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21-01-20叶红梅徐建如王海燕
叶红梅 徐建如 王海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6)
急性脑卒中属于临床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等均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一般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两类,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以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功能障碍、颅内压升高等为主,一旦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致残、致死情况[1]。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病发后6h 内为最佳急救时间,因此,重视急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急诊护理路径是近几年常用急救模式之一,其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使急救工作更规范化、具体化,提高急救质量,更好挽救患者生命[2]。本文以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76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例,简述急诊护理路径过程及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范围确立为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抽选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脑卒中病患7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共计病患38 例,年龄最低为50 岁,最高为85 岁,平均年龄(70.4±1.7)岁,24 例患者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14 例患者为出血性脑卒中,其中8 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 例患者为脑实质出血。观察组共计病患38 例,年龄最低为51 岁,最高为84 岁,平均年龄(70.5±1.6)岁,25 例患者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13 例患者为出血性脑卒中,其中7 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 例患者为脑实质出血。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具体要求为:(1)经CT、磁共振检查且结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卒中[3];(2)家属均同意参与且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具体要求为:(1)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功能障碍等患者;(2)排除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病患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急诊干预,即遵照流程开展挂号、分诊病情评估、专科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过程为:
1.2.1 建立急诊护理路径体系 在急诊科室内建立急诊护理路径体系,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牵头,再挑选至少3 名工作经验在3 年及以上的高级护师,针对院内现有和以往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病情特点和护理工作规律,结合院内相关急诊护理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路径,并将其汇总制成表格,明确划分急诊各阶段应开展的护理工作。同时,在实际开展护理时应给予充分的灵活性,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数据,对护理路径内容进行针对性修改,保证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4]。
1.2.2 急诊护理路径的培训 急诊护理路径表制定完成后应借由A4 纸或海报打印,并将其张贴在急诊科较显眼的位置,方便护理人员随时观看和学习。同时急诊科内应开展讲座式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急诊护理路径的概念、实际操作技巧等进行学习,由科室内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培训工作。要求培训内容应以理论讲座和实践操作组成,其中理论讲座可借助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实践操作则以情景模拟为主,以真人和道具结合性演示完成实际操作。具体教学内容应包含急性脑卒中整台抢救流程、具体环节操作技巧、团队协作技巧等,合理利用护理人员工作以外时间开展,也可结合每日总结会后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培训后需定期开展相关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与护理人员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对考核优秀者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2.3 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第一,急诊科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应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急救车小组,急救车小组需在接到通知5min 内出发。在此过程中值班室接听电话人员需快速询问患者家属病情状态,并在15min 内进行大致评估,通知急救车小组做好相应的准备。第二,在患者被转入院内后需立即开辟绿色通道,由一组护理人员在20min 内完成早期检测,包含血指标、心电图、CT 影像、呼吸功能等;另一组护理人员则协助患者家属完成挂号和缴费,并详细介绍急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保证家属明确缴费中每个项目对应的急救措施。第三,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快速帮助其建立静脉通路,疏通呼吸道,头部偏向身体一侧,并及时观察呕吐状况,对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等进行清理,避免误吸引发的窒息和肺部感染。第四,急救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提供药物,并及时为医生传递医疗器械,监看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如发现异常波动需及时通知主治医生[5]。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且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局,计算成功率、致残率及死亡。同时比较各组患者急救各流程应用时长,包括:反应用时、确诊用时、分诊用时。征求患者家属配合对此次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 个层级,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整合研究结果数据后经SPSS20.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现,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现,经t值检验,结果以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急救结局统计对比
此次观察组4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后,成功救治患者46 例,其中4 例患者致残,2 例患者急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4.17%。对照组48 例患者急救后成功救治患者39 例,其中9 例患者致残,9 例患者急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8.7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结局统计对比[n(%)]
2.2 急救各环节用时对比
观察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急救各环节用时对比(±s,min)
表2 急救各环节用时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反应用时 确诊用时 分诊用时观察组 38 7.34±1.43 17.28±2.95 1.21±0.37对照组 38 13.41±1.45 28.99±2.94 4.85±0.36 t 12.03 16.22 9.92 P<0.05 <0.05 <0.05
2.3 满意度对比
48例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属于危重性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不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对其脑组织、中枢神经等均具有较大的损伤,如发病后6h 内未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则会引发不可逆的损伤,即便急救成功的患者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甚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植物人等情况[6]。急性脑卒中对于急诊抢救工作的要求非常高,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中的短板,将护理操作内容统一化、规范化,明确指出某一时间内应开展的护理操作,有效节省了急救时间。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保证急救车在5min 内出发,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所在地,并在其病情稳定后快速转移至院内。在到达院内后护理人员需按照急诊护理路径要求,在30min 内完成各项检查,及时建立静脉通路,疏通呼吸道,以确保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