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对足底筋膜炎患者VAS评分及足底筋膜厚度的影响

2021-01-20陈和兵马春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膜炎冲击波筋膜

陈和兵,马春林,权 斌,王 路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足底筋膜炎又被称为“跟痛症”,主要是指患者足弓结构及生物力学出现了异常情况,使得其足底筋膜遭受到了微损伤,从而引发退变造成患者足跟痛,其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1]。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局部封闭治疗与体外冲击波均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当中,为探究两种方案具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该两种方案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疗效以及足底筋膜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我院康复科门诊、骨科门诊、疼痛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或住院患者总计12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2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12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指南、确定软组织疾病诊断,同时接受我院超声及MRI等相关检查。A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3~64岁,平均(45.23±5.14)岁,病程6~15个月,平均(8.23±2.18)月,左侧27例,右侧33例。B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32~65岁,平均(45.47±5.22)岁,病程6~14个月,平均(8.12±2.09)月,左侧29例,右侧31例。经性别、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A组和B组患者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放散状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B组患者接受局部封闭治疗,具体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柯尼卡SONIMAGE HS1彩超机器,结合18~4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对足底筋膜跟骨附着处的厚度进行测量。所有患者患足足底筋膜的超声检查均由一位有肌骨超声经验的医生完成,测量时取3张图片,然后取平均值。

A组:采用瑞士EMS公司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B超定位,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并保持踝背屈、趾背伸,足趾抵于床面,使足底筋膜充分拉伸,涂抹超声耦合剂。治疗参数:选择放散式波源,低、中能量范围,频率6~10 Hz,每次冲击2000次,手柄手持压力中-重度,初始治疗压强2.0 bar,根据患者反映在2.0~4.0 bar间调整。冲击波治疗1000次后,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缓慢、反复地踝背屈趾屈,使足底筋膜在不断地拉伸和收缩中进行治疗,从被动治疗到现在的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每隔7天治疗1次,治疗总次数为5次。于治疗后1周、3个月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对患者症状、体征、VAS评分、B超等情况进行复诊,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疗效。

B组:患者采取俯卧位,通过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B超定位后对患侧足跟部消毒,超声探头带无菌探头套,再次确定病变发生部位,确定穿刺点及穿刺时进针的方向,选用一次性注射器(5 mL),吸入得宝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0.9%氯化钠溶液1 mL作为注射液,在超声监测下,针尖刺入穿刺点,平面内进针,沿着预定方向准确前进,直至准确到达足底筋膜局部增厚部位的表面,根据炎症的程度及范围注射混合液1~3 mL,拔出针头,敷料覆盖,嘱患者24小时内进针处禁止与水接触。7天后行第2次注射,总次数不超过3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12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的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前,A、B两组的VAS评分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及三个月后的VAS评分情况为A、B两组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A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组和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的比较(±s)

表1 A组和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一周 治疗后三个月A组(n=60) 6.65±1.02 2.13±1.28 1.52±1.27 B组(n=60) 6.72±1.04 3.35±1.64 2.87±1.86 t 0.304 3.709 3.791 P 0.762 0.000 0.000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局部封闭和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种方案,局部封闭治疗多适用于包括韧带、肌肉、滑膜以及关节等相关的神经、血管等运动系统损伤所致的疼痛,它是根据患者病灶部位生理及病理特点,通过对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生理盐水等药物的注射来对患者进行局部治疗[2]。而体外冲击波作为机械性脉冲压强波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空气或气体等介质进行传导,并通过探头定位患者疼痛部位进行定位治疗。相对于局部封闭治疗,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案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更小,并且在麻醉上,该方案的需求更小甚至没有,这一点在宋秀豹[3]等人研究中有所体现,并且大量研究指出,体外冲击波治疗时间更短,预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风险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一周及三个月后的VAS评分情况为A、B两组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A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B组。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治疗一周及三个月后的足底筋膜厚度,两组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A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B组。该结果与霍修林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与局部封闭治疗相比,对足底筋膜炎患者应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明显使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足底筋膜厚度得到明显改善,且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的疗效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膜炎冲击波筋膜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