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1-19刘瑶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刘瑶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运算能力,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要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在于对小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愈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致力于帮助小学生找到最佳数学学习方法,进而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运算能力

引 言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是很重要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小学的运算能力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掌握了足够良好的运算能力才能够促使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更注重培养运算能力,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一、注重增强小学生对运算意义的认知

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都不够成熟,面对数学这门抽象性学科,时常会存在很多困难指数偏高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肩负起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任.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小学數学内容颇为简单,数学教师展开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展现完整的数学运算模型高效加深小学生对数学运算价值的认知.例如,在小学数学加法运算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合并、增加以及移入等数学模型;而在小学数学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目的需求给学生建立剩余、减少以及加法逆运算等数学模型.同样在小学数学乘法运算以及除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学习加减乘除,教师应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原型.例如,加法就是移入增加,合并等模型;减法则表示减少,属于加法的逆运算,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等比模型;乘法则代表了相同数的和也就是倍数,可以结合面积计算等组合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乘法;除法则代表的是均分、乘法的逆运算以及比率等方面,其所展现的模型与乘法恰恰相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非需要将以上词汇告知学生,而是要利用教材内容,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相对于贴近的情景学习工具,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情实感地感受到相关内容的变化.在学习加减乘除的过程中,无论是分析意义或是方法,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内在联系,如果以计量单位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运算,那么乘法也可以将其作为加法运算.在进行运算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作为运算训练中的关键元素,还需要保证其在运算处理时,能够渐渐提高学生运算处理能力.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学生可以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在计算中的最优模型,也就是先算0前面,后算0后面的.这种方式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质量,同时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3×3”是将3个3积累相加,这是基础的加法运算,而除法则可以看作减法.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运算中的内涵,才能够不断拓宽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真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学运算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对运算有更深的认知.比如,在学习乘法部分时,数学教师就可以任意抛出一个数字.如“3×6”,数学教师就可以准确告诉学生“3×6其实就是3个6相加,该运算的意义就是要求出3个6相加的总和或者是6个3相加的总和”.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方式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练习,学生在反复认知下,可以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与掌握.

二、转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课堂互动较少,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课堂.例如,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例题讲解、习题练习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年龄方面的运算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家里成员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创设情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互动、交流.除了现实情境的模拟,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开展运算游戏教学等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涉及计算原理的探究以及简便算法的分析等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场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购物的场景,并且为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其存在的目的是通过扮演顾客与服务员,使得学生能够在已经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日常运算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对运算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小白在文具店中买了20本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以及5支单价为1元的中性笔,需要计算出小白在文具店中购买这些物品,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运算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情境.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运算情景,并且选择与学生生活极为贴近的情境进行模拟,也能够激发学生在运算时的运算潜能,真正地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在开展运算时的运算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加以全方位的培养.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在运算方面相对比较简单,是数学运算中的基础阶段.但是在一些复杂的混合算式中,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不具备较强的运算思维,也很难保证不出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采取直接将计算方法灌输给学生的方式,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这样就会出现同一类型的运算题目,稍稍变动学生就不会了的情况.可见,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才是促进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关键,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例如,在数学运算教学中,针对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于教学工具完成运算任务,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单位,并促使学生形成只有相同单位的两个数才能进行相加,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运算,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位数加法的运算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形成多位数加法的运算思维.在多种运算混合的算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顺序,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等等.通过这种运算顺序的引导,学生的运算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在运算思维的支持下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通过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于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上下功夫.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准确认知新课程改革目标,发现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合适素养意义,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加强小学生对“人民币”知识学习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应该教会小学生掌握关于人民币的运算技巧,保障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收支情况进行精准运算.数学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为每一个学生都发放50元钱,模拟小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引导小学生去买1支20元钱的钢笔和1个13元钱的圆规,并且为学生设置问题:买完文具后,自己手中还会剩下多少钱.在这种生活情境的模拟下,学生可以切实地认识人民币,进而掌握灵活计算人民币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學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体现在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算式较长的题目,比如“38+51+73+62+27+49=?”这个题目,如果学生不能掌握相应的运算技巧,而是采取从左到右依次相加的方法进行运算,不仅计算量较大,浪费时间,影响学生的做题效率,还很容易出错.因此,在这种题目的运算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中的各个数,从中寻找规律,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运算知识,找出更加简单的算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算式中的数字认真观察,发现所有的个位数能够实现两两凑十,于是进行了数字位置的调整,将原算式分成了“38+62”“51+49”“73+27”,重新整理后的算式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得出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这一类算式的计算方法,在进行相类似算式的计算过程中,就会第一时间去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简单的运算方法计算.学生运算技巧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六、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内容,正所谓学以致用,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如果学生只是空掌握了一堆理论,却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会失去人才培养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促使小学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数学教师一定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师应为小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钟表”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由生活入手,询问小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小学生每日起床时间、上课时间、放学时间以及睡觉时间,并且告知小学生准确认识钟表的必要性,便于小学生日后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井然有序的生活计划.在带领小学生认识钟表后,数学教师要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例如,此时此刻是上午九点二十分,下课时间为十点十分,数学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此时距离下下课还有几分几秒.在完成钟表认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张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并能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既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考核,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一些钟表知识运算能力偏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该耐心对待,传授学生运算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析练习,在与小组同学共同分析后得出结论,既锻炼了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又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了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

七、串联数学运算方式,加强小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加强了对各种数学运算方式的掌握与应用.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数学模型,将各式各样的数学运算方式相互串联,以便于完善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体系的使用.与此同时,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加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令小学生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思考数学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中“和妈妈买菜”的情境,假如学生和妈妈两个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妈妈需要购买1斤西红柿、3斤土豆和5斤茄子,西红柿是2元钱1斤,土豆是10元钱3斤,而茄子是2元5角钱1斤.已知妈妈和你一共有80元钱,在买完这些菜过后,妈妈手里还会剩下多少钱?学生在对这个数学事件进行思考和运算的过程中,要将“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方式都考虑周到才可以得出准确结果.学生对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充分融合,不只是扎实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还使数学思维变得愈加清晰,进而培养了足够强大的数学运算能力,便于日后应付生活中的数学难题.

结 语

总体来说,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思维开发有一定影响.数学教师需要认知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之际,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展现数学魅力,促使学生可以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数学学习中,进而养成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取得优异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举.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6):72.

[2]冯长际.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82.

[3]林雪霖.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3):68-70.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