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游步道竖向设计研究
——以古田县玉田公园环山步道景观工程(EPC)为例
2021-01-20李桥
李 桥
(中境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福建省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0%,按《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解释,省内山地城市共有42个[1]。近年来一些富有特色的山地公园环山游步道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景观和社会效益。如龙岩的莲花山公园木栈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等,它们都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的悬挑式构造,在路线选择上非常灵活,受场地限制相对较小,可以在山体之间自由穿行,但这类步道造价很高,后期维护资金需求也较大。在省内多数山地城市,通常人口非常集中,城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比较有限,而山地因其面积广阔、地形变化多样、人文及植被资源丰富,是进行公园建设的理想场所,但这些地方建设资金往往比较有限,这就要求建设过程因地制宜,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状地形,降低工程造价。基此,本文以古田县玉田公园环山步道景观工程(EPC)项目为例,探讨在相对低成本的开发模式下的山地公园环山游步道竖向设计方法。
1 竖向设计概述
竖向设计分为狭义竖向设计和广义竖向设计。狭义上竖向设计是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公园外高程关系的设计[2];广义上竖向设计是场地内所有要素组成竖向空间的设计,即亭、廊、台等构筑物与道路、山体、植物等要素形成的各种空间,其中有开敞型空间、私密型空间、半开敞型空间等,满足不同人群的景观需求。
地形一般有平坦形、上凸形和下凹形3种,而不同的地形形成不同的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和视觉感受也不同。
(1)平坦形
山地公园中平坦形地形多位于山脚、山顶的位置,相对整个场地通常面积有限,是景观节点、人员集体活动场所的主要选址地。竖向空间设计上应通过框景、障景等手法丰富空间景点,避免让人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2)上凸形
上凸形地形是山地公园的主要地形,竖向上变化比较丰富,能够产生多层次的景观体验,有着比较良好的视觉外向性。这类地形进行改造时,通常伴随挡墙、挖填方等防护形式出现,造价相应提升,在场地、构筑物体量设计上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3)下凹形
下凹形地形在山地公园中通常占比较少,而且往往可能是地质灾害塌陷的区域,要注意勘察。但这类地形具有视线集中性,适合集会、观看表演等集体活动,在设计上需要特别注意排水问题。
2 竖向设计分析方法
2.1 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包括用地红线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管线、植被情况及周边环境等要素。设计前期应对项目现场认真细致勘查,总结出场地的基本情况。
2.2 等高线及断面法
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地形测绘图,整理分析场地内山体的坡度范围、地形的主要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终点位置以及其他重要点位高程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等[3]。
山地公园通常场地面积较大,等高线密集,要熟练掌握地形图例及识别方法,了解场地内各个区块的基本地形形式,再结合现场勘查结果综合分析,为后期竖向设计及场地改造措施提供依据。
3 竖向设计与空间营造
在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中,主要要考虑道路选线和节点空间营造两个方面问题。
3.1 道路选线
道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山地公园建设和后期游览的基础。山地公园内道路按形式一般有车行道、环山体游步道、登山步道(台阶形式为主)3种主要类型。竖向设计重点是挖方地段和填方地段如何平衡的问题,挖方即设计高程低于地形高程,需要挖除部分土方;填方即设计高程高于地形高程,需要填补部分土方。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在满足设计效果前提下尽量达到土石方平衡、节约工程造价。
3.2 节点空间营造
节点空间营造,关键是道路之间的节点的选址及竖向空间如何处理和丰富的问题,如设计不同高度的景墙、景观亭廊、花架等,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产生空间上的竖向变化,营造出不一样的景致和艺术空间[4]。
在山地公园设计中,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竖向设计,公园游步道像串珠一样将各个节点空间有机的组合,形成丰富的整体景观,让人们可以在行走中观景,在观景中停留,达到可静可动的游览体验。
4 竖向设计与实施互动
竖向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的调整也很重要,在古田县玉田公园环山步道景观工程(EPC)项目建设中因业主提供的地形图比例为1∶1000,无法体现现场的一些重要细节,造成前期设计与现场局部存在不相符的情况。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问题基本能在现场解决。路线方面工程人员按照设计图纸放样出道路中心线及做好各重要点的高程标记,将原设计与场地有出入或者设计不合理的的点做好统计后,会同设计人员到现场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调整,如调整线路走向或局部调整高程等方式。节点空间营造方面,工程人员将设计与现场不符而需要调整的部分,按现场重新测绘1∶300地形图,由设计人员根据新地形图相应调整方案,方案调整完后再由工程、设计人员一起到现场放样确认,直到达到理想效果。这样通过竖向上的不断调整,最终打造出优质项目。
5 古田县玉田公园环山步道景观工程(EPC)项目竖向设计与施工
玉田公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城区中心偏北,地形属于丘陵地貌,两个主峰,一北一南,北峰高程538 m,南峰高程485.5 m,北峰为最高峰。公园现有南入口、南次入口、东入口3个主要入口,山体现有两条健身游步道将3个入口串联起来,但山脚环山道路未全面贯通,导致整个公园道路通达性不够完整。本次设计主要由东侧山脚环山步道和分支登山步道组成,以步行为主要游览方式。游步道与亭廊、构筑物小品、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带状线性空间。其中,东侧环山步道全长1300 m,呈南北走向,相对平坦,步道宽度在3.5 m,主要以彩色沥青路面为主,东侧分支登山步道全长200 m,呈东西走向,坡度高差较大,步道宽度在1.5 m,主要以青石台阶为主。方案设计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总平面图
用地红线内属于未开发区域,场地西侧为山体,坡度较大基本1∶2~1∶1.5。东侧主要有民房和坡地两种形式,坡地段坡度大部分小于1∶5。施工前现场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施工前现场照片
游步道选线,根据地形测绘图所标示的南入口处绝对高程为352.72,北侧终点的绝对高程为356.28,整体平均坡度约0.3%。因现场多是狭窄的土路,无法满足综合步道功能要求,如何进行道路的拓宽和道路两侧景点的打造是本项目重心。因此,项目组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案。第一种,靠近民房的情况,对原山体一侧的排水草沟进行改造,通过下部的砌体结构做成表面开孔的花岗岩盖板暗沟,同时在坡脚砌筑小矮墙,内侧补植植物,既增加使用空间,也可以防止坡脚土体流失。第二种,道路东侧为缓坡地块的情况,保留原来的排水草沟,在外侧砌筑矮墙,减少对内侧山体的开挖和破坏。通过前期估算和后期竖向上的调整,实际道路施工基本达到了土方平横。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在道路临空一侧设计了高度不小于1.1 m的安全防护栏杆,如图3所示。
图3 道路建成后实景
设计上根据游步道沿途的不同地形空间合理设计景点,完善配套,由西至东分别设计了“青翠探秘”“森林氧吧”,“忆古览今”“鸟啼绿荫”“竹港清风”“幽谷寻趣”“杉林漫步”“秋柳含烟”8个主要节点。
“青翠探秘”节点位于东侧环山步道的入口处,毗邻玉田公园长寿路东入口,主要由入口广场和竹林步道组成。该节点作为早期建设的东入口广场,年久失修,部分假山损坏严重,景观效果差。本次设计沿用假山来处理现场陡峭高差,通过增设叠水景观和观景连廊来丰富竖向空间,增设管理房和厕所等设施以满足健身步道的功能性服务。植物配置上,通过林下肾蕨种植和竹篱笆围合,让入口的竹林步道更显曲径通幽,营造出一个竖向变化多样、自然和谐的景观空间,如图4所示。
图4 “青翠探秘”节点实景
节点竖向设计上,对于高差较大的场地,根据空间打造需要,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减少大范围的场地改造,如“竹港清风”节点的设计,借助现有高耸的竹林背景,加上新设计的造型景墙、局部悬挑的清风亭及休息平台,周边再搭配高低不一的自然景石,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同时也减少了对原有地形的改造度,建成后效如图5所示。
项目排水竖向设计上,主要以自然排水为主,管沟排水为辅。道路纵坡设计不小于0.5%,除了纵坡外还设计了1%的道路横坡,就近引入排水系统。
图5 “竹港清风”节点实景
6 结语
竖向空间设计,是决定山地公园游步道建成效果和景致空间好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项目的造价控制,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做好。在设计阶段要充分掌握场地特征和竖向设计方法,结合建设单位要求、景观艺术性、生态性等方面的要求,既重视高程上的控制,也要重视空间上的营造;同时,施工过程应根据实际问题不断进行竖向空间优化,才有望最终达到造价合理、景致空间良好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