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西药房处方分析及不合理用药的处理对策
2021-01-20汤美云
汤美云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扬州 222005)
临床上将药物治疗分为两类,一者是以药物性质进行分类,二者以常见的功效进行分类。药物通常包含了抗菌药物(能够防止细菌的滋生,也能避免细菌在深部组织的生长),止痛类药物(能够舒缓机体由于疾病产生的疼痛),退热类药物(可以缓解机体发热的症状)等[1]。药物治疗的过程通常先要判定患者疾病情况,且根据疾病以及药物使用后能够达到的目的,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确定治疗方案,以便于实现经济、安全、低效的治疗过程[2]。因此合理用药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而且能够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是临床实践证明在给予患者用药干预时,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较多,原因可能与医疗技术发展快,药物更新速度快等有关,且与医生、药剂师、患者等因素息息相关[3]。本文就我院门诊西药房收集的处方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对不合理用药处方给予相应处理,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门诊接收的1800 例患者的处方作为常规组(没有接受门诊药剂师干预),选取2018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接收的1800 例患者的处方作为干预组(接受门诊药剂师干预)。干预组中,男性1000 例,女性800 例;年龄26 ~70 岁,平均(47.64±3.14)岁;其中妇科用药610例,消化内科用药500 例,神经科用药410 例,泌外科280 例。常规组中,男性1068 例,女性732 例;年龄25 ~70 岁,平均(47.2±3.0)岁;其中妇科用药602 例,消化内科用药513 例,神经科用药360 例,泌外科325 例。两组的基本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不合理处方的调查: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 版,并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对干预前、后我院接受的3600 份处方进行调查研究,且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规格、配备,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用药医嘱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2)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分析:①医生因素。由于新型药物不断更新,种类繁多,医师较难及时、全面、有效地获取更多的药物信息;另外个人专业水平的限制,仅凭自身所掌握的临床经验以及药物知识进行判定,难免会出现片面追求疗效的问题(错误认识新药,认为药价药物性能呈正相关、滥用药物等),继而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②药师因素。我国的药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临床药物中开展的力度还不够,较多的药剂师没有参与过临床用药指导,只是简单的按照处方发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对药物进行质量的把控,也没能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的讲解;③患者因素。患者知识缺乏,且遵医性差,擅自加药、停药,且对医生以及药物有所怀疑,擅自改药,导致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3)药学干预的措施,根据我国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制定合适我院的医学处方干预制度、措施等,且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度改革,继而规范医疗行为,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剂师拿到处方后,先核对药物,再评估患者的病情等,对于有异常的处方及时记录,且进行药学分析,并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标准,对医嘱药物用法进行评价;药剂师初步审核后,将审核的意见交由药剂师处进行再次审核,待确认处方使用药物错误后,整合各项意见,再交由医院设立的药物干预部门进行记录,再由其与相关的医师进行沟通,并督促医师进行修改;医院专门设立药物监督部分,对药方、医嘱等进行抽查,且每月对医师用药处方进行评价,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集中处理。
(4)组织培训:药剂师根据用药处方的调查结果,组织召开药学讲座,每期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且提出处理办法;药剂师就新药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之后在药学讲座中对医生进行讲解,以便于规范医生用药。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 分析数据,两组的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s)表示,行χ2、t检验。P<0.05 表示有差异。
2.结果
经比较,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用药重复、抗生素用法不当、给药方式不正确、用药与病情不符、配伍禁忌、溶媒不合理发生率明显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门诊药剂师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n(%)]
3.讨论
医药处方是患者服用药物的凭证,因此处方的合理性不仅与医生的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患者用药后的恢复效果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4]。门诊西药房在医院中是一个连接医院与患者的重要窗口,故而门诊药剂师应当以自身专业素质对药物处方进行干预,以便于提高用药质量,降低用药不合理用药的风险性[5]。
本文收集了实施药学干预前的1800 例处方,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有342 例(19.00%),用药与病情不符占比最高(4.17%),用药剂量过大或者是过小都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该现象与医务人员的对药物的认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其次为重复用药(3.83%),通常医生为了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连续服用药物,以发挥药物的效用;反之同一种类不同的药物会增加肾功能的运行,也阻碍的血供的正常运作,该现象的发生与医生的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6-7]。继而笔者提出纠正不合理用药处方需要先从规范医疗行为入手,强化药品监督,强化对医药处方的干预,进而提高药剂师与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以便于促进规范用药。
在处理疑义处方方面,药剂师应该具有绝对的主导权,能够在发现疑义处方后,及时与医生核对、沟通,阻止进入调配环节,另外督促药师规范处方,否则不予患者药物发放。在调剂方面,药剂师应该将药房合理归置,使药品的摆放井井有条,发放药品时需要做到“四查十对”,并且两人核对后准确无误的发放于患者手中。另外医院单独开设药学咨询窗口,待患者拿到药物后,为其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药剂师就药物的药理作用、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存方法、用药时限等进行详细的解释,以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制定反馈以及奖惩制度的重要性,医院将医药处方的点评结果,每月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进行公布,且传达至处方医师处,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便于医生总结经验;另外处方点评结果当纳入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可以作为评选职称的指标,以督促医师进行处方的自我监督,利于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针对不合理用药较为严重的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持续高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则由相关的领导进行劝诫,再根据后续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最后医院需要完善计算机系统,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嵌入合理有效的医药软件,以便于简化药剂师的工作量,帮助药剂师识别不合理的用药配伍,且将处方的格式等进行限制,规范处方的书写。
综上所述:门诊西药房中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