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食管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2021-01-20张智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胸段毒副靶区

张智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瘤科 江苏 高邮 225600)

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老年人是高发群体。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每年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本病表现为进行性咽下困难,早期症状较轻微,到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可出现胸痛、无法进食、消瘦、脱水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手术根治是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创伤大、适应征较窄、对身体状态的要求高,老年患者往往无法耐受手术,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存在手术禁忌。因此,老年患者仍以化疗、放疗等保守治疗手段为主[1]。近年来,临床提出同步放化疗对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较为理想,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扩散[2]。化疗不仅能杀灭肿瘤细胞,还对放疗有增敏作用,因此,同步放化疗治疗可协同增效,提升抗肿瘤效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食管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7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50 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 例,男13 例,女12 例,年龄60 ~87 岁,平均年龄(70.4±6.5)岁,Ⅱ期4 例、Ⅲ期16 例、Ⅳ期5 例,颈段1 例、上胸段5 例、中胸段12 例、下胸段7 例;对照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70.6±6.8)岁,Ⅱ期3 例、Ⅲ期16 例、Ⅳ期6 例,颈段0 例、上胸段4 例、中胸段13 例、下胸段8 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X 线钡餐造影、CT 以及病理活检等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有可测量病灶,KPS 评分≥70 分,预计生存周期>3 个月,年龄≥60 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无严重内科疾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有放化疗禁忌证、肿瘤远处播散、食管穿孔或出血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肿瘤部位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行放疗治疗,采用6MV-X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前行CT 扫描及X 线吞钡透视模拟机定位并勾画肿瘤;根据肿瘤体积设计临床靶区及计划靶区,临床靶区在原发灶及周围淋巴结引流区向外扩展1cm,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向外扩展0.5cm,以此设计照射范围。照射范围:颈段食管癌从咽喉区到气管隆突水平,包含双侧锁骨上区和上纵隔淋巴引流区;胸上段食管癌从食管开口到肺静脉水平;胸中段食管癌从平胸廓入口到贲门;胸下段食管癌包括病灶上下端3 ~4cm 左右,包含上腹部淋巴结;选择五野或七野等中心照射,2Gy/次,5 次/周,肿瘤吸收剂量为56 ~66Gy/5.5 ~6.5w,共治疗1 个多月[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同步化疗,于放疗第1 ~14d 口服卡培他滨,2 片/次,2 次/d,连用2 周后休息1 周为1 个疗程,共服用2 个疗程[5]。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给予营养支持,及时使用止吐、升白细胞等药物,若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及时对症处理。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RECIST 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X 线钡餐造影、胸部CT 等作为判断依据。完全缓解(CR):靶病灶完全消失,持续超过1 个月;部分缓解(PR):靶病灶缩小超过30%,持续超过1 个月;稳定(SD):靶病灶缩小不足30%或增大不超过20%,持续超过1 个月;进展(PD):靶病灶增大超过20%,或出现新的病灶[6]。

1.4 观察指标

统计消化道症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6.00%、疾病控制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症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老年食管癌大多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肿瘤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手术根治效果差或老年人无法耐受手术,因此,临床多选择放化疗等姑息治疗方法。临床研究显示,单纯放疗的5 年生存率仅为10%[7]。由此可见,单纯放疗对肿瘤的控制效果有限,对于已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病灶无明显抑制效果,导致大部分患者在放疗后出现病灶转移、病情明显进展而治疗失败[8]。因此,临床多选择同步放化疗治疗,不仅对靶肿瘤病灶产生强效杀灭效果,还对局部及远处转移病灶产生抑制作用。

放疗和化疗两者相互协同,化疗不仅能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还可提高放疗增敏性,而放疗可提高化疗药物的药理活性及细胞毒作用,从而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化疗能弥补单一放疗的不足,提高对肿瘤残余病灶及转移病灶的清除力,降低了肿瘤远处转移概率,抑制肿瘤新生病灶的生成[9]。卡培他滨属于新型氟尿嘧啶化学结构改造物,经口服给药,能发挥靶向治疗作用,选择性结合胸腺嘧啶磷酸化酶,而放疗后肿瘤细胞中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正常组织细胞中胸腺嘧啶磷酸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转化为5-FU,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反应,达到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10]。临床研究显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能进一步增加肿瘤组织内5-FU 浓度,提高肿瘤抑制疗效[11]。

综上所述,老年食管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控,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胸段毒副靶区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益气养阴方减轻肺癌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