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辅助神经节苷脂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分析

2021-01-19李伟旺贺鹏张冬子王辉

贵州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动脉硬化性丁苯

李伟旺 贺鹏 张冬子 王辉

(西安大兴医院(1.神经内科;(2.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10016)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复杂,与载体动脉(血栓或斑块)阻塞穿支动脉、动脉至动脉栓塞等关系密切,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1]。丁苯酞及神经节苷脂均为临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药物,其中丁苯酞可重构缺血区域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灌注,提升脑缺血患者耐受能力[2],而神经节苷脂属新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具备促进神经再生长及神经修复作用。本文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患者神经功能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77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各59例。对照A组男36例,女2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51±5.03)岁,病程3.6~21.9月,平均病程(12.75±4.04)月,合并疾病:高血压19例,糖尿病10例,吸烟23例,饮酒22例,其他7例。对照B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01±5.31)岁,病程3.9~22.3月,平均病程(13.10±4.50)月,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1例,吸烟25例,饮酒21例,其他4例。联合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7.93±4.91)岁,病程3.4~22.5月,平均病程(12.95±4.41)月,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9例,吸烟26例,饮酒20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3]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初次发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年龄≤80岁。排除标准:无法配合完成调查研究;过敏体质及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纳入研究前2个月内采取降脂药物;合并颅内良恶性肿瘤。3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入院后给予调控血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用药方案:对照A组采取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0.2 g/次,3次/d;对照B组采取神经节苷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85),静脉滴注250 ml生理盐水+60 mg神经节苷脂;联合组采取丁苯酞及神经节苷脂。3组均治疗14 d。检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3000 r/min,10 min),以美国Bio-RAD公司Bio-RAD550型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采用BI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依据NIHSS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3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统计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MBP、H-FABP)水平;统计3组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3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NIHSS及BI评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BI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见表1。

表1 3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分,n=59]

2.23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χ2=6.242,P<0.05)。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n(%),n=59]

2.33组侧支循环情况比较 治疗前3组PCA、ACA、MCA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PCA、ACA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MCA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见表3。

表3 3组侧支循环情况比较

2.43组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比较 治疗前3组血清MBP、H-FABP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MBP、H-FABP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见表4。

表4 3组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比较

2.53组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间无显著差异(χ2=0.825,P>0.05)。见表5。

表5 3组不良反应比较[n(%),n=59]

3 讨 论

早期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延伸、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缺血区域脑部血流量、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极为重要[5]。

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组NIHSS及BI评分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血清MBP、H-FABP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A组、对照B组更加显著,MBP、H-FABP为临床公认的能迅速、有效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神经功能发生损伤后期可异常增高,而病情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后其可随之降低,说明丁苯酞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原因:(1)丁苯酞可减少谷氨酸生成,减少花生四烯酸及细胞中钙含量,拮抗血小板聚集,并能减少缺血缺氧调节下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断裂,阻止线粒体中活性氧簇生成,以此保护线粒体;(2)丁苯酞可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低灌注,增加半暗带组织存活时间,防止缺血梗死区域增大,且可上调大脑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减少脑水肿对血脑屏障损害,改善神经功能[6];(3)神经节苷脂修复神经组织损伤能力较强,可促使神经支配功能康复,主要是因其可加速神经元轴突再生,促进突触形成、提升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神经节苷脂可促使神经病变内受损神经再生及功能康复[7]。

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后各组PCA、A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MCA加快,且联合组改善更加显著,提示治疗前MCA的堵塞导致侧支循环建立,加剧PCA、ACA负担,以致其血流速度增大,经对应治疗后上述情况得到改善,与李霜梅等[8]研究结果一致。另本研究结果可知,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丁苯酞与神经节苷脂不仅能取得良好效果,且安全性较为可靠。

综上所述,联合采取丁苯酞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有效调节侧支循环具有一定关联性,且具有安全性。

猜你喜欢

大动脉硬化性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汽车的大动脉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六——中俄原油大动脉的曲折轮回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