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肢体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多发急症之一,其不但发病较急,且病情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恶化,若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抢救和治疗,极易引起残疾和死亡。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创伤是诱发该疾病的常见因素之一,因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日趋增高,加之高空作业等高危职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创伤性颅脑损伤时有发生,且其发病率也显露出递增趋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虽然近几年来相关临床抢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即便患者被成功抢救回来也有很大可能遗留各种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过去,临床上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往往更为强调对患者的早期生命抢救,而未能充分意识到早期功能康复的重要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兼顾临床抢救及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促进其早期功能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给予分组,对照组45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小的有30岁,年龄最大的有68岁,均值(48.63±2.51)岁。试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小的有32岁,年龄最大的有69岁,均值(49.24±3.8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检查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所有研究对象发病时间均小于24 h,过去均未曾出现神经及肢体功能等障碍。两组患者在相关基础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均接受吸氧、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将颅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注重对患者的环境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等。试验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心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重,部分患者发病突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不适感患者极易陷入焦虑和恐惧中,滋生各种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保持镇定并配合相关临床抢救和治疗工作。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神态、动作等,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患者精神状况及心理状态,或可询问患者有何忧虑之处,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以便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难题,消除其疑虑。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该疾病虽然危害性大,但是只要积极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仍有很大机会能够获得显著疗效,改善疾病预后,避免患者盲目担忧和恐惧。重点向患者讲述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成功治疗案例,引导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挑战,提高患者信心,改善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第二,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干预可遵循早期、中期再到后期的次序开展护理干预。①早期阶段:护理人员可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而轻柔的音乐进行播放,或者根据患者偏好选择一些能够令患者放松的音乐进行播放,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进入身心放松状态,为护患沟通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制造良好的氛围。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增加与患者的交流频率和强度,可选择一些奇闻异事讲述与患者听,或挑选患者喜欢的书籍或者杂志等,在患者耳边阅读,有意识地刺激和培养患者的识别能力和认识能力。②中期阶段:可视患者病情状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记忆及思维训练方案,着重引导患者进行物品分类练习以及物品排序训练,并引导患者根据一定的顺序反复说出相关物品的名称或者数量等,得到良好的记忆强化目的及思维锻炼目的。③后期阶段:可强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独立穿衣吃饭和如厕等,叮嘱家属从旁给予监督和协助。

第三,康复训练干预: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发生状况,等到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同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时可开始实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必须要注意把握好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训练的度,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采用不同的训练幅度,同时随患者恢复程度对具体训练强度进行合理调整。针对处于卧床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障碍肢体进行合理按摩,并加强肢体伸展训练等,实现对患者患肢的有效刺激,并引导患者参加一些身体可承受的小幅度肢体活动,促进其肢体关节的恢复,改善其肢体功能。针对已经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着重开展坐位训练指导,视患者病情状况引导其开展伸展训练,并推进下蹲等肢体训练项目,但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3]。针对已经能够步行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加强对患者的跨步训练,或鼓励患者借助拐杖等辅助设施开展步行训练。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分对比,评分区间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分对比,评分区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数据软件包作为本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以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变化 试验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NIHSS评分以及FMA评分比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后NIHSS评分以及FMA评分虽然有一定改善,但改善幅度不明显,护理前后对比P>0.05;护理后的NIHSS评分以及FMA评分对比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变化(分,±s)

表1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变化(分,±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aP<0.05。

2.2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比 试验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后,其总生活质量评分为(88.36±8.51)分,高于对照组的(66.54±5.93)分(P<0.05)。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发病率及危害性均比较高的一种脑损伤疾病,若不能及时开展科学治疗极易引起死亡和残疾等,即便患者抢救成功,但仍有很大概率会遗留各种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4]。有研究认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恢复程度与患者是否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息息相关。通过良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5-6]。在过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医疗救治过程中,通常存在片面强调生命抢救而忽视早期康复护理的现象,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抢救后出现较明显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障碍[7]。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部分神经元上的修复,同时可促进其神经元再生,并再次构建中枢神经元代偿以及运动反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有效改善[8-9]。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科学而先进的临床护理模式,主张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认知干预,并配合优质的康复护理干预等,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针对性更强,且兼顾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应用优势更明显[10]。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以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试验组护理后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卢美观等[11]关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后的相关数据较接近。这无疑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确实能够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发挥较明显的积极作用。

总之,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更突出,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颅脑肢体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