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绿”字文章谱写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2021-01-19雷天兵胡尧薛月辉谢海珍廖建洲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恩施州康养林业

雷天兵 胡尧 薛月辉 谢海珍 廖建洲

发展林业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恩施州“全力以赴抓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奋力推进全州绿色崛起”发展思路的实施,最近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州8县市对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是恩施州的最大底色,生态是恩施州的立州之本。恩施州现有林地面积269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4.6%,森林蓄积量131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14%,森林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基因库等美称。

(一)坚持谋定快动,突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

恩施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州主旋律,将新型林业产业发展纳入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生态保护、适地适树、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基本要求,发挥林业资源禀赋优势,科学发展适宜树种,发展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新一轮退耕还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特色经济林比重达到95%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州各类经济林种植面积312万亩,总产量68万吨,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3亿元,较“十二五”期末157亿元增长40.13%。

(二)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构筑高效产业体系

一是木本粮油产业主导地位显现。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以油茶、核桃、山桐子等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全州现有木本油料林68.39万亩,占经济林312万亩的22%,其中油茶种植面积31.14万亩,核桃种植面积21.88万亩,山桐子种植面积14.79万亩,油用牡丹0.58万亩,年食用油产量7万吨。二是森林康养产业呈迅猛发展之势。鼓励和引导观赏苗木经营,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的基地84万亩,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2个,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个,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10个。2020年全州森林休闲旅游接待886.65万人次,林业第三产业产值63亿元,其中森林休闲旅游创收58亿元,占比92%。

(三)着力转型发展,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下功夫。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加大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同时,积极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共培植林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湖北恒贸茶油有限公司)。在国家、省级龙头企业中,从事木本油料作物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13家,年收入1亿元以上2家,年收入5千万元以上9家。二是在特色品牌打造上下功夫。积极组织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品开展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以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全州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认证、州级知名商标认证等各级品牌认证的企业达11家。宣恩县贡水白柚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2万亩贡水白柚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250亩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2020年,贡水白柚果产量 13.33万吨,产值3.2亿元。

二、短板与制约

(一)认识亟待深化

在认识上突出的问题表现有二:一是“质疑论”。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耕地上产粮油,没有看到林地上同样也可产粮油,重耕地轻林地,认为在广袤的山区,林地大多为不便开垦为良田的不毛之地,谈到“培植林业主导产业”,就不免产生疑问。二是“对立论”。还有一部分人,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识不足,不时将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不发展的保护和不保护的发展的苗头时有显现。

(二)产业结构不优

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全州林业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64∶29.63∶25.95,二、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林产品加工业主要为非木质林产品加工,油茶、森林药材、竹业等林产品加工占84.7%,林产品制造业发展缓慢。在林产品流通等服务业中,主要为森林旅游和林业康养休闲服务,占第三产业比91.2%,其林产品及其制品销售仅为8.8%。

(三)资金投入不足

一方面,地方财政对林业产业投入不足。恩施州属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林业产业所需的研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融资发展等资金投入能力弱,地方政府可提供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减弱。从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林业贷款贴息政策不再支持林产品加工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用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这更使得老少边山的欠发达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爬坡上坎十分艰难。近年来,恩施州虽新建了不少良种木本粮油基地,但从实地调查看,不少合作社及大户因资金缺乏,许多种植基地缺乏管理,培土、施肥、定型修剪基本没进行,重造轻管现象仍然严重。

(四)科技支撑乏力

州域内高校、科研机构少、学科不全、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匮乏;林业科技型企业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即使近年来林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林业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但良种普及率仍然较低,林农林企在后续栽培管理、加工等環节上,对其关键的核心技术把握与应用不成熟、不充分,多数加工企业尚停留在核桃等干果收储、茶籽、茶油加工、中药材烘干等,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不够。

三、对策建议

(一)打开脑门,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突围

思想是总开关。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发展林业产业首要的是要解放思想。

一是要根除“质疑论”,深化林业产业发展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刻认识林业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林业资源分布于恩施州所有乡村,全州2531.7万亩森林(312万亩经济林)都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绿色银行”。深刻认识林业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林业产业能够提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优质绿色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深刻认识林业产业发展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林业力量的必然要求。发展林业产业将进一步增强林业储碳固碳和减排增汇功能,更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

二是要摒弃“对立论”,正确把握和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四破四立”,即破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破为保护而保护,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破林相单一,立“五彩森林”,发展新型林业产业;破等靠要传统思想,立以干兴林作风。

(二)敞开山门,全域大行动,优化产业结构

放开搞活,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林业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敞开山门,上下发力,左右联动,内引外联,围绕州委提出的“四大”“五字”,着力夯实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做强第三产业,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成批涌现。

一是放活土地流转,夯实第一产业。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林权规范流转,鼓励农民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进一步增强木材供给能力,持续加大特色经济林和花卉观赏苗木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力度,确保2025年,全州特色经济林發展总面积达600万亩,其中木本油料基地在100万亩以上。

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壮大第二产业。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以精深加工、冷链储藏和营销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创建一批木本粮油、特色林果、生物医药等精深加工林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产品,建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的林业全产业链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型林产业骨干企业群。

三是以旅游为抓手,做强第三产业。突出林产业与旅游、康养、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自然教育产业。结合“五彩森林”建设,着力打造建始县长岭岗国有林场、咸丰县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恩施市铜盆水森林康养基地、鹤峰县走马森林康养基地等一批森林生态旅游示范景区;以来凤县古杨梅、巴东县清太5号古银杏、宣恩县“九子抱母”、利川水杉等古树名木群落为重点,打造古树名木精品旅游线路40条,发展森林步道80条,建设森林康养基地8个;围绕乡村振兴规划,精细化推进生态修复,建设“无山不绿、无路不荫、无村不美、无水不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乡村350个。

(三)加足油门,创新大驱动,加快提档升级

林业产业发展要紧扣产业链供给链部署创新链,踩下弯道超越的“油门”,跑出高质量“加速度”。

一是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要充分发挥区域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聚焦制约产业和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才队伍活力。同时,支持恩施州干部到上级部门或先进城市挂职交流学习,快速培养一批林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管理骨干人才。

二是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建立林产品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引导生产及加工企业,大力推广林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精深加工技术攻关和系列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特色区域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由资源主导型转向自主创新型、经营方式由粗放传统型转向集约智能型、产业升级由分散扩张向龙头企业牵引的转型发展。

三是提高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资源深度开发及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的创新力,通过“资源集约、系统集聚、管理集中、服务集成”的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省州县“一体化”智慧林业平台,以高水平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

(四)把好阀门,加大保障,助推行稳致远

一是把“关键点”搞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必须把强化党领导的组织保障这个关键放在首位。目前,要抓住地方领导班子换届有利契机,把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注重选配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林业产业领导体系中,做到既有通才,又有专才。

二是把“生命点”搞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州、县、乡三级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支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精深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特色林业产业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家庭林场、林农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扶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搭建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融资项目储备库;完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发展经济林的保费补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政策,农业农村部门争取将从事林业企业生产所需的农用机械费用纳入农机补贴;林业部门积极争取将发展特色经济林统筹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长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规划。

三是把“梧桐树”栽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精简和优化林业产业行政许可事项。在市场准入上突破,坚决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为各类林业产业投资者敞开山大门;在政务服务上优化,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作风转变上加力,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让营商环境“软实力”成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硬支撑”。

(雷天兵、胡尧、薛月辉、谢海珍,湖北省恩施州林业局。廖建洲,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

猜你喜欢

恩施州康养林业
本期导读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