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2021-01-20白云霞王瑞刘容刘炜严丽飞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叶酸尿毒症半胱氨酸

白云霞 王瑞 刘容 刘炜 严丽飞

(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 云南 个旧 661000)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极高,多数患者为老年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人体肾单位破坏而减少所致,具体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水平失衡、代谢废物排泄紊乱,若治疗不及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疾病的不断发展而进入终末晚期,此阶段又被称之为尿毒症期[1]。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并发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更高,同时也是严重威胁着终末期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重要疾病[2]。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减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轻其病情,延缓其病程,延长其生命周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200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分析了慢性肾功能不全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期望为临床进一步合理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包括119例男性和81 例女性,年龄25 ~88 岁,均龄(57.8±11.5)岁;71 例早期肾功能不全(血清Scr 肌酐134 ~445μmol/L),44例肾功能衰竭(血清Scr 肌酐446 ~708μmol/L),85 例尿毒症期(血清Scr 肌酐>708μmol/L 且受损的肾小球>95%)。另外选取了200 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常规组,其中包括122 名男性和78 名女性,年龄22 ~85 岁,均龄(57.7±11.4)岁。入组对象均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3 月接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过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完整,可正常交流沟通,无理解障碍、无表达障碍。排除肾脏血管疾病、精神系统异常、心脑血管疾病、非自愿参与、临床资料缺失、无法配合者。各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检前72h 禁止观察对象高蛋白饮食,暂停所有药物的治疗,保持平常心,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受检前1d 叮嘱观察对象禁止饮食饮水8 ~12h,检查当日清晨,在观察对象空腹状态下,用肝功管采集其3 ~5ml 肘部静脉血,离心5 ~10min,每分钟3000r,留取血清,待检。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由浙江凯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照厂家规定设置相关检验参数,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并采用配套的质控物品,校准每批血液样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结合酶法,对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检测。参考范围:年龄<60 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年龄≥60 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0μmol/L。

1.3 观察指标

统计健康志愿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统计不同性别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达,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研究组200 例患者中,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均高于常规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2.2 研究组男女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研究组200 例患者中,119 例男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81 例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同时也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增大尿毒症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3]。源自于蛋氨酸代谢的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含硫氨基酸,每天人体血液中会产生15 ~20umol/L 同型半胱氨酸,多数通过细胞分解代谢,只有少部分同型半胱氨酸(大约1.5umol/L)会进入血液中,然后通过人体肾脏代谢、摄取,可将血清中2/3 的同型半胱氨酸予以清除。

表2 研究组男女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μmol/L,±s)

表2 研究组男女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μmol/L,±s)

类型 例数 男性 女性 t P病例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例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早期肾功能不全 71 47 25.2±6.3 24 20.4±6.8 28.009 <0.05肾功能衰竭 44 25 33.7±13.2 19 26.9±6.2 33.453 <0.05尿毒症期 85 47 37.5±13.5 38 30.4±7.5 36.042 <0.05

随着临床研究深入,认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冠脉粥样硬化不断发展中积极参与;(2)形成超氧化物,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减弱凝血因子,提高血栓形成概率,进而栓塞小动脉血管;(3)影响转甲基化反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导致甲基化过程改变,而甲基化功能减弱则会不利于细胞分化、发育[4];(4)谷胱甘肽属于抗氧化剂,可避免细胞成分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害,还能与一氧化碳互相作用,达到保护血管目的。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会抑制谷胱甘肽合成,进而损害人体肾脏;(5)其活化形式有可能会促使血小板大量积聚,与载脂蛋白B 作用而生成高密度复合物,然后被巨噬细胞吸收,导致血管壁堆积过多的脂肪。

本文发现,研究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早期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说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不断进展而呈攀升态势,可能与患者维生素B 缺乏、肾脏排泄障碍有关。另外,研究组男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可能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肌容量以及激素水平有关[5]。因此,笔者认为高浓度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过程中有可能是一种高危因素,建议临床加强监测。

人体肾脏损伤时,其代谢功能也会遭受损害,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有关酶类活性,也会因为肾脏损害而不断减弱,导致肾脏排泄障碍,无法正常代谢[6]。细胞内大量聚集同型半胱氨酸,再流入血浆内,便会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维生素B、叶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特别是叶酸,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改变的主因。人体缺乏叶酸时,会阻碍甲基化反应过程,促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低表达,抑制甲基四氢叶酸合成,提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营养不良或饮食失衡是导致维生素B、叶酸缺乏的主因。

综上所述,临床应当高度重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工作,以便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实际病情,为后续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叶酸尿毒症半胱氨酸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人物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