。因此本文也借用比较优势指数来反映烤烟产业的发展情况。具体包括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SAI)是对烤烟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资本投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其计算方法为各省市烤烟的种植面积与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除以全国烤烟的种植面积与全国所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效率优势指数(EAI)是对资源禀赋、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其计算方法为各省市烤烟的单产量与所有农作物的平均单产量的比重除以全国烤烟的单产量与全国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量的比重。而效益优势指数(BAI)是对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其计算方法为各省市烤烟产值与所有农作物产值的比重除以全国烤烟产值与全国所有农作物产值的比重。但是,若用任何一个指数来衡量烤烟产业的发展状况都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本文选用综合优势指数来衡量烤烟产业的发展状况,其代表了区域内烤烟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市场化程度、农业科技水平和政策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烤烟产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1)中,CAIij表示i 地区第j 种农作物的综合发展优势。当CAIij< 1 时,表明该地区烤烟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烤烟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不具有相对的综合优势;当CAIij> 1时,表明该地区烤烟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烤烟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相对的综合优势,且CAIij越大,说明该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越大。
(二)FGT指数法
目前,农村贫困的衡量标准较多,常用的指标有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指数等等。我国应用较广的方法仍然是以收入衡量为准的贫困发生率,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我国贫困的状况。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我国多次对农村贫困标准进行了调整,因此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指标难以进行跨时期比较。鉴于此,本研究将对农村贫困发生率的计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利用FGT 指数法,在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下对不同时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进行测算。
FGT指数是由Foster等〔11〕提出的用于测算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FGT指数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式(2)中,yi表示第i 个居民的收入,z 表示贫困线,q 表示贫困人口数量,n 表示总人口数,α 为参数。当α = 0 时,P0为贫困发生率,即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贫困的广度;当α = 1 时,P1为贫困缺口,即居民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平均距离,表示贫困的深度;当α = 2 时,P2为贫困缺口的平方,即加权贫困缺口率,表示贫困的强度。
FGT指数的测算数据主要使用两种收入数据集合:第一种是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但由于该数据常常受到地区和时间的限制,难以进行跨时期和跨地域的分析。第二种是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该数据更易获得且覆盖范围较广,时间跨度较大。但若采用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则还需借助于Lorenz 曲线才能计算出FGT 指数。而计算Lorenz 曲线的方法主要利用GQ 模型和Beta 模型,目前较多的文献采用Beta模型来计算,其模型形式为:
式(3)中,L 表示累积收入比,P 表示累积人口比,a、b、c 为待估参数。进一步将L(1- L)视为Y,(P2- L)视为X1,L(P - 1)视为X2,(P - L)视为X3,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分别获得a、b、c 的估值,进而根据公式(4)~(7)可以计算得出Lorenz 曲线。
根据参数a、b、c 的估值,结合上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公式(8)和(9)计算获得居民的贫困发生率:
其中,H 表示贫困发生率,z 表示贫困标准线,u表示居民平均收入。
(三)移动窗口相关系数法
为了进一步分析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的相关性,引入相关系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但传统的相关系数只能研究两个变量的整体相关关系,并不能反映一段时期内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情况。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不同时期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相关性的变化过程,本文利用移动窗口相关系数来进行分析。移动窗口相关系数是借鉴移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对特定时期的数据形成固定跨度的数据窗口,计算两个变量数据在窗口内的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将窗口向后推移,得到一系列数据窗口并计算相应的相关系数,由此形成一个由相关系数组成的数据序列〔12〕。
移动窗口相关系数的具体计算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计算变量A 的第n 个数据窗口,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式(10)中,A(n)表示变量A 中的第n 个数据,且1 ≤n ≤N - T - 1,N 表示变量A 的总样本量,T 表示窗口宽度,即选择的时间段,为一给定的常数,并有T ≤N。而变量B 的第n 个数据窗口同样可以通过公式(11)计算获得:
其次,再计算变量A 与变量B 的数据窗口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最终可以得到两个变量的移动窗口相关系数序列,即:
至此,便可利用移动窗口相关系数对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相关性变化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四)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选取2002—2014 年我国17 个烤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烤烟产业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村贫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的统计年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和平均收入水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的统计年鉴。而对于没有公布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的省市,参照侯石安和谢玲〔13〕的处理方法,将该省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作为分组数据中20%中等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并测算出与城镇居民20%中等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差距,进而参照城镇居民的收入分组数据,结合收入水平差距估算得到农村居民的收入分组数据。其他相关数据若有缺失,将根据年均增长率进行估算。
三、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
(一)烤烟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
我国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测算结果如图1 所示。从整体上看,我国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在观测期内总体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仅从2002 年的1.22 下降到了2014 年的1.21,与其他农业种植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从变化趋势来看,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则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第一阶段为2002—2011年,综合优势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1.22 上升到了1.254。第二阶段为2011—2014 年,综合优势进入快速下降的阶段。此外,由图1还可以看出,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变动较小,观测期内最大的正增长值为0.02,最大的负增长值为-0.034。这说明烤烟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和效益优势虽然在不同阶段受到了来自其他农业种植的冲击,但均能形成有效的互补,致使综合优势并未产生较大的变化波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比较优势。
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由东向西依次升高,呈现出“阶梯式”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北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最弱,并且在观测期内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华东地区的综合优势则在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0.75上升到了2014 年的0.97,并有突破1 的趋势。中南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均维持在0.8~0.9。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则呈波动下降的走势,由2002 年的2.34 下降到了2014 年的2.20。这是由于近年来贵州和云南两地的综合优势快速下降,导致了西部地区整体综合优势的下降。但西部地区历年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指数均在2以上,相较于其他地区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图1 我国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变化趋势
从各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综合优势的空间分布变化来看(如表2 所示),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空间分布并没有随时间发生变化。华东地区的综合优势则出现了两极分化,具有中低综合优势的省市并未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具有较高综合优势的省市则逐渐向更高的优势发展。西部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经历了内部差距先缩小再扩大的过程。2002 年西部地区各省市的综合优势分布于三个不同的优势强度,2008 年其综合优势的分布缩减到了两个不同的优势强度,但到2014年综合优势的分布又扩大到了三个不同的优势强度,这表明西部地区烤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在不断进行调整。
(二)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
利用前文所述的计算方法,测算出2002—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在观测期内有着明显下降,从2002 年的43.8%下降到了2014 年的7.2%,总共下降了3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扶贫开发项目的推进,农村的贫困减缓获得了巨大的成效。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也为农村贫困的减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表1 2002—2014年各省市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
表2 烤烟产业发展综合优势的空间分布变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农村贫困变化的区域差异,将全国28 个省市(由于北京、天津和上海3 个直辖市的农村人口较少,因而不在研究范围内)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①东部地区包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8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自西向东呈现“阶梯式”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高发地区,其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从变化趋势来看,三个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随时间呈现收敛的趋势。从东部地区内部来看,河北和海南两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是促进东部地区整体贫困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河北与海南的农村贫困发生率由48.4%和51.7%下降到了5.6%和8.5%,分别下降了42.8%和43.2%。从中部地区内部来看,农村贫困发生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山西和河南两省农村贫困率的大幅降低。山西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从54.2%下降到了11.1%,降低了43.1%,而河南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从50.6%下降到了7.0%,总共降低了43.6%。西部地区所有省市农村贫困率的降低均超过了40.0%。其中,陕西的农村贫困率降低了60.3%,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整体缓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贵州、新疆、西藏、云南和甘肃农村贫困率的下降均超过了50 个百分点,分别为57.5%、57.0%、55.8%、52.4%和52.4%,共同推动了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快速下降。
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如表4 所示。从表4 可以看出,2002 年并没有省市达到轻微贫困的程度。属于一般贫困的省市有5 个,全部来自东部地区,属于比较贫困的省市有10 个,属于严重贫困的省市有8 个,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地区,属于极度贫困的省市有5 个,全部来自西部地区。2008 年属于轻微贫困的省市有6 个,全部来自于东部地区,属于一般贫困的省市有15 个,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中部地区的所有省市均跨入了一般贫困的等级。而属于比较贫困的省市有6个,严重贫困的省市有1 个,均来自西部地区。到2014 年,属于轻微贫困的省市猛增到了18 个,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所有省市全部迈入了轻微贫困的等级。属于一般贫困的省市有10 个,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有9 个省市属于西部地区。可见,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逐步减缓的趋势,并且到2014 年已没有属于比较贫困、严重贫困和极度贫困的省市。除此之外,东部地区的各省市在2002 年分别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贫困程度上,到2014 年则全部进入了轻微贫困程度,说明东部地区区域内部的贫困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各省市从2002 年分布在三个不同程度的贫困等级上缩减到了2014 年的两个不同程度的贫困等级,其区域内部的农村贫困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从整体还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农村贫困状况在空间上具有逐渐向低贫困程度集中的趋势。
四、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相关性变化
(一)全国层面的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相关性变化
本文将移动窗口宽度设置为3 年,测算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依据在于:一是考虑到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性,若移动窗口宽度太小,则难以反映出两者的真实关系变化;二是考虑到样本的时间总体跨度,移动窗口的宽度越小,表明每次选取时间段越小,可以更好地反映变量间相关系数的变动情况。由图3 可知,在2002—2014 年的观测期内,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相关数据共获得了11 个移动窗口期。从烤烟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来看,前期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烤烟产业发展将会推动农村贫困率的下降。最大的负相关系数为-0.961,出现在第8 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负相关系数逐渐减小,并由负转正,上升到第10 期的0.728,表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到最后表现出了逐渐减弱的趋势,下降到了0.379。总的来说,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具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随着时间在逐渐减弱。可能原因是前期农户能够通过种植烤烟获得收入的增长,有利于贫困的减缓。随着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使得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获得较大的改善,从而增加农户的发展机会。但贫困农户由于自身的劳动力质量较低,因而难以充分地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导致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拉大,致使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
表3 2002—2014年各省市农村贫困发生率∕%
表4 农村贫困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变化
图3 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
(二)省市层面的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相关性变化
各省市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演变情况如图4 所示。从图4 可以看出,两者的移动相关系数演变随时间的推移产生了较大的波动,但演变过程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看,初始窗口期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为正的省市有7 个,分别是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和贵州。说明这7 个省市烤烟产业发展在初期与农村贫困呈正相关关系。剩余的吉林、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10 个省市的烤烟产业发展在初始窗口期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为负,表明两者在初期呈负相关关系。另外,从演变过程来看,吉林、湖南、广东和广西4 个省市的移动相关系数呈明显的“M 型”演变特征。山东、湖北、云南和陕西4个省市的移动相关系数呈现“W 型”的演变特征。安徽和江西则呈现反“N 型”的演变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和贵州两个省市移动相关系数的演变轨迹正好相反。除此之外,福建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相关关系在大部分时期内为负,只有在第6~8 期出现了正向的波动。而河南的移动相关系数在第1~5 期内为正,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到第6~11期则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经历了从正转负的演变过程。另外,黑龙江的移动相关系数在大部分时期内为正,并且少有的负向波动强度也较弱。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2—2014 年我国17 个烤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比较优势指数法、FGT 指数法和移动窗口相关系数法对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烤烟产业发展在观测期内整体略有下降,但从演变过程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②从空间分布来看,烤烟产业的发展优势由东向西依次升高,呈现出“阶梯式”的空间分布特征,华东地区的发展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西部地区也出现了空间布局的内部调整。③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在观测期内有着明显的下降,但不同区域农村贫困的减缓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随时间呈现收敛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西高东低的“阶梯式”分布特征,并且若按不同的贫困程度划分,农村贫困状况在空间上具有逐渐向低贫困程度快速集中的趋势。④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省市层面,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相关关系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并且区域差异明显,两者的关系并不具备稳定性。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是特色农业发展的主体,能够促进特色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鉴于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扶持涉及特色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农户参与,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从而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将有助于土地的快速流转,有利于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保障农户的土地财产权利,有助于增加其财产性收入。③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是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能够有效提升特色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科技研发中应当同时注重技术的研发、转化和推广过程,确保每一项研发成果都能转化为真正的实用技术,并通过积极推广,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图4 各省市烤烟产业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移动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