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20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骨科,辽宁 台安 114100)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造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原因有[1-2]: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折疏松程度加重,骨强度下降,股骨颈上本身也密布有滋养血管孔,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减弱;②髋关节为人体重要的受力部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肌肉群退变,难以有效抵消髋部的应力。老年人体质差且伴有多种疾病,加之股骨颈生理结构特殊,一旦出现骨折很容易出现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甚至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Ⅰ型、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手法精确复位后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高龄的Ⅲ型和Ⅳ型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被公认为最佳治疗方案[3]。人工髋关节置换又分为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两种,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拾的82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前经X线和CT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且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和肢体畸形或其他原因导致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者。观察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8.54±16.21)岁;骨折原因:交通肇事16例,跌倒伤21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部位:头下型骨折18例,经颈型骨折17例,基底型骨折6例;骨折程度:Ⅲ型27例,Ⅳ型14例。对照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23±17.11)岁;骨折原因:交通肇事17例,跌倒伤19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部位:头下型骨折19例,经颈型骨折15例,基底型骨折7例;骨折程度:Ⅲ型29例,Ⅳ型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造成骨折的原因、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情况。观察组患者取髋关节外侧切口,钝性分离周围组织,显露髋关节后切开关节囊,显露并截断股骨颈,清理残留骨赘和髋臼内的软组织,术腔清洗干净后植入选择好的髋臼假体,调整假体稳定性,满意后固定假体并缝合切口。对照组取相同手术入路,在小粗隆上截断股骨颈,扩大股骨髓腔,植入合适股骨假体后复位,观察髋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和双下肢的长度,调整满意后缝合切口。术后髋关节采取外展中立位,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搬运患者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91~100分为优,81~90分为良,71~80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13例,良22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优9例,良21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73.17%。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60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用材料的更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治疗Ⅲ型和Ⅳ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植入人工假体替代损伤的髋关节,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不仅具有操作直观简便、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而且能减少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因缺血导致坏死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本研究中采用髋关节置换的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种髋关节置换术哪种方式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仍存在一定争议。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操作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费用更低等优点[5]。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的是由人造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关节,不仅能减少金属股骨头与髋臼软骨的摩擦、增加稳定性,而且术后卧床时间短,患者能早期进行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功能恢复更好[6]。本研究中虽然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身体素质差且手术耐受性欠佳的老年人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有研究认为,伤前患者生活质量为优和良,并且手术耐受性较高的患者的应首选全髋置换术,以改善和恢复患者生活质量为手术目的,而伤前生活质量较差且合并有多种疾病,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应首选半髋关节置换术,以解决患者病痛,减轻护理负担为目的[7-8]。笔者的观点亦是如此。
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4%~11%[9],本研究的82例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占手术人数的3.66%。髋关节脱位除了与患者术后运动、搬动不当有关外,还与假体安放不当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有一定关系[10]。为减少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术中一定要尽量较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安放假体时要充分显露髋关节并保持髋臼在外展40°、前倾15°的位置,同时要修复关节囊,严密缝合组织肌肉层,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指导护理人员如何翻身和移动患者,教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避免早期过度屈伸和负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术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中出现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多与扩大髓腔和股骨假体插入复位时操作不当有关[11]。因此,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骨折端正侧位片和CT,制订详细的手术计划,了解股骨髓腔大小,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选择与髓腔匹配的假体;术中操作要仔细谨慎,安放假体时掌握好角度并避免暴力操作,安装完毕后行C臂检查,确认假体安放是否合适和有无股骨骨折。术后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也较常见,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仔细冲洗术腔、定时换药、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早期进行下肢屈伸活动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术中出血多,损伤较大,但其操作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对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