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2021-01-20

关键词: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幼儿园

孙 畅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长春 1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办好幼儿师范教育,扩大有质量的教师供给。制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来全面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保教的素质和能力。”[1]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3个部分: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课程设置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划: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几方面规划分别体现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通常是根据学前教育专家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建议来对培养方案进行规划的,较少以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本文从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探究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综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幼儿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增强专业信念,终身发展的动态过程[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可划分为专业精神(指职业认同感)、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本文从这3方面来探究课程设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一线教师的生存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反馈,有助于提高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软件,通过微信向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发放问卷。问卷名称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4份。问卷一共从3方面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相关问题。其中个人情况为1~4小题,包括性别、学历。工作情况为5~8小题,包括教龄、职务。学前教育课程相关问题为9~16小题,包括开设课程的种类、更重视哪些课程、哪些课程对实际工作帮助更大、这些课程提升了哪些能力、学校所授课程与实践经验哪个更重要等问题。该问卷的可靠性信度为0.715,结构效度为 0.61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访谈法

访谈过程按照访谈提纲进行,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按照工作年限划分进行访谈,每组两名教师,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访谈时间为30分钟。访谈内容包括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对职业的看法、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况

调查发现,有132人(71.74%)选择继续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对这132人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作时间0~2年的占比较大,为60.61%;2~5年的占34.85%;超过5年的仅占4.55%。在担任职务方面,配班老师和主班老师占比较大,分别是51.52%和27.27%。综合工作时间和担任职务2项数据我们发现,学前教育虽然不缺乏就业环境,但是幼儿教师的晋升空间小,职业发展缓慢[3],这导致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仅占4.55%。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认同感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度访谈,从每组抽取一名教师展开调查。从访谈中得知幼儿教师的职业选择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主要因为社会的不认可。

访谈者: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是您当时工作的首选?

A老师:专业选择的时候,父母和亲戚考虑到好就业,所以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所以刚开始就不是我自己选的。在学习过程中,从未接触过钢琴的我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尤其是实习的时候,我真正面对孩子时十分的困扰。于是毕业后我选择考研和考公务员,但是没有考上,我只能选择这个职业。

C老师:实习的时候学校就安排我们到幼儿园实习,刚开始去到幼儿园只能做保育员的工作,我甚至在幼儿园给小孩擦过屁股。刚开始我非常难以接受,于是实习结束我就到其他培训机构上班。但是父母身体不好,年龄大了让我不得不在家附近找工作,于是我又干起了老本行,回到了幼儿园。

F老师: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幼儿教师。但是我觉得我的工作最大的阻碍是来自社会的不认可,总有人说我们是孩子的保姆,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直到我现在成了园长,充分地了解了这份职业,这种感觉才慢慢减少。每当有新老师入园工作,我都会针对职业认同感方面进行培训,比如以讲座的形式。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大学能够有人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或者是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会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坚定自己的路。

2.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相关性

(1)关于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

大多数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基本都开设了以下几类课程:理论课程(教育学原理、幼儿园课程、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奥尔夫音乐、感觉统合训练、蒙氏教育键盘、声乐、舞蹈、美术)、实践课程(实习、见习)[4]。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学校比较重视理论类课程,占比为4类课程的52.17%。这类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不仅让今后的教学更加合理化、专业化,也提高了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更有助于那些有继续深造的想法的同学更系统地学习。为检验学校重视的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我们设计了第11题:“您认为哪类课程对您的工作帮助更大?”结果显示55.44%的被试认为技能类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更大,因为在工作中运用的比重较大。为进一步了解课程设置对工作的影响,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访谈者:您学校的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重是怎样的?

D老师:我们学校比较注重理论课程,因为我那年正好赶上了师范生也需要自己考教资的政策,于是学校就缩短了4类技能课的学习时间,而且把键盘由考试课改成了考查课。

访谈者:对您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老师:对我工作的影响主要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够自信,一些教师技能的比赛我可能会望而却步。

由此可见,学校更重视传授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工作中确是专业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问卷第16题这一开放性试题中,我们提出“结合您的工作经验,您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哪些建议”这一问题。在收集的大多数建议中,都希望加大技能类课程的比重,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中的美术技能。在幼儿园工作,大部分课程中需要教师制作并灵活使用教具去辅助和配合教育教学,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环境创设是幼儿园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位教师甚至每个幼儿都应参与其中,好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实践课程

对教育实践类课程调查显示,在校期间学校组织见习次数为1~5次,占比最大为85.87%,针对“学校是否组织见习活动”这一问题,有97.83%的被试选择了“是”,仅有2.17%的被试没有参加实习。80.43%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实际工作经验重要。教师实践类课程组织的意图很好,但形式和内容方面大多停留在观摩的层面,对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得到解决。因此,课程设置要建立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需要上,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学前教育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发展。在访谈过程中又一次印证了幼儿教师认为实践比理论知识更重要这一点。以下是对B老师和E老师的访谈情况。

访谈者:您觉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哪种知识对您来说更重要?

B老师:我觉得实践知识更重要。我已经工作好多年了,大部分经验都是靠工作时间积累的。

E老师: 可能刚毕业的时候觉得理论知识比较重要,我认为在设计教案或者儿童心理方面比较重要。但是总体来说,幼儿园的工作很杂,涉及方方面面,人嘛,都是比较复杂的,不管是与孩子的相处还是家长的交流,与同事的相处,这些都是理论知识无法给带给我的。

三、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偏重理论课程、技能类课程比重小导致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足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希望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在学时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专业类课程的学时,来增加理论课程的比重。但是,专业类课程大部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有所成效,于是部分院校降低了艺术类学科的难度来缓解这一矛盾,这一点有待商榷。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投入一线教育工作当中,此时,更应做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之间的统筹兼顾。从一线教师的反馈中得出,专业技能的欠缺影响教师教育活动的实施。进一步调查发现,以美术技能为例,教师除了负责园所大量的环创工作之外,美术教育也渗透于各种教育活动当中,专业技能的不足会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兴趣,还使得教育质量无法提升。

(二)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

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理论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一线经验,也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实践包括见习和实习两部分。见习通常是在指定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天的观摩学习,可以通过观看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园所的其他活动获取经验。但是,目前见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见习过程流于形式、观摩时间短,见习内容随机,参与深度不够[5];第二,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很难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第三,通过观察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无法得到有效的结合。

实习是以获取一线经验为目的进行短期工作的一种学习形式,时间多为3~6个月。根据相应园所岗位需要和个人能力分配不同的工作,是真正直接而又有效获取经验的课程。由于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监管,导致出现许多问题。第一,由于学生经验欠缺,理论知识无法付诸实际工作,在面对幼儿时无从下手;第二,实习多以保育工作为主,教育工作为辅,实习虽然丰富了学生保育工作的经验,但是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升;第三,实习对于学生如何实施幼儿教师师德体验、保教实践、幼儿园班级管理、教研实践等活动内容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实习管理办法。这些是实习存在的根本问题,由此导致教育实践表面化,无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缺少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课程导致教师的专业精神不足

职业认同是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学前教师,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在肯定职业价值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事业保持热情。如今,由于“二孩政策”,幼儿教师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幼儿教师水平却参差不齐。一些毫无教育经验的人甚至也掺杂在幼儿教师的队伍当中。他们的不当做法对幼教队伍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大众对学前教师整体的认识。由于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绝大多数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导致无法正确认识这一行业。学前教师甚至被贴上“保姆”的标签。由此,学前教育学生对自己专业和职业接纳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5]。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说明学校已经认识到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和适当的职业规划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一般仅开设一学期,并且由于授课形式单一、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很难有效消除学前教育学生面对职业选择的迷茫,无法培养学生积极的认同感及专业精神[6]。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转变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观念,增强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学前教育专业要把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初衷由教授技能转变为有助于幼儿园的工作实际。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趣味性、游戏性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参考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特点,可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侧重以下几点:第一,钢琴方面,学生运用钢琴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第二,舞蹈与创编课程除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外,还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素材的实际掌控、分析和组合能力;第三,美术课程则旨在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绘画、图案等方面基础知识,获得幼儿绘画的技巧,具备赏析和创作幼儿绘画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应适当增设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合理规划教学安排,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4]。近年来,专业技能课程开始被高校重视起来。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艺术实践课程,包括歌唱、舞蹈、幼儿体操、戏剧、美术、综合才艺展示等课程,并在指导性修读课程中开设了2年的钢琴课;陕西师范大学增加了美术、舞蹈、声乐、键盘等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增设了美术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观念,改变课程设置比重,进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7]。

(二)注重教育实践性,提供可操作环境,增强专业能力

幼儿园工作的实际使其更加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有效地缩短磨合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增设相关实践课程,适当增加见习次数,让学生在早期便开始能够定期接触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状态和发展情况,了解幼儿生活内容和幼儿园工作环节,让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向优秀幼儿教师学习,获取最直接的经验,积累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高校可以建立幼儿园与大学合作共同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应通过及时、多次的接触,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大学和幼儿园要共同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既要贯穿学习始终,又要统筹安排,协调各科见习、实习目标,让学生有计划、分层次地感受和参与不同年龄班、各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做到及时了解、时刻关注、及时更新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将职业规划课程系统化,增强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精神

职业规划课程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趋势,增加符合学前教育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时间,可安排在新生入学时期,让他们在接触专业领域的初期,就可以充分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6]。在大学四年里要做好初步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也要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学校要根据学前专业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教授职业生涯理论和内容,引领学生理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步骤、实施策略、规划初期管理,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职业认同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要传递正确学前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专业精神。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爱“上”幼儿园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