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超声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作用

2021-01-20张冬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9期
关键词:心尖心肌病左室

张冬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心脏肥厚型心肌病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病症,据医学相关研发表明,该病症属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亚型[1],临床统计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发于成年男性。病症具有较高的隐匿性,并且发病速度较为缓慢,不易使患者迅速察觉,心脏肥厚型心肌病的成因主要是由遗传产生,具体发病机制还未能获得有效的解释[2]。其表现形式为左室乳头肌的心肌肥厚,通常为心尖部位或相关组织的心肌增肥增厚现象,一旦具有该病的产生因素,需要立即进行相关治疗,否则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并产生多种并发症,例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情况[3],并发症的产生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成为了目前治疗心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内容。由于该病症早期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动性呼吸困难现象,症状较隐匿,目前可通过医学影像等技术进行观察,本文选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查,为探究其使用效果,现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部门批准,现通过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15例病症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和1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按照不同的病症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 7例,年龄 30~50岁,平均(42.72±2.51)岁;对照组男性 11例,女性 4例,年龄 32~47岁,平均(39.91±2.87)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资料完整,且对比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条件:观察组患者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各项临床表现;受检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条件:含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缺陷、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心脏超声进行检查:通过超声诊断仪对患者检查,护理人员需协助医师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检查需保持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并对患者左室心尖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查,使用超声诊断器探头进行检测,超声诊断仪的频率需调整1.0~5.0 MHZ,并将其连接至心电图监测仪[4]。随后需要相关检测人员对患者的心尖肥厚程度进行测量并统计,测量方法可于患者左室短袖心尖水平位置进行测量;对患者左心室心尖的舒张期进行厚度的测量,可在左室短袖基底水平位置进行测量;于患者左室长轴切面对患者的左心室内径进行测量,最后由相关测量人员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并统计记录。随后对患者的心脏指标进行检查,心脏指标的检测可从左室短轴心尖的水平位置开始[5],使用M型超声仪器对患者的心尖的肥厚程度进行测量,同时需要根据情况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对患者心尖部位的心腔面积进行测量,检测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心脏收缩期对患者心尖心内膜界限进行描记。对患者的心尖部位四腔和两腔心脏切面部位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记录[6],二尖瓣瓣口的A波峰值和E波峰值在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中进行,随后计算相应的数值。另外可以使用低机械指数进行实时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相应的仪器数据应按规则进行设定,通常为:高能量脉冲1.0,相关指数设定为0.05,以此可以促进效果增益,从而清晰地对左室情况进行显示,随后使用5 mL的生理盐水,并混合含有六氟化硫气体的声诺维粉剂59 mg进行调配,将配置的液体注入注射针中,同时对患者的肘静脉注射,保持1.5 mL/min的速率,完成后对其使用冲洗液进行冲洗,促进左心室个动态切面图像的存储[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对比情况,包括左室后壁心肌厚度(LVPE)、心尖部位心肌厚度(AT),心尖部位心肌厚度/包括左室后壁心肌厚度(AT/LVPE)、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期心尖室壁厚度(LVA)、舒张期心尖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LVA/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左室内径(LVD)和左房径(LAD)。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检测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对比( )

组别 LVPE(mm) AT(mm) AT/LVPE IVS(mm) LVA(mm) LVA/IVS LVEF(%) LVD(mm) LAD(mm)观察组(n=15) 9.48±1.25 13.68±1.74 1.86±1.98 11.26±2.51 15.61±2.16 2.13±0.21 69.68±4.92 48.72±4.88 49.26±3.61对照组(n=15) 7.63±1.11 9.89±1.42 1.13±0.21 9.65±1.18 10.94±2.38 1.24±0.06 66.31±3.81 44.61±3.52 39.98±3.26 t 4.286 6.536 1.42 2.248 5.528 15.753 2.098 2.646 7.389 P 0.000 0.000 0.167 0.033 0.000 0.000 0.045 0.013 0.000

3 讨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作为较为特殊的心肌病,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目标,由于其病症的隐匿性,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对病症的前期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前期表现主要为心肌疼痛、胸闷或头晕等,出现该类现象需要立即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性,病症迁延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健康问题,为加强病症的确诊以及检查的准确性,目前通过各项医学技术能够对其进行良好的检测,而超声诊断作为医学检测中主要的操作方式之一,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对患者不会产生任何伤害,加上专业人员的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操作失误而产生的误诊和漏诊现象。在超声检测的过程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尖部位的心腔体积变小,并且可能出现闭塞现象,同时能够发现心脏回声现象会显著增强,心脏的整体运动状态会呈现为不规律现象,心尖部位的心肌可能出现不对称或对称肥厚,心肌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现象,例如心肌运动幅度降低等。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内径会随着病症的迁延出现左房增大或者左室的舒张功能降低;同时使用超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二尖瓣瓣口返流[8],该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肌肥厚现象的产生和二尖瓣瓣环的扩张促使乳头肌肉的移位,另外心尖部位心肌厚度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病后,其心室的舒张功能会显著降低,综合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较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而言,心脏超声的测量指标更高,在同种条件下进行检测能够获得更加明显的测量效果对比。

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观察组的各项超声指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同种检查条件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较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更高的数据水平,超声数据在病症的诊断中能够提供较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同种超声情况指标检查下的患者,能够明显区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疑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心尖心肌病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