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同安一中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2021-01-20甘振委
甘振委
(厦门欣陶然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综合性文化的体现,蕴含着校园文化内涵和校园文化精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传统的校园景观往往难以合乎时宜,亟待与时更新。基于此,本文以福建省同安一中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结合实际改造经验,因地制宜处理方式来提升该校园景观,美化和优化其校园环境,力求为师生提供更为和谐、优美、生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 现状问题分析
景观园建方面:首先,由于校园依山而建,相对校园主入口大门,校园主要建筑建于海拔5 m~30 m之间,后山相对高度约为50 m;其次,接近百年的校园在建筑风格伴随年代影响风格不一,缺少地方性特色文化和统一性;再次,交通动线不科学,影响校园现代化交通便利通行,整体观感以及校园人车混行的交通安全问题突出;第四,整个校园景观老旧且缺少校园文化新时代特色,如图1所示。
景观绿化方面土质条件:首先,绿化中土层薄,土壤多为沙包土,土层厚度0~85 cm,腐质平均厚度2 cm,局部地方为岩石占据,无土层,土壤肥力弱,土质差(图2);其次,校园原多处绿化地黄土裸露以及人为踩踏造成的植被残缺严重;再次,整个校园绿化基本以绿为主,植物特色不突出,单调且杂乱,绿化有余,彩化不足。
图1 校园总平面图
图2 原校园绿化地现状(局部)
2 因地制宜处理方式
2.1 道路改造,实现更好的人车分流
原高中部教学楼往学生宿舍主要通道为频繁人车混行大道,严重影响校园师生的安全性且秩序混乱(图3)。此处改造设计,首先提出人车分流,将人车混行的车行坡道改造成步行台阶,原坡道与台阶数竖向要求基本等同,同时又与边侧大乔木相结合,形成林荫步行景观大道;车行坡道由波特图书馆与苏颂科学馆中间年久失修的台阶道改造。将车行道与人行主通道相分离的改造方案,既符合消防要求又增加一条景观大道,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校园师生安全性问题,如图4所示。
图3 原校园道路系统分布图(局部)
(a)改造前 (b)改造后 图4 校园车行道改造前后对比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老旧校园由于年代历史原因,建设基础条件差,基础薄弱,老旧的瓷砖贴面、破旧的砂石面层等材料运用,以及排水系统的破损、堵塞、老化等因素影响,体验和观感性较差等问题突出[1]。据此,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合理空间位置和高差优势处,设计带有文化特色的朱子亭、敬学亭、水纹书法墙、闽南印象文化墙等景观节点,提高校园整体景观文化内涵,即运用传统元素、闽南文化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的闽南印象文化墙(图5)以及敬学亭,如图6所示。
(a)改造前 (b)改造后
(a)改造前 (b)改造后
2.3 利用地形高差改造设计独特景观
校园教学主楼与宿舍区之间的运动场北面,有道3.5 m高的毛石挡墙,墙上围合着一道围墙,围墙的造型与老旧破损瓷砖帖面材料,直接影响了师生视觉上“美”的感观。因此,在此处利用地形高差特有的优势,将其改造设计成水纹墙,将视觉上高耸的围墙转化为以绿化与隔水槽结合弱化视觉上的(堵);同时,将传统文化“书法”永久性地印刻在水纹墙上,高处边侧坐落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元素建造“朱子亭”节点景观。充分利用落差地形改造,成为独特的校园主景之一,丰富了校园景观文化(图7~图8)。
2.4 绿化提升改造效果
土壤改良:针对绿化中土层薄、土质差、肥力弱、植物生长较弱等问题,采用改良土壤或大穴客土方式改善绿化土壤环境,增加绿化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片植绿地土壤改良步骤:
(1)清理绿地中的杂物;其次将有机肥和枝叶粉碎物平摊结合深翻,将其埋入土中,深翻深度约50 cm;树穴客土换土步骤:乔木采取挖大树穴回填形式来改善土壤环境,这种形式树穴需要至少为相应土球两倍大小。
(2) 植被配置:将原校园绿地分散而零碎的绿地,通过将原有道路两侧草地地被化,以黄色系地被植物(如金叶假连翘和黄金叶)为基底地被在第一层,形成视觉上的统一,再配以红花继木、胡椒木和杜鹃等色叶植物来丰富林下植被空间,乔木选择香樟、榕树类植物为基调树种营造校园植物风貌。
(3)增设雾喷设施,特别是在林荫地增设雾喷设施喷出的效果有种亦梦亦幻的感觉,不仅能够解决绿地浇灌问题,同时也是一道景观,一举两得。
(4)对原有绿化进行抚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后期的管养,原植物长势较弱的乔木和开花乔木不开花多数与土壤肥力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长势不好的乔木和长年不开花乔木,采取开沟施有机肥或者施猪粪。具体做法为:首先先清理地上杂物,其次进行开施肥沟,施肥沟长50 cm、宽20 cm~30 cm,深度40 cm,再进行施肥,最后结合松土将肥料下翻,促使种植土壤改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3 校园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校园人行车行安全需要合理性的规划。人性化的设计。提倡人车分流,确保人行安全、车行安全;确保已有的植物不产生倒伏,以及改造设计选择的植物对行人不会造成伤害,如带刺靠路边的植物或者影响人的健康的带飞絮植物;对景观构筑物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既要更合理的设计,同时又保证施工质量,让在校师生有更多的安全感。
3.2 “美”的原则
校园地形高低落差较大,但更能让景观更具独特和层次空间感,关键在于每个景观节点设计能否做到合理布局相互联系,既体现传统文化的美,又能结合现代材料的活泼造型和视觉冲击的美,突出景观亮点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融入校园文化(图9)。采用本地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相结合,也正是体现前辈大师所提的“传统魂、现代骨、自然衣”的意境。
图9 镜面水池与飘带坐凳
3.3 校园景观植物设计原则
总原则:追求绿化的层次感和生态性,尽量保留原有校园绿化基础,适当梳理、适度改造;同时做到时时有景,季季有花,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四化合一[2]。
校园植物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植物设计选择上应选择避免对师生产生直接或间接伤害的植物,如忌用带刺、易倒伏和有飞絮的植物,避免伤害到行人。
(2)经济性原则:以乡土树种种植为主,更适合区域植物生长。不仅节省工程造价,而且植物良好的生长可减少后期养护成本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应尽量保留原有校园景观绿化基础,合理设计,适当改造。
(3)生态性原则:选择浆果类植物(如香樟、高山榕等)进行植物群落设计,既突出植物层次美感,相互依存的植物更具自然生态,在有限的校园绿地空间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4)“四化”原则: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即体现季相变化。如芒果的花和嫩叶、香樟夏季的绿叶和冬季的红叶、大花紫薇夏季的紫色花朵和冬季落叶前的红叶,均能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观花观叶观果结合的植物,如蓝花楹、腊肠树、红花风铃木等;香化植物如桂花、含笑、七里香、鸳鸯茉莉等;以“绿”为主是目前绿化的常态。校园中提倡绿化设计的四化原则,让植物景观更具丰富多彩。
(5)多样性原则: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地被植物品种多样,让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植物陶冶校园师生的情操;既突显珍贵的植物资源,又可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植物科普知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的关键,是先提升改造好校园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发挥其后期作用。改造设计可概括为:(1)合理规划,采用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适当改造;(2)遵循安全性原则、校园景观与地形、环境相协调,突出”美”的设计原则;(3)加强植物的抚育和植物设计原则。总之实现校园整体景观价值的提升和改善校园环境的目的,不仅要融合自然又要有创新之美,以改造设计出一个舒适、优美、突出文化氛围的和谐景观校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