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1-01-20思积存方炜怡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拉萨市城镇化率城镇

□司 琦,思积存,方炜怡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都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者最重要的是资源要素的流动方向不一致,二者因差异而具备交流的基础[1]。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增强城镇的竞争力;乡村振兴是将资源留在乡村,建设特色美丽乡镇。拉萨市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兼具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

1 拉萨市城镇化现状

全国、西藏自治区及拉萨市城镇化率见表1。

1.1 拉萨市城镇化率领跑西藏自治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

拉萨市行政区划面积为2.95 万km2,截至2019 年末,户籍人口为55.89 万人,全市(包括市辖区)总人口数为95 万,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远低于城镇化水平相当的全国其他城市。

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城镇化率领跑西藏自治区,高于西藏自治区平均城镇化率20 个百分点。2019 年,拉萨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远低于全国其他4 个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城镇化率,乌鲁木齐(90.2%)、银川(79.1%)、呼和浩特(70.45%)、南宁(63.7%)。

1.2 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但产业发展阻碍严重

拉萨市地处高原,生态脆弱,产业发展起步晚,导致拉萨市逐渐形成“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近年来,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兴建农田水利等措施,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肉类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已基本实现“粮藏于地”;以“新基建”为重点,第二产业产值不断提升,在2019 年实现7.4%的增速。但是,拉萨市耕地面积小,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农田用地严重受限;第三产业虽然在结构方面看似发展较快,但缺乏第二产业的支撑,特别是没有工业化的强有力支撑,出现了第三产业“虚高”的现象,使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后劲[2]。拉萨市的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不同于后工业化国家,其成因是不完善的动力结构,这也决定全市产业发展将严重受限。

1.3 社会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但城乡规划管理仍不完善

拉萨市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一体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3];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整治村(居)委会领导班子政治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欠缺等问题,通过选派“农村经济专干”“社会治理专干”“宣传文化专干”驻村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形式,稳步推进全市治理工作。

拉萨市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差距大,尤其农牧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医疗卫生机构水平低、道路规划不合理等现象仍较为突出;建筑物缺乏特色、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且建筑物面积平均高度不到2层,容积率仅为1.2[4],造成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表1 全国、西藏自治区及拉萨市城镇化率

1.4 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明显,但思想观念滞后

为了解拉萨市周边乡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满意程度,对主观层面进行测量,发放调查问卷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8 份,范围涉及曲水县、林周县和墨竹工卡县。根据调查结果和实地考察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显著,在居民心中认同感强,见表2。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曲水县采纳村形成集农业与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周县连巴村利用靠近318 国道的便利条件积极与外界进行交流,墨竹工卡县扎雪村则以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为重点,培育孵化新型农业。

表2 对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的认知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和内地省份的援助下,拉萨市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但这也造成拉萨市产业发展等“输血”而懒于自身“造血”的现象。被调查者大多倾向于国家、地区政府的政策帮助来实现乡村振兴,通过自身努力和招商引资来实现目标的认同率较低,见表3。此外,依靠电子商务来弥补远离内地、方便运输的发展特色产业思想在拉萨地区的优势发挥也不明显,多为“运入”而“运出”较少。

表3 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主要依靠的力量(选择两项)

2 拉萨市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

毛锦凰等(2020)[5]选取了5 项一级指标和26 项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并运用TOPSIS 法来对各地乡村振兴进行实证分析。其指标体系符合西藏自治区实际情况,将在借鉴此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拉萨特点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见表4。

表4 拉萨市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3 路径选择及政策保障

3.1 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在城市发展中,有遍地城镇化、大中城市、重点建制镇、小城市和区位优势镇等模式。

首先,遍地城镇化不适合拉萨市。饶会林(1998)[6]提出我国人均工业产值(Y)和城市人口规模(X)之间的模型Y=1 626.43+641.4LnX,以拉萨市过去人口的75 万和将来人口为150 万对比计算,增加1 万人所能增加的产值分别为5 041 元和5 484 元,可见城市的集聚效应发挥不明显,难以推动拉萨市城镇化。

其次,拉萨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财政收入少,人口少,且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也难以走大中城市的发展道路。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劳动力要素在城镇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即发挥“虹吸效应”的积极影响,让有能力的人流入城镇实现富裕,再回到乡村进行建设。拉萨市可以建立小城镇,以方便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建设重点建制镇和区位优势镇,发挥不同乡村的比较优势,进行特色乡镇建设[6-8]。

综上所述,小城市、重点建制镇和区位优势城镇更适合拉萨市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3.2 产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拉萨市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坚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继续夯实第一产业基础,增强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发挥好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优势。

第一产业应着力打造“净土健康”产业品牌,建立高原特色优质农畜产品;以现代市场观念、把握现代物流体系等新技术在产品销售中的带动作用,将产品推入市场;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流入城镇务工和搞特色乡村建设[9-10]。

第二产业应适当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延长农畜产品加工链来吸纳劳动就业,并且走“生态工业化道路”,发挥好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要在旅游业提质增效、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优势,为第一产业的品牌建设和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智慧城镇、特色乡村建设[11]。

3.3 政策保障

3.3.1 发挥好“虹吸效应”的积极影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城乡双向流动,实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拉萨市应继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消极影响,通过着力打造小城市、区位优势镇、重点建制镇等城市模式来实现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间的自由流动;同时转变农牧民就业观念,提高农牧民专业技能,激励农牧区的技能人才,既实现农牧民流入城镇的愿望,也保证流入城镇的农牧民能享受均等的待遇,同时农牧民在实现自身目标后愿意返乡“创业”。

3.3.2 加强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拉萨市应合理配置外地省份的援藏人才,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继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流入农牧区开展乡村治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品牌开发创新、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等;对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乡村企业实行减免税收等激励政策,增强建设地区性特色品牌的动力[12-13]。

3.3.3 合理规划和管理城镇布局,改善人居环境

拉萨市应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建筑物,让规划管理带有藏区文化底蕴和社会情感寄托,在空间布局中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14-15]。

猜你喜欢

拉萨市城镇化率城镇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文化边城镇远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