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跑操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021-01-19蔡亦宁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跑操教学至关重要。要想提高跑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分析跑操教学的相关内容,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对跑操教学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同时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等,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跑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78-02

引  言

跑操训练不仅是体育锻炼的一种,还体现了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开展各式各样的跑操训练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

一、跑操教学管理要素分析

(一)思想动员

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教学,跑操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也就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跑操教学的有效性,促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跑操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从锻炼层面来说,跑操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耐力,为中长跑训练奠定良好基础;其次,从班级层面来说,每位学生都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跑操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最后,从精神层面来说,跑操过程中会出现展示、喊口号、比赛等方式,而这些可以让学生更兴奋,进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跑操技术

1.规范化教学

要想提高跑操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更多的跑操技巧,还需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教学[1]。教师必须认识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性,保证所有的学生在跑操时能够使用统一的口号、动作。首先,规范口令。开始的口令为“跑步——走”,结束的口令则是“立定”。其次,规范排面。教师应当统一要求队形队列,横队六个人,纵队根据各班人数进行适当调整。学生之间的左右距离为5cm,前后距离为30cm。同时,教师还应将女生安排在内三道,将男生安排到外三道。再次,规范动作。学生听到教师喊出的“跑步”口令时,需要迅速握拳,将双手提到自己的腰际,拳心要向内;在听到“走”的口令后,学生需要两腿保持微微弯曲的状态,上身要适当向前倾斜,开始跑操。最后,规范口号。在初期,教师可采用“一二一”的方式,使学生保持正确的步伐,当学生逐渐熟练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口号,将本班的特色、精神风貌充分展现出来。

2.队列训练

在跑操教学中,队列队形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第一,教师应当建立负责人制度,一般情况下,体育委员是主要负责人,要保证本班与前后班级之间的合理距离,能够有序进场和出场。每一个横队需要选出一名小组长,提醒本队成员保持排面与动作的整齐划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体育委员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指导和帮助。第二,练习要循序渐进。在跑操训练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的原则。第三,重视弯道跑的训练。在跑操过程中,学生遇到弯道时常常无法保持良好的队形,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弯道跑训练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经常开展弯道跑训练,讲解不同跑道上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弯道跑的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侧向扶肩的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够逐渐形成一致的角速度,之后再进行分组训练。第四,年级合练。在跑操训练中,教师可将整个年级的学生联合起来进行训练。一方面,教师应进行启动训练,保证整个年级的学生在听到口令后能够保持同步运动;另一方面,教师可将表现较好的班级安排在队伍的前方,为其他班级的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要设置标准物,合理控制各个班级之间的间距。

(三)安全保障

在跑操训练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3]。第一,在跑操期间,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医护人员等都要做好值班准备,班主任需要监督学生的跑操情况,保证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学生跑操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第二,学生在跑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关节,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及时请假;第三,学生如果在跑操中出现身体不适,要立刻离开队伍,再进行适当操作,切勿直接蹲下系鞋带等;第四,在结束跑操后,学生需先原地踏步一分钟,待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后再有序离开运动场地。

二、小组合作教学在体育跑操中的应用

(一)重视小组的合理划分

兴趣可以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对跑操存在较强的抵触心理,因而,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跑操训练。在划分小组时,教师既可根据跑操的队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的人数为六人)。在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就可开展有趣的小组竞赛,既可采用各小组的跑操比赛,也可开展接力跑比赛。这些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同步提高。此外,教师合理划分小组,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也能使其掌握更多跑操的技巧和方法。

(二)开展有趣的小组游戏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然后开展相应的训练,最后让学生自由活动[5]。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也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跑操技巧。因此,在跑操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小组游戏,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长跑比赛”游戏,并制订恰当、合理的比赛规则,使学生在跑步中完成某一目标后,收获胜利的喜悦。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加一些障碍,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加入一些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能完成的项目。在这样趣味性的游戏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借助队友的力量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而且学生在跑操训练中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团队意识,进而提高跑操教学的有效性。

结  语

总而言之,跑操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跑操训练中,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身体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永水.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跑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下一代,2020(06):1.

[2]张华忠.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跑操组织与实施效果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04):51.

[3]孙明.基于学校阳光跑操活动现状的有效实施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44):196.

[4]朱其颂.中学校园大课间跑操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01-103.

[5]何健.阳光体育大课间学生跑操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赤子,2020(02):165.

作者简介:蔡亦宁(1977.4-),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