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

2021-01-19徐斌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表格图形探究

徐斌德

【摘要】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存在课堂互动较少、教学方式固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增加课堂互动频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多使用探究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围绕课本的教学核心进行探究;多使用数学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在游戏环节中互动学习,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运用微课技术,组织学生当堂讨论问题.教师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互动;小学数学教学

一、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中,每名学生都需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一方面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从而能够实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课堂互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互动中尽情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想法,说出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在得到解决后,会促使学生越学越勇,逐渐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二)促进学生深层探究数学知识

在课堂互動的作用下,每名学生都能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层探究,互相讨论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这就说明,课堂互动可以起到促学作用,并且可以改变以往的课堂学习模式,能够推动教学创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互动较少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少有发言.教师不断地讲述课本内容,虽然可以达到灌输数学知识的目的,但是会令学生的积极性持续下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渐渐形成厌学的情绪,这对数学教学工作极为不利.

(二)教学方式固化

数学教学方式固化,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模式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位置,教师总是处于主动位置,这会导致学生总会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不能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思维固化,过于重视数学成绩;忽略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活学活用.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的策略分析

(一)运用微课技术,组织课堂互动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需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元素,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可以运用微课技术,将其作为组织课堂互动的重要工具,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从而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的过程中,运用微课视频可以进行课前引导,可以在视频中加入众多表示时间的生活用品,如各式各样的日历、钟表,让学生观看这些物品,可以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喜欢的样式.此时教师会提问说:“请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呢?”要求每名学生思考该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该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呈现出年、月、日三者间的关系,用树状图的形式表现出来,随后指定某些学生,参照树状图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述年、月、日的包含关系和各自的天数.

再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引导阶段中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可以呈现出多个扇形统计图,图中不包含任何数字,仅有不同的颜色和文字,要求学生据图说明统计图中的含义.这会引起诸多质疑,随即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视频中呈现出多个带有数字信息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据图说明其中的含义,这会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运用能力.

从以上两项教学案例来看,微课技术可以作为引导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促使所有学生围绕微课视频中的信息思考,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从而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二)设置问题情境,组织课堂互动

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良好工具,也是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问题,在课堂中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促使每名学生可以进入情境,不断地思考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会以校园的土地面积作为例题,要求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这就可以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先通过多媒体呈现校园的俯瞰地图,用红线画出校园区域,让学生观察区域的形状,与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会让学生发现不能用简易的图形直接表示,需要用多个图形组合起来表示.随后教师提出多边形的概念,询问学生求解校园区域面积的方法,令其继续与同桌进行讨论,尝试计算校园面积,随后依次检查各个学生的答案.

再如,在讲解“位置”的过程中,由于该小节内容需要学生认识物体的空间位置,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位置,因此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问题情境,可以用课堂内的座位出题,如“小丰在小惠的什么方向呢?在什么位置?”“小池在小钱的什么方向呢?在什么位置?”,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字进行说明,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将座位的行、列作为数字,用“(x,x)”的形式表述出来,再回想提出的问题,这会顺利地解出问题,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提问,任意说出三名同学,要求彼此说出某些同学的准确位置.在以上两种问题情境的带动下,学生既会快速地思考问题实质,又会促进学生间进行互动,最后成功解题.

(三)运用数学游戏活动,组织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游戏活动,让原本乏味的数学文字变为活灵活现的游戏内容,这会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并且可以组织课堂互动,让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增强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可能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利用骰子随机选择班内的某名学生,1~6的数字分别代表班内人数较多的姓氏,如王、李、张、赵、孙、郑,在每次摇动骰子后,要求朝向上方的数字代表的姓氏的学生起立,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在摇动若干次后,学生会慢慢发现摇骰子没有稳定的规律性,有时会重复两到三次,有时一次都没有被摇到,这就能够体现出事件的可能性.

再如,在讲解“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可以采用抢分制的规则.每个学生都是一名参赛者,教师会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很多的计算题目,包括加减乘除四类运算,如“(36+45)×11+89”,每次会展示一道题目,要求所有学生迅速计算抢答,答对者会获得1分,然后提升题目难度,将算式题目变为应用题,题目中包括许多需要思考的条件,如“在旺盛农场中种植西瓜和芒果,西瓜每斤是36元,芒果是45元,小林到该农场采购了11斤西瓜和芒果,又支付了89元的运输费,请问最终花了多少钱?”,要求每名学生快速列式解答,答对者得3分,最终会核算所有学生的分数,给最优者颁发奖励.教师通过以上两种数学游戏活动,能够用游戏化的形式推动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吸收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运用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各部分的教材内容时,通过该活动当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令其成为多个探究小组,既能在组内随时互动交流,又能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这就能够起到促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探究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当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在黑板上依次写出“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等项目,要求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制作出一张统计全组人员生活喜好的表格,表格中需要加入黑板上的各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下填入选择的人数,同时需要按照性别的不同,分别制作男生喜好表和女生喜好表,在制作完成后,讨论两张表格的异同点.随后教師会问道:“在这两张表格中,请问喜欢看书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其他项目是什么情况呢?”按照小组序列,依次说明本组的喜好情况.教师再说:“大家做得都很好,但是用两张表格表示男女生的喜好,是不是感觉很麻烦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会引起学生的疑问.

然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尝试合并两张表格,绘制一个新表格,表格中包括组内所有人的喜好情况.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四处巡视,查看每个小组的制作情况,及时地提出建议,最终让每个小组成功地制作出复式统计表,同时要求学生讨论新问题,如“复式统计表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点?”“能从表格中看到什么信息?”“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由各组派出代表回答每个问题,这会加强对复式统计表的运用能力.

再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教学,先对学生有序分组,令其回忆在“图形的运动(一)”中的内容,简要地提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再在多媒体中展示多种图形的一半形状,如半个五环图、半个金字塔图,让所有学生尽情想象完整的图形,随机进行提问,相信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完整的图形.教师再问道:“请问这些拼凑完整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怎么验证你的说法呢?”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有的小组会在纸张上画出金字塔,将其对折成一半形状,以此验证左右两部分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小组会用直尺表示金字塔,用手遮住右半部分,再放开手,以此证明左右不分完全相同.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对称轴的概念,要求各个小组回忆曾经学过的各种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制作一个表格,将各种图形填入其中,讨论各个图形拥有的对称轴数量,如长方形拥有2条、正方形拥有4条.教师会检查每个小组的表格内容,对有错的地方进行纠正,随后会提问说:“请问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关系是什么?”需要小组再次讨论,进而理解两者间存在互相依赖的数学关系.在以上两个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内讨论各种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课堂互动的要求,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层地学习,从而可以提升学习效果.

(五)发挥评价的力量,促进课堂互动

教师在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某些手段刺激学生之外,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力量,鼓舞学生,使其对互动形式的学习方式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并且由于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可以适当地纠错,促使学生接受新知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种定律提出相应的题目,令各组通过讨论求得答案.由于有些学生因为初次学习,容易混淆某些定律,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评价,指出存在的错误,再令其重新作答,使其加深认识.如关于“83×99”,教师要求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计算,有些同学根据交换律,会变为“99×83”,在计算过程上未发生变化,之后可以引出分配律的公式,将式子变为“83×(100-1)”,再令各组进行讨论,最终算出结果为8217.教师在讲解“可能性”的过程中,为了探究可能性不同的事件,可以让每组玩骰子,要求总结三种类型的可能性事件的特点,但是有些小组的探究进展较为缓慢,会拖延整体的探讨时间,此时可以用评价的方式指引,如可以说:“××小组,老师建议你们列出表格,按照单双数统计每次掷出的点数,看看有什么结果呢?”由此指引学生通过单双数了解可能性事件.当在参与某节课的课堂讨论时,教师发现部分同学由于性格问题,在过程中很少与其他同学互动,此时可以用评价的方式调动学生,如使其成为本组的发言人,在回答完某次提问的结果后,予以充分的鼓励,使其备受鼓舞,渐渐地增强参与互动的信心.另外,除了教师可以给予的评价外,自评也是促进互动的重要方式,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提高互动的积极性.如在要求探讨关于圆的性质的某道习题时,当A组说完结果后,可以让B组的同学评价A组所述的内容,若认为不够完整,可以让B组同学做补充,指出不足,同时继续填补解题过程,这就让组与组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

(六)合理设计分组,优化互动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互动是基于分组之上的,学生能够有秩序地参与互动.但是有些教师未能注重分组方式,导致各组实际的学习状况不一.如有的小组包含较多的优秀生,在探讨过程中表现得较为积极,能够体现出发挥交互的意义;有的小组包含较多的差生,当遇到难题时鲜于交流,会变得较为沉默,这就不能发挥课堂互动的作用.因此,在展开互动之前,必须合理设计分组的方式,从当前累积的教学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三种角度思考:第一种方式可以根据男女比例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较为相近的男女同学数量,利用彼此的好奇心,促进同组同学进行互动;第二种方式可以根据本班级的成绩排名,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将若干优秀生与差生相互结合,组建实力相当的若干小组,这就能够保证在遇到难题时,不会出现难以进行讨论的尴尬状况,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成绩更为优秀的学生可以担当带头的作用,促使其他同学能够紧随其后,重视探究互动;第三种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分组,如将乐于互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分到各组,令其充当积极分子的角色,当在进行讨论时,可以多指定“积极分子”汇报讨论结果,刺激组内的其他同学,从而提高整体的积极性,如将具有学习潜力的同学分配到各组,在提问时可以让该类型的学生阐述结果,令其做出解释,从而可以激发学习潜力,逐步地提升自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是必要的教学环节,既会组织学生不断地探究数学问题,又会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让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增强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施展课堂提问的手段,从而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文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融合与创新[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56.

[2]马海栋.聚焦多元互动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0(32):161-162.

[3]唐琼琼.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下旬),2021(7):96-97.

猜你喜欢

表格图形探究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统计表格的要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