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0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急诊科是救治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收治的患者多是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的人群。该科室抢救任务重、病种多,护理工作风险性较大,过程非常繁琐[1]。在患者入院后,病情多表现为危、重、急的特点,对接诊医护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加之患者及其家属一般情绪波动大,医护人员若处理不当,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增加了医患、护患纠纷[2]。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护理方式也越来越适应时代的潮流,临床要求医护人员在提高服务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故逐渐从传统护理方式转变为适应患者需求的护理方式[3]。因此,临床需筛选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进而达到改善急诊患者救治效果的目的[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接受急诊处置的时间进行分组,先入院的3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后入院的33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0.6~4.5 h,平均(1.98±0.50)h;年龄33~65岁,平均(43.97±4.65)岁;疾病部位:8例头面部,6例胸肺部,2例腹部,17例四肢。试验组男19例,女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0.7~4.8 h,平均(2.10±0.48)h;年龄31~64岁,平均(44.29±3.98)岁;疾病部位:5例头面部,2例胸肺部,6例腹部,20例四肢。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通过自行、120急救、院前急救等方式进入急诊科进行急诊救治的患者;意识尚清,理解能力正常,无意识丧失重大疾病。排除标准:各种原因所致昏迷者;精神异常、酗酒、沟通障碍者;心、肝、肾等脏器病情危及生命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医师评估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完成简单的分诊后立即安排手术等。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在实施前,对所有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讲解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急救与转运流程,采用回顾性护理查房方式并导入案例进行急救模拟演练,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使护理人员全面提高。强化优质护理理念,使护理人员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培训,护理人员应着装规范,文明用语,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尊重患者。转变过去传统护理的观念,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尊重、理解、关心患者,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有效沟通,有助于提高急诊救治和护理效果。特别注意护理服务态度,使患者保持亲切感和被尊重感。坚持以人文本,平等对待每位患者。优化急诊流程:抢救工作一般时间紧迫、病情重,在接到急救通知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在接诊10 min内予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安置-吸氧-静脉开通-血液标本采集-心电监测-病史问询,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就诊时间,事先做好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于主诉胸痛的患者,迅速评估病情并建立档案,完成床边心电图,床旁肌钙蛋白检查、凝血检查。在转送前应做好病情评估,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及时转运,做好记录,提前联系接收科室,填好患者转科交接单,根据患者病情备好转运途中急救物品、药品,如小氧气瓶、便携式监护仪、简易呼吸器、转运呼吸机、注射泵、安全转运箱等,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急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纠纷率。护理质量评分采取总分为100分的评分模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服务规范、诊区管理、护理准确性、护理积极性,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急诊相关指标包括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转运时间[5]。护理满意度评分采取总分为100分的评价指标,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统计两组患者在急诊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医患、护患纠纷情况。
1.4 统计 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护理质量评分、急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纠纷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比较(min,±s)
表2 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比较(min,±s)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与纠纷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试验组患者的纠纷率为3.03%(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6/33)(χ2=3.995,P=0.046)。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急诊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也是反映医院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急诊室的工作、医疗安全关系到医院整体的治疗水平与口碑[6]。由于急诊科收治患者病情较急,患者及其家属均可能出现急躁的情绪,加之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在急诊状态下可能发生各种突发情况,导致急救流程延长,加剧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的不稳定[7-8]。传统护理以医嘱为中心,对突发状况无法及时护理。优质护理的本质是以患者为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护理服务,内涵包括患者的安全、身体的舒适、心理的平衡及基本的生活需要,让患者受到贴心、诚挚的服务,对于缓解医患、护患矛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9-10]。本研究中采取的优质护理不仅体现在护理方法与护理态度方面,更体现在护理流程、护理质量方面。在实施前,对护训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强调优质护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将其与急诊科繁忙的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11]。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相互友好与依存的一环关系的主导成分之一,为缓解当前的医患、护患关系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转运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患纠纷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的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为黄金抢救时间提供保障,进而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降低护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