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
2021-01-20
(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具有人流量大、工作繁琐、种类多等特点,若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增加护患矛盾,降低护理质量[1]。多数患者在患病后担心疾病疗效,情绪往往较低落,加之受门诊环境的影响,常伴有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既影响疗效,又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针对门诊注射室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由研究数据显示,在注射室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既能提高治疗依次性,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又能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注射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医院门诊注射室收治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为(30.47±5.12)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6例、糖尿病10例、贫血5例、阑尾炎6例、胰腺炎5例、其他疾病4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为(30.51±5.08)岁;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7例、糖尿病11例、贫血4例、阑尾炎5例、胰腺炎6例、其他疾病3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知晓情况,愿意配合,并主动签署同意书;③无精神、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对穿刺部位给予消毒杀菌处理,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疼痛感;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注射结束后,对创口给予消毒处理,并要求患者留院观察30 min,若无异常问题,方可离开。观察组则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①环境护理:因医院门诊人流量大、工作繁琐、种类多,加之患者在患病后,情绪低落,受环境和疾病共同影响,易引起焦虑、浮躁等情绪,与护理人员之间易产生纠纷,强烈的应激反应既对疗效造成影响,还会增加护患矛盾。因此,在就诊后需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注射环境,根据医院情况可在注射室安装饮水机、休息椅和电视机等,并于门口资料架、墙上悬挂或者摆放宣传资料,分散患者注意力,控制患者情绪。同时,对于门诊注射要求每日消毒1次,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情绪波动较大者采取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与之交流,为患者疑难解惑,消除心中顾虑,告知患者成功病例,激发患者治疗信心。与患者沟通时,面带微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保持愉悦心情,从而减小应激反应,降低负面情绪。③健康教育宣教:告知患者病因、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健康意识。并告知患者后期根据身体康复情况,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既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控制病情。若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告知医师处理,避免后期病情恶化。④人性化护理:对于老年群体可根据情况给予折叠床,防止摔倒或者跌落等情况,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健康。而对于活动受限,缺乏自护能力者,提供轮椅,便于患者出入。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发现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异常时,及时纠正,避免增加疾病风险。⑤晕针护理:在输液前,询问患者疾病史和过敏情况,对于过度紧张、晕针者,及时分散注意力。在操作过程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而针对晕针严重者,及时处理,要求患者取平卧位休息,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负面情绪。⑥规范注射流程:优化注射流程,确保常规操作合理性、安全性。遵循急症、重症、年老体弱优先原则,但要及时与其他患者解释,防止秩序混乱。在注射前,要求护理人员仔细核实输注药品、检查输液工具,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并且,在输液前检查输液器内部气体,静脉穿刺时做到稳、快、准,避免多次穿刺,合理控制滴速[3]。若患者年龄较小,无法配合时,要及时疏导,提高患者积极性,防止操作不当引起损伤。而对于血管脆弱者,可使用小号枕头,保证进针合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就医等候(就诊、抽血、换药以及注射)时间和依从性。依从性总分为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表示完全依从、60~89分表示部分依从、59分及以下表示不依从。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晕厥、低血糖)发生率和满意度。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护理管理以及技术操作4个指标,每项均为100分,得分与满意度之间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就医等候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就医等候时间比较 观察组就医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就医等候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就医等候时间比较(min,±s)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医院门诊注射室作为医院展示风貌的重要窗口,其护理质量对于医疗水平或者品牌形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4]。但门诊因人员流动大、环境嘈杂、患者差异大以及疾病类型复杂等特点,对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操作技能。若对于门诊注射室护理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既能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又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5]。以往注射室护理中仅采取常规护理,整体效果较差,护患纠纷多,对于患者疾病预后和医院发展均起到制约的作用。因此,在注射室护理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常规护理相比较,人性化护理具有人性化、针对性特点,坚持以患者为主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心理疏导、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宣教、规范注射流程、人性化以及晕针护理等环节,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既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又能提升护理质量,并在医院内得以广泛的应用[6-7]。首先,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注射环境,合理规划,于注射室内安装饮水机、电视机、休息椅以及摆放宣传手册;既能提高患者日常需求,又能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依从性[8]。同时,定期进行室内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疾病风险。其次,针对情绪波动较大者,采取心理疏导,主动与之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改善负面情绪,消除心中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增加患者疾病意识,为患者疑难解惑,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避免过度担心,产生强烈应激反应,既增加心理负担,又对疗效造成影响。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对年龄较小、老年或者活动不便等特殊群体加强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最后,通过规范注射流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要求,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坚持快、准、稳的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易引起低血糖、药物过敏等症状,增加患者疾病恶化风险[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就医等候(就诊、换药、注射和抽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注射室护理中通过人性化护理,其疗效相对于常规护理更满意,安全性更高,对医院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30]。
综上所述,在注射室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既能缩短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又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