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

2021-01-19李幸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空山典故王维

李幸

一、教学目标

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炼字、用典、动静结合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从景物、色彩、声音等几个角度体会诗歌的绘画美;通过多首王维诗词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维诗词中“空”的意蕴 。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动态绘画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维诗词中“空”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诗词中“空”的意蕴。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山水在碰到王维之前,他们只是山山水水,可是碰到王维之后,他们一切就都“活”了。我们学过王维的《山居秋暝》,它与今天要学的《积雨辋川庄作》一样,都是描写雨后的景色。辋川庄,是王维在辋川的宅第,王维40岁之后,在辋川隐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并且写下了很多关于辋川山水的诗作。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说:“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苏轼评价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辋川”,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积雨辋川庄作》。

(二)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1.首联。“积雨”,连日雨后,“积”写出了下雨的时间之长和雨量之大,所以才会“烟火迟”。读诗的时候,要通过炼字把握景物的特点。“迟”字写出了烟火怎样的慢、缓。雨后潮湿,柴火缓缓燃烧,炊烟慢慢上升,低低地飘绕在农家的屋顶、村落的上空。它完全不同于“大漠孤烟直”的那种劲拔、坚毅的雄浑之美,它让烟火瞬间有了味道,也有了情感,反映出作者闲散、安逸的心境。

在结构上,“烟火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蒸藜炊黍饷东菑”。农家的饭食,自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不过就是野菜、黄米这样的粗茶淡饭。但是,诗人连用三个动词“蒸、炊、饷”,把这一系列活动写得秩序井然,特别有农家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

从中可以看出,首联描绘了一幅辋川的农家生活画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恬淡、闲适。

2.颔联

(1)视听结合:“漠漠水田飞白鹭”描写的是景色,“阴阴夏木啭黄鹂”既是看到的景色,也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2)動静结合: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是静态的景物,飞白鹭、啭黄鹂是动态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写动,一个是侧重描写飞的动态,另一个侧重描写鸣叫的声音。

(3)叠词:漠漠和阴阴。我们来对比一下,首先,使用叠词使诗句有了音韵美,其次,画面空间感发生了变化。“漠漠”形容广漠无际,不仅指水田的田地之广,也说明水田的水域之广,这让画面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同时,“漠漠”还写了连日雨后水汽蒸腾的样子,这种迷蒙的感觉又和“积雨,烟火迟”形成了呼应。“阴阴”是形容幽暗的样子,它写出了树木之多、树林之密,有一种幽邃的感觉,使画面有了立体感。

(4)色彩:王维作为一个画家,擅长在诗中用“白”和“绿”“青”“蓝”“黄”等颜色搭配,洁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色彩浓淡有非常鲜明的对比,但是画面是明丽的,又有恬静闲逸的和谐感。水田,夏木,水田漠漠,水汽蒸腾,一派朦胧的感觉;夏木幽暗,有深深浅浅的绿色,它们构成了同色系中不同层次的颜色渲染。

3.颈联

其实,王维的诗中不仅有画,更有禅意。从何而知呢?“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从描绘辋川风光转入对自己静修生活的描写。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联,我们要了解一下王维的生平经历。早期的王维和众多大唐士子一样,有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他进士及第后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京城交游甚广,但是现实的政治形势并未给他充分发展的空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当权后,他的政治理想幻灭,开始过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本诗创作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741年至755年之间,这是王维生命的中后期了,此时的王维对仕途的凶险与黑暗已经了然于胸。王维亦官亦隐,或许就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做出的选择。另外,大家都知道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虽然年轻时儒家积极用世精神在他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经历一系列的政治失意后,佛教在他的信仰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在参禅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在大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平衡。

所以,诗中有两个意象就尤为重要:朝槿,露葵。朝槿,就是木槿花,这种花朝开夕落,生命短如蜉蝣。诗人静修于深山之中,看到人间的美好也不过如此短暂,原来人生是如此的荣枯无常。折露葵又有何意呢?露葵,带露水的葵菜,为什么要选取葵菜这个特定的意象呢?因为葵菜是古代人常吃的一种菜,有“百菜之主”的称号,《诗经》中就已经提到“七月烹葵”。可是后来因为它的口感不好,就不再受到粉丝的追捧了。汪曾祺有一句话:“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所以,葵菜就具有了一种身世之感,曾经的辉煌,终归黯淡,这不就可以当做人生一样去细细地品味吗?“世态炎凉,人生无常,我为什么还要去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呢?”这就是王维的心境。

4.尾联

可是,外人能够理解他的这种心境吗?诗人在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告诉我们答案:

第一个典故“争席”说的是学者杨朱去跟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小心翼翼地接待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抢座位了,因为杨朱通过学习,已经懂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第二个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讲的是当一个人没有心机的时候,海鸥都和他亲密地玩耍,一旦动了心思想抓海鸥,海鸥便飞得远远的,离他而去,因为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典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笔者给大家提供一份场外信息,王维的隐居不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愿意做一个农夫,而是半官半隐,没有放弃士大夫的身份,他和现实政治在形式上并没有真的斩断,所以就有人猜测王维是否是在做样子给人看,于是他便以尾联作回应。正用了杨朱的典故,表示“我和村野之人已经打成一片了,已经和他们融合到一起了。”之后反用了海鸥的典故,是想说“我已经争够了,斗够了,再也不参与世俗了,我是一个从名利场官场中退出来的回归自然山水的人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你们不要再猜疑我了!”所谓“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所以,颈联和尾联诗人不光是在描写自己的静修生活,而且是在表达自己恬淡、闲适、超脱的人生态度。

(三)诗歌联想拓展

回看整首诗,前两联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叠词的角度描绘了一幅空阔、明丽、清幽的画卷,后两联以意象、用典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超脱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境界,更是一种静观其变、超然物外的禅意。

据此进行相关提问,一是这种超脱的禅意是王维山水诗的一个特点,而且他特别喜欢用一个字来表达这种禅意,在这首诗里就有,大家能找一找吗?二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王维很喜欢写“空”?而且常常采用“空山”“空林”这两个意象,大家还能想到王维哪些带“空”字的诗句?《积雨辋川庄作》中的“空林”让诗人参透了人生的无常。那么,其他诗中的“空”还有怎样的意蕴呢?

我们先来看《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心定,夜静山空,竟能感应到桂花悄然飘落的幽微之音。所以“山空”并非指山中空无一物,而是诗人以静的心境观赏山林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心静如空”的审美体验。所谓的静,也不是死寂无声,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终又归于静的生命律动的状态。这里的“空”,是空灵清静。

接着来看《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应该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指山中林木繁茂,绿树成荫,遮住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二是指这个地方人迹罕至,远离尘嚣,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这里的“空”,是空明澄净。

再来看被评价为“辋川绝句,字字入禅”的《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里静寂无人,只能听到仿佛来自天边的人语回响,衬托出空山的寂静之深。很有王维的《过香积寺》中写道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意味。这里的“空”,是空明寂静。

最后来看《山中》中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它和前面的几个“空”稍稍有些不同。山色的苍翠欲滴染绿山中人的衣服,人与自然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了,这里的“空,是物我冥合(暗合)的禪境。

(四)结语

王维无论是写空山,还是写空林,其实都是在写空心,也都是心境的空,这种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看不到,而是我们在首联讲到的,他热爱生活,热爱山水,他是达到了超脱世俗、融于自然、物我相惬、悠游自得的情感境界。这是王维诗中“空”的意义。

因此,王维诗中的空山耸翠,空林寂然,可以说是眼前的实景,更可以说是内心情感境界的写照。王维经历了辉煌与黯淡,最终在山水中、在佛理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宁静,这就是“诗佛”。他和飘逸的诗仙李白,沉郁的诗圣杜甫,还有我们将要学到的诗鬼李贺,共同铸就了诗歌繁盛、风格多样、包容种种情怀的大唐。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空山典故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空山
空山断章(二章)
空山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远方(组诗)
闻鸡起舞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