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 术前行ERCP+EST 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20谢彬林雪华李东松蔡泽华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石术胆总管胆道

谢彬 林雪华 李东松 蔡泽华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潮州 521000)

胆道结石为临床常见结石类型,也称为胆石症,主要指胆道系统结石性疾病,一般可依据结石位置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也有患者会出现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形成之后,长期刺激胆道黏膜,进而引发胆囊等慢性炎症。当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易继发感染引起胆道急性炎症表现;位于胆总管的胆结石易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此类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对此类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常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虽然可取出结石,但在结石定位上较为不便,尤其是较小的胆总管结石(直径<8mm);继而易导致结石残留,降低临床疗效。有研究提出联合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胆总管切开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1]。现选取本院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8 例,对照组66 例,男38 例,女28 例,年龄29~75 岁,平均年龄(45.19±10.67)岁,病程5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7.51±1.67)年;观察组62 例,男36 例,女26 例,年龄30 ~73 岁,平均年龄(45.08±8.59)岁,病程6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7.47±1.55)年,患者基础性信息并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LC 术前进行MRCP 或CT 检查,术前进行对症干预后依据影像学资料确定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大小和位置。主要方式: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观察组则为在MRCP 或CT 检查基础上先行ERCP+EST 取石术,之后再进行LC 术治疗。ERCP 取石术的主要方法是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局部麻醉,插入十二指肠镜,达到十二指肠降部之后找及胰胆管开口乳头,插入切开刀及导丝至胆总管,注入碘海醇造影剂5 ~10ml 充分显示结石大小、数量及位置。根据情况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乳头气囊扩张,EST 后采用网蓝或球囊取出胆总管结石,对于较大结石予以为机械碎石辅助取石,再行胆管造影确定无结石残留之后放置鼻胆管(ENBD)。进行ERCP+ EST 取石术之后待病情稳定后再为患者进行LC 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临床观察指标变化,其中主要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等指标变化。(2)分析患者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主要通过术后3 个月复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留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 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疗效及风险临床指标状况(±s/n,%)

表1 疗效及风险临床指标状况(±s/n,%)

组别 例数 手术总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胆瘘(例)对照组 66 103.50±6.97 12.73±1.49 25.17±3.16 2(3.03%)观察组 62 131.42±9.46 8.67±1.34 17.65±4.29 0(0.00%)t 19.089 15.891 12.971 3.801 P 0.000 0.000 0.000 0.015

2.结果

2.1 对比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变化

观察组(LC+ERCP 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胆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C+LCBDE 组),手术总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分析患者结石清除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3 个月结石残留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结石清除率[n(%)]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胆道结石疾病类型,发病后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往对该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此种手术方式虽然为微创手术但仍需切开胆总管,依然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前行ERCP+EST取石术方式进行治疗,此种方式治疗时无需切开胆总管,可有效保留胆道完整性,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ERCP 主要指经十二指肠镜肠管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进行的胆胰造影术,此种诊疗方式可有效显示胆管形态以及结石状况[6]。LC 术前采用ERCR 主要优势为可诊断十二乳头病变状况以及括约肌狭窄和憩室状况,同时也可了解胆道解剖形态,进而有效减少LC 过程中对胆道损伤。为患者进行ERCP 联合EST取石术治疗,其中EST 主要治疗方式为切开Oddi 括约肌,扩大切口并采用球囊等器材将结石排出胆道[7-9]。此种治疗方式以近乎无创的治疗手段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技术成熟和安全性较高。ERCP+EST 取石术后进行LC 治疗时不仅无需进行胆总管切开,同时也无需放置T 管,因此患者术后痛苦更小,也更加便于保护患者胆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术后产生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尤其适用于高龄以及高危患者[10-12]。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临床观察指标变化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此种状况和分次手术且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相关,但对比患者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出血量更少(P<0.05)。此种状况主要原因为手术时对患者损伤更小因此出血量也更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分析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发现,在结石残留控制方面LC+ERCP 组显优势,两种治疗方式患者均无严重残留和并发症,此种状况和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均可取得良好效果有关。多项研究结果均ERCP+EST 取石术联合LC 治疗时不仅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同时也可提升预后效果,研究结果和本研究一致[13-15]。

综上所述,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LC 术前行ERCP+EST 取石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胆瘘发生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石术胆总管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