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道大出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19张峥勤邱昌凤李敏

贵州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液科消化道血液

张峥勤 邱昌凤 李敏

(1.陕西省渭南市中心血站临床输血管理科,陕西 渭南 714000;2.安康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陕西 安康 725000;3.陕西省渭南市中心血站检验科,陕西 渭南 714000)

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而消化道大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在短时间失血量>1 000 ml或循环血量20%,可分为下消化道及上消化道大出血[1-2]。输血为消化道出血重要抢救方法,因此,选择合理输血方案对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具积极意义。本文观察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血液科制定的成分血合理搭配输注方案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市二级医疗机构诊治消化道大出血10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9.16±10.12)岁,出血量(2023.53±215.67)ml;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8.58±9.83)岁,出血量(2026.16±220.28)ml。纳入标准: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者,失血量>1000 ml;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疾病障碍者;免疫血液疾病者;传染病者;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者,恶性肿瘤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以后采用即刻血液采集,检测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进行临床相关常规检查,对照组结合医师申请单,予以临床申请单进行血液成分常规输血;研究组结合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指标,予以血液科制定方案进行成分输血,注意检测的及时性。

1.3观察指标及评价 比较两组输血前、输血后3 h血液相关指标:PLT(血小板计数)、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HCT(红细胞压积)及Hb(血红蛋白)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热、过敏等;评估两组临床输血效果,总有效=有效+显效。

2 结 果

2.1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输血前血液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输血后3 h,输血后3 h,研究组APTT、PT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PL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CT、Hb与对照组比较不具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输血后3h,研究组患者出现发热3例、过敏及其他各2例,不良反应率14.00%;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过敏各6例,其他1例,不良反应率2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输血后,研究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t=4.4326,P<0.05)。

3 讨 论

消化道大出血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伴肝病,容易发生出血休克急性贫血等并发症,患者机体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相关功能存在异常情况,若大量液体输入,会加重出血,因此,全血输入止血效果不理想[5-6]。本文结果显示,两组输血前血液相关指标无差异;输血后3h,研究组APTT、PT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PLT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血液科制定方案成分输血,能显著改善输血后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原因考虑分析是消化道大出血大部分在急性输血阶段,出血初期,机体血液结合自身体液自行调节,储存血输入血液循环内,组织间液白蛋白会进入血循环,因此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不具统计意义。证实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血液科制定方案成分输血,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少,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血液科制定方案成分输血,更能改善输血后血液功能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血液科消化道血液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