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建构方法在地理概念深度解读中的应用

2021-01-19刘伟陈丽萍江许婷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条件物质建构

刘伟 陈丽萍 江许婷

摘 要:高中生在解答综合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地理概念解读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高三教学备考经验,将分级建构的方法应用于对地理概念的深度解读,以期帮助学生深化认知地理概念,多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关键词:分级建构;地理概念解读;冲积扇;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58-02

引  言

地理概念是用文字、图像、数字等来表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高度概括。学生只有理解地理概念的本质特征,从不同的时空角度进行认知,才能有效运用该知识去解读其他相关信息[1]。因此,理解地理概念不仅是建立对概念的认知过程,更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本文以“冲积扇”为例,提出用分级建构的方法对地理概念进行深度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概念呈现

冲积扇是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山区的河流,由于坡面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地表径流中会携带大量松散物质。携带松散物质的水流在束缚突然卸减的山前地带流出,失去河谷限制,河道陡然变宽变浅,搬运能力迅速下降,水中携带的物质陆续沉积,形成一种近似扇形的堆积地貌。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顶端指向河流出山谷的谷口位置,坡度由顶部至边缘逐渐降低,表面有被水流切割而形成的放射状沟网。冲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沿着半径延伸方向,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一般说来,冲积扇规模的大小与河流长度、河流流量大体呈正比,山脉山麓地带的多个冲积扇连接可以形成冲积扇平原。

二、概念分级建构

(一)一级建构——探究形成条件

正确认识地理现象,思考地理现象的形成条件,是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在对冲积扇的概念进行解读的一级建构中,学生要能根据冲积扇的外形特征判断其形成条件。作为一种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大量砾石和泥沙等物质条件、具有搬运能力的地表径流、搬运能力下降的动力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能够得到概念建构的一级建构内容: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在某个时空条件下,河流流速迅速变慢,水中携带的砾石泥沙按照先重后轻的顺序陆续沉积。在探讨某一地区冲积扇能否形成或不同地区形成的冲积扇的差异时,学生可从形成条件上探究原因。

(二)二级建构——调用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是解释地理现象的根本,能够对其进行准确调用和分析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第二级建构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用地理原理分析形成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的原因。首先,山谷中水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源于山区坡面,以此为突破点,学生需要探究流域内坡面的物质特征和水土流失状况,以确定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其次,河流搬运能力的强度变化影响冲积扇的规模和堆积作用发生的位置,一个规模较大的冲积扇的形成对山谷的坡降和河流流量、流速有较高的要求。最后,堆积作用发生的位置,即河流流速变慢使搬运能力变弱的位置。流速主要受到地形和水面高度差的影响,只有出山口处才符合这样的条件。在二级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训练学生从单纯认识地理现象延展到利用地理原理来解释地理现象,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提升。

(三)三级建构——结合区域特征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三级建构是对学生区域认知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是地理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需要教师创设地理情境。地理学科重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任一冲积扇所在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特征、植被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冲积扇的形成。例如,南方湿润山区虽然降雨较多,但若流域内植被覆盖较好,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就不一定形成规模较大的冲积扇,而西北地区夏季的冰川融水汇集,使干燥地区裸露松散的坡面物质被搬运,更容易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如由多个冲积扇形成的冲积扇平原——河西走廊。

三、分级建构的应用

(一)冲积扇不同部位的物质结构特征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分布特征,体现出明显的分选性。随着河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减弱,物质按照体积和重量大小陆续堆积:冲积扇的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砾石、粗沙;扇中和扇缘处逐渐过渡为沙、粉沙及黏土,颗粒越来越小。搬运距离越远,磨蚀时间越长,磨圆效果越明显,故越往扇缘处堆积物的磨圆度越高。此外,刚出谷口时,流水搬运能力快速减弱,粗大砾石很快堆积,形成的扇顶坡度较大,而由扇中向下,尤其是扇缘处,流速变化较小,细粒物质堆积的坡度逐渐变小,故冲积扇的纵剖面呈现凹状。理解该特征需要学生调用二级建构“外力作用过程”的地理原理。

(二)冲积扇的横剖面形态特征

受洪水和不同时段河水流量的影响,冲积扇表面的不同位置被流水覆盖堆积的次数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河道附近被流水覆盖时间长,堆积作用持续时间久,堆积物质较多,地势逐渐高于两侧的扇缘处,故冲积扇的横剖面呈现凸状。理解该特征需要学生调用一级建构“冲积扇形成的物质条件”。

(三)冲积扇不同部位地下水的埋藏特征

冲积扇扇顶地下水埋藏较深,越往扇缘方向埋藏越浅,直到扇缘处地下水可能会涌出形成泉。在山区,携带物质的水流从扇顶部位倾泻下来,漫过整个冲积扇,同时大量渗入扇体内部。由于冲积扇扇顶处堆积的物质颗粒较大,排列并不紧密,颗粒物之间的缝隙较大,地表水的下渗率很高,因此地下水埋藏深。而当水下渗到扇体下层的黏土层时,由于沉积物粒径较小,排列更加紧密,不利于水的下渗,变为近似水平方向的流动。当水流到冲积扇扇缘部位时,已经离地表很近,地下水埋藏很浅,甚至直接形成泉水流出。同时,由于扇缘部位的物质颗粒较小,持水性能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储水并对水体阻隔,保证洪水期的水长期储存在扇体中,起到类似“水坝”的作用,可以调蓄地下水流出的水量,保证了扇体中地下水的稳定性。理解该特征需要学生结合三级建构中的“区域特征”。

(四)冲积扇不同部位的土地利用特征

冲积扇扇顶处,由于地下水埋藏深,沉积物颗粒大,多为砾石、粗沙,水分条件差,所以树木难以生长,农业生产条件差,任由原生耐旱灌木、野草生长。冲积扇中上部比较干燥,土壤颗粒粗,依然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苹果等果树根系较深,可以获取水分,因此可以布局经济林。冲积扇中下部土质较细,比较结实干爽,适宜设置建筑物,为人们生活和布局交通线路提供便利,是山麓农村居民点的所在地,同时,也可以在此种植一些耐旱作物。冲积扇的扇缘处土壤细腻肥沃,地下水埋藏浅,泉水和河流密集,适宜发展种植业。理解该特征需要学生全面结合三级建构并进行综合调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冲积扇概念进行分级建构的顺序是从地理现象入手,先分析该地理现象形成的条件,再调用学过的地理原理来解释,最后结合区域特征落实每一项条件。而在解答综合题时,答案落实的顺序恰好相反:从区域特征入手,结合堆积地貌形成的地理原理,呈现冲积扇形成的条件,最后落实到地理现象,形成完整的答案。

结  语

总而言之,分级建构的方法适用于对外力作用过程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地理概念的深度解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逻辑,增强地理科学的时空观,还能帮助他们在应考的过程中整理出准确、全面的答案,提高答题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诗吉.高考地理备考教学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实施[J].地理教学,2019(10):33-36.

作者简介:刘伟(1982.7-),女,福建厦门人,中学一级教师。

陈丽萍(1970.5-),女,福建厦门人,中学高级教师。

江许婷(1990.12-),女,福建漳州人,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条件物质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