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1-20赵鸿雁郑玉刚庄艳华
赵鸿雁 郑玉刚 庄艳华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脑梗死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许多临床研究都证实脑梗塞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极高,血管性痴呆会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在确诊后需尽早进行治疗。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是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常用方案,其疗效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且安全性可靠。本次试验就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来自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各有35 例。联合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1 例、14例;年龄48 ~80 岁,平均为(69.5±4.1)岁;病程1 ~6 年,平均为(3.8±0.9)年。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9 例、16 例;年龄50 ~81 岁,平均为(69.9±4.3)岁;病程1 ~年,平均为(3.7±0.8)年。联合组与对照组上述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均签署了试验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帕金森症、糖尿病酮症、路易体痴呆、颅内肿瘤、严重脏器功能疾病的患者和对试验用药过敏的患者。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口服,每天3 次,每次40mg(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3021402)。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将4.0g 奥拉西坦与250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行静脉滴注,每天1 次(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0070)。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各项生理指标(NSE、S100β、Aβ、BDNF、TrkB)[1]、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1)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如患者治疗后HDS 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 31 分或较治疗前提升10 分以上,则判定为“显效”;如患者治疗后HDS 评分介于22 ~31 分之间,或比治疗前提升6 ~10 分,则判定为“有效”;如患者治疗后HDS 评分≤ 10 分,或增幅小于6 分,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以MMSE 评分和ADL 评分进行评估,得分均以高者为佳。(3)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则表示治疗安全性越高。(4)生活质量以QOL-100量表分析,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各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采取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在P<0.05 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68.6%,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MMSE、ADL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MMSE、ADL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MMSE、ADL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MMSE、ADL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MMSE 评分 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5 15.5±3.2 24.6±3.3 33.9±9.6 56.5±10.2对照组 35 15.8±3.4 19.2±3.0 34.5±9.8 44.5±9.9 t 0.380 7.163 0.259 4.994 P 0.705 0.000 0.797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SE、S100β、Aβ、BDNF、TrkB 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对比(±s,n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对比(±s,ng/ml)
组别 例数 NSE S100β Aβ BDNF TrkB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5 0.88±0.25 0.69±0.12 0.78±0.15 0.51±0.10 0.84±0.13 0.59±0.10 0.25±0.07 0.52±0.14 0.28±0.07 0.56±0.14对照组 35 0.89±0.27 0.77±0.14 0.77±0.14 0.66±0.12 0.83±0.12 0.68±0.13 0.24±0.06 0.40±0.11 0.30±0.08 0.44±0.13 t 0.161 2.567 0.288 5.681 0.334 3.246 0.642 3.987 1.113 3.716 P 0.873 0.013 0.774 0.000 0.739 0.002 0.523 0.000 0.270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8.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5 54.8±4.9 81.4±5.2对照组 35 55.5±5.2 66.9±4.8 t 0.580 12.122 P 0.564 0.000
3.讨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处于痴呆和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病理状态,患者一般存在认知功能下降症状,但日常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微。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核心症状在于认知功能的下降,患者语言能力、记忆力、空间思维能力均会受到较大影响[2]。如何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还是一个临床难题,其用药方案较多,疗效有所差异。奥拉西坦属新型3-羟基-4 氨基丁酸衍生物,能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可激动蛋白激酶和胆碱能系统,进而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提升患者大脑功能。尼莫地平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物,属二氢吡啶类L 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具有扩张脑血管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的调节功能,而且不会引起盗血现象[3]。尼莫地平能与钙离子受体特异性的可逆结合,有助于改善红细胞脆性和血浆黏稠性,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4]。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总有效率高达91.4%,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生理指标、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P>0.05),本研究结果与邱淑娟[5]的研究结果相似。
由上可见,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