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TIBI分级与血管再通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01-19潘延平陈建玲刘小丽
潘延平 陈建玲 刘小丽
(1.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韩城 715400;2.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 西安 710038)
脑循环分为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和后循环(椎基体动脉系统),因颈内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卒中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目前临床证实静脉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监测溶栓前后颅内动脉闭塞部位溶栓血流(TIBI)情况评估血管再通,其是否能实现无创判断血管再通成为临床研究热点[1]。本文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缺血溶栓血流(TIBI)分级与其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其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3个月,根据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不限性别;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检查明确梗死部位为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发病至行就诊时间<3 h(或不能明确发病时间者经MRI检查有缺血半暗带),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头颅CT示未出现大面积脑卒中影像学改变;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者;经研究者评估可能存在影响研究方案结果偏倚的其它因素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跟踪调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TIBI分级、卒中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血管再通情况。参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3]的方案对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根据患者体质量按照0.90 mg/kg剂量为总剂量(不超过90 mg),先在1 min内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生产,S20160055,规格:50 mg/支),后续剂量采用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1 h。溶栓治疗后24~36 h复查头部CT及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出血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长期服用。
1.2.1TIBI分级 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前均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DB-1049型TCD检测仪对患者行责任动脉检查。探头为11-6082型手持探头,经颞窗对扫查缺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探头频率设置为2MHz,增益设38,取样容积11~14,探头沿着血流方向扫查得正向频谱。按照检测结果行TIBI分级。共分为0~5级,血流信号越高则分级越高。
1.2.2血管再通判断 患者溶栓治疗3 d内行MRA检查,采用TICI标准对血管再通情况进行分级判定。TICI3级为血管完全再通。
1.2.3静脉溶栓后预后评价 所有患者溶栓治疗90 d行mRS评分,mRS在0~1分之间为预后良好。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治疗前TIBI分级、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患者治疗前TIBI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率、mRS评分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既往卒中史率、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而TIBI分级、血管再通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2.2预后情况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TIBI分级、基线NIHSS评分、血管再通是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见表2。
表2 预后情况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2.3TIBI与患者血管再通、预后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分析,TIBI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及预后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TIBI与患者血管再通、预后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TCD作为一种无创血管检查技术,其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的优势,并可在床旁操作,对于急性血管性疾病治疗观察具有显著的优势[5-6]。TCD检查用于脑血管患者溶栓前颅内动脉闭塞部位残留血流的观察,并在治疗期间实时观察溶栓过程中血流变化,对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及患者近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7]。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评价采用神经功能的恢复指标mRS,该评价标准以患者临床症状、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残障程度等作为评价预后程度,mRS评分在0~1分为预后良好。该标准虽然直观,不需要任何特定的仪器指标,但其对测评人对标准的掌握水平,数量程度等要求较高,不同的人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人为差异[8]。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mRS评价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患者在其它风险因子如既往卒中史率、基线NIHSS评分均较为一致。同时与患者治疗前TCD检测的TIBI分级及MRA检查的血管再通率也较为一致。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 评分、TIBI分级、基线NIHSS评分、血管再通是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经Spearman分析,TIBI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及预后呈正相关。上述数据显示,TCD检查评定的TIBI对于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患者近期预后切实可行[9]。
综上所述,TIBI分级可有效预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其无创、快速的检查方式作为治疗的一项客观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