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2021-01-19周守慧

商品混凝土 2021年9期
关键词:缓凝剂水率外加剂

周守慧

(舞阳县惠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舞阳 462400)

外加剂已经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组分,混凝土生产也离不开外加剂,但实践中仍有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对外加剂认识不够,使外加剂应用不当而造成工程事故。外加剂在不改变混凝土单方用水量的条件下,可以提高工作性;可以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混凝土单方用水量,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可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改善混凝土强度。外加剂在混凝土中虽然用量小但作用大,一旦应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本文对常见的一些外加剂认识错误进行简单地分析,以供参考。

1 外加剂认识误区

1.1 减水率越高越好

减水剂可以在保持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用水量,并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节约胶凝材料用量。有些人片面看重减水剂减水率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认为减水率越高越好,甚至在以中低强度为主的实际生产中也要求较高的减水率。在高减水、低用水量的思维支配下,脱离实际使用过低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用量不足,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差,甚至离析泌水。使用高减水率外加剂大幅度降低用水量,造成骨料表面浆体过薄、界面强度降低,在相同干缩变形及温度变形时,变形应力增大,混凝土易产生开裂。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减水率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掺量控制合适的减水率,C20 的混凝土选择减水率 15% 左右、C30 选择减水率 18%~20% 比较合适,过分采用高减水率既不利于生产,也给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1.2 减少拌合物坍落度损失要增加缓凝剂用量

在生产实践中,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水化的进行,坍落度减小属于正常现象,但夏季为了控制水泥水化会适当加入缓凝剂。这使一些人误认为增加缓凝剂用量可以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清楚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水泥水化方面的,也有其他原材料吸附造成的。虽然增加缓凝剂用量可以降低部分水泥组分的水化,但不能抑制全部组分的水化,如一些缺硫水泥,缓凝剂的加入并不能明显改善拌合物坍落度损失。掺入硫酸盐类化合物进行“补硫”却能抑制水化速度,减小坍落度损失。糖类缓凝剂用于 C3A 含量高的水泥没有缓凝保坍效果,用于高碱水泥还会加速水泥水化甚至使混凝土产生速凝。此外,对于由于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吸附水和外加剂造成的坍落度不正常损失,增加缓凝剂用量效果也不明显。生产实践中通过增加缓凝剂用量,或者对外加剂中含有的缓凝组分估计不足,盲目增加用量造成的工程事故时常出现,如混凝土工程实体缓凝,路面、地坪出现“弹簧”现象,长期缓凝失水造成塑性失水或沉降裂缝增加。

1.3 引气剂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说,随着混凝土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引气剂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不敢使用引气剂。混凝土含气量低于 5%时,对其强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再加上引气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且引气剂有一定的减水率,可以降低用水量。引气剂对混凝土状态的改善和其减水增强作用,在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低于 5% 的前提下,可以抵消含气量增加对强度产生的不利影响。

1.4 防冻剂不养护也能防冻

在冬期施工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会加入一定量的防冻剂。防冻剂的作用在于降低冰点,改变冰结构,减少冻胀破坏力。混凝土生产实践中不能将预防冻害的措施寄托于防冻剂上,冬期施工不养护在负温下水泥水化停止,拌合物长期处于塑性状态既不利于施工,也会影响后期硬化质量。在冬期施工时,在使用防冻剂、早强剂的同时更应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克服“加防冻剂不冻”的错误思维。

2 外加剂使用存在的误区

2.1 使用过程中缺乏试验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在外加剂进场时进行简单的检验,一般采用净浆流动度试验或者拌混凝土检验,只看一下初始状态,对于凝结时间、含气量等指标试验不够。有时生产所用原材料和外加剂检验用原材料严重脱节,检测试验缺乏指导性,不能指导生产。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变化及时对外加剂进行相容性试验,确定合理用量指导生产。此外,试验室的试验条件与混凝土实际环境相差太大,无法指导生产。外加剂进场后应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质量验收,也要根据实际原材料及环境进行试验,观察外加剂性能。

2.2 忽视外加剂与其他原材料相容性随意更换

混凝土是一种多种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每种原材料与其他原材料之间都是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外加剂也不例外。在混凝土生产实践中,外加剂有可能与水泥的相容性差,也可能因某种粉煤灰造成外加剂性能变差,砂石含泥量变化引起外加剂不适用,这些原因都应予以注意。很多混凝土公司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外加剂与其他原材料的相容性,随意更换原材料,甚至不经过试验直接更换外加剂品种和厂家,给混凝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如某种外加剂是针对某种水泥配制的,对于其他水泥就可能存在不适应现象,这是因为水泥的矿物组成、混合材的品种和掺量、含碱量、石膏品种和掺量等不同。如木钙和糖蜜减水剂,当它用于二水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混凝土中时,其凝结正常,但是当用于硬石膏(CaSO4)作调凝剂的水泥中时就会产生凝结(假凝)。生产实践中,应注意外加剂与各原材料的相容性,不轻易更换外加剂品种。

2.3 外加剂用量不合理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用量不大,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外加剂用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就越经济。外加剂的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如流动性、保水性、凝结时间等,用量过大可能引起缓凝、含气量增加,造成工程事故;外加剂用量不足又不能获得满意的工作性,容易造成工人加水,影响混凝土强度。一般外加剂厂家都有一个推荐掺量,混凝土生产前根据推荐掺量进行试验确定满足要求的用量。

3 如何正确使用外加剂

正确合理选择、使用外加剂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和技术效应,不仅可以使混凝土获得满意的工作性,还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如何正确选用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3.1 选择外加剂厂家和品种

选择外加剂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外加剂自身性能的稳定性、敏感性以及和水泥等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其次要考虑外加剂厂家的信誉、技术服务能力和生产供应能力,根据混凝土公司自身需要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选用的外加剂应该是质量性能满足要求、质量稳定,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最后,再综合考虑经济成本,不以单价最低为目标,看综合经济成本。进行外加剂招投标时,要明确外加剂的固含量、减水率、密度、流动度等技术指标的合格标准。

3.2 外加剂的进厂检验

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应对进厂外加剂进行取样检验,检测结果满足合同约定方可卸货。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检测时间的限制,一般在进场检验环节查看合格证,并检测密度、水泥净浆流动度和减水率(胶砂或混凝土)。进厂检验一般都是一些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检测项目,建议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以检测外加剂与其他材料的适应性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发现问题,及时采用技术手段处理。

3.3 外加剂验收争议处理

在外加剂验收过程中,对检测结果产生争议在所难免,如何处理至关重要。如何确定是水泥质量波动造成的不相容,还是外加剂质量波动造成的不相容至关重要。为防止误判,选用原来封存的外加剂与水泥(选择原来相容性较好的水泥,否则,对比没有意义)进行对比试验:(1)原来的外加剂封样与现用的水泥进行试验,如果试验结果不佳,则水泥质量发生波动;(2)用新进的外加剂与原封存的水泥试验,如果效果不佳,则外加剂发生变化。

为避免外加剂进厂检验中的不必要纠纷,在订立采购合同时应约定处理方式,避免无章可循。若通过上述试验确定外加剂不符合合同约定,可按以下方案处理:

(1)退货:外加剂质量严重不符合合同预定,超出合同允许波动值过多,应进行退货处理。

(2)降级使用:在生产任务紧急情况下,双方协商同意可以降级使用。

3.4 外加剂的生产使用

正确使用外加剂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是一项重要的生产任务。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严格依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外加剂用量进行生产,不得随意调整。在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要关注原材料变化情况,如砂石含泥量变化,及时上报试验室主任调整外加剂用量,确保混凝土质量。

4 结语

混凝土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对外加剂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对外加剂作用原理和基本作用不了解,没有正确认识外加剂的作用及其性能,不能有效指导生产;在应用上,从试验、采购、验收、试验等环节,没有进行有效试验,进行盲目使用;管理人员盲目限制混凝土技术人员对外加剂掺量的使用,导致不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状态及强度的稳定性,造成生产波动较大。正确认识和使用外加剂是在采购、试验、验收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有效控制,只有掌握外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真正让外加剂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猜你喜欢

缓凝剂水率外加剂
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持水率测量方法实验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不同粒径与添加比例的复合菌糠对土壤吸水-持水能力的影响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蒸压改性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黑土区农田尺度田间持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缓凝剂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影响的研究
缓凝型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磷石膏水泥缓凝剂的试验与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