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中的效果探讨

2021-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3]。临床经验显示,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情绪、不良事件等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情绪与病情。为验证此种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护理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55.00±3.38)岁;护理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57.00±3.12)岁;两种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对常规组患者认知、思维、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由此判断其意识障碍程度,对病情严重患者进行相应心理疏导[4-5]。对护理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内容如下。①意识障碍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可根据患者波动性意识障碍与行为反常的特点进行意识障碍程度的断定。每日严格监测患者的巩膜、小便、皮肤,观察其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解决。②水、电解质紊乱等预见性护理: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保钾与排钾两种利尿剂之间的替换。为测定电解质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抽血,进行气血分析,防止出现血容量下降的情况,从而可有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负面情绪预见性护理:患者由于病情、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异面情绪,且肝性脑病患者易狂躁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对其加强安全管理,以维持患者的稳定情绪,并进行相应疏导工作,使其放轻松,对于病情的恢复与缓解具有极大的帮助。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根据其文化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选择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视频、面对面沟通、PPT等,对于患者有疑惑的部分应及时进行解答。此外,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工作,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值,主要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静脉血氨水平,生活质量(身体、角色、心理、社会)和护理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肝功能指标判定标准 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其中ALT、AST两项指标值越大,患者状况越好;静脉血氨两项值越小患者状况越好。

1.4.2 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身体、角色、心理、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值为0~100分。

1.4.3 护理总有效率判定标准 患者护理效果主要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种。治愈: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明显,生活质量有轻微好转。无效: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更严重。护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本文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身体、角色、心理、社会)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治愈8例,占23.53%,显效10例,占29.41%,有效6例,占17.65%,无效10例,占29.41%,护理总有效率为76.74%;护理组患者治愈16例,占47.06%,显效12例,占35.29%,有效5例,占14.71%,无效1例,占2.94%,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经χ2值检验,P=0.003<0.05,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肝性脑病多由严重肝病引起,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中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主要包括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其中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占据70%[6-7]。临床经验显示,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放腹水、尿毒症、便秘等,此类致病因素主要通过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反应、提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等方式诱发脑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治疗方法也较为困难,肝性脑病病因复杂,多在肝病终末期发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障碍等,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多进行降血氨、降低颅内压、解毒保肝等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9]。但患者病情的良好恢复与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密切相关,常规护理注重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无涉及其他,虽有一定安全性,但效果不显著[10]。预见性护理从意识障碍预见性护理,水、电解质紊乱预见性护理、负面情绪预见性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从根本上阻滞肝性脑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意识障碍的情况,预防相关诱发因素的发生等。此外,有关对患者进行负面情绪的预见性护理可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及时排解,以防因负面情绪对病情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作者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中的效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中各项肝功能指标(AST、ALT、静脉血氨)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身体、角色、心理、社会)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常规组(76.74%),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预见性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