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研究

2021-01-18杨云峰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杨云峰

【摘要】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人们重视,也别是互联网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为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一洗完问题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可行的想法。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1前言

互联网的发展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等。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于正在处于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的中小学生影响巨大。人际交往受阻,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弱,自我认同低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現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作为五育的基础,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对于中小学生发展需要警惕的问题

2.1网络成瘾

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 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的兴起,让部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致使无法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向区分。梁虹等对国内4个省2361名青少年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成瘾的程度加重[2]。并且在目前,患网络成瘾的年级越来越轻。

2.2盲目模仿不良信息

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爆炸性传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信息的过滤能力也有所欠缺。容易导致中小学生收到不良信息的侵害,盲目模仿,做出不当的行为。"吸烟年轻化"、"饮酒酗酒"等,都是因为盲目的模仿而产下的恶果。

2.3影响情感发展

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世界,缺乏人与人的交流,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情感不能得到正确的表达,会变得无比冷漠,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某小学学生在集会时突然晕倒,身边同学竞无动于衷,无人搀扶",这直接反应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对于情感的漠视。

3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1网瘾问题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烦恼,面对不良情绪,部分青少年选择用网络逃避现实,久而久之,长期的沉迷网络,使得与现实脱离,人际关系受挫,这部分青少年得不到尊重,使得网瘾进一步加剧。也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以达到自己精神满足的目的。长期的网络成瘾,会使青少年缺乏运动,导致体制下降,致使很多中老年疾病少年化。更重要的是,网络成瘾会极大的摧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石玮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可能会加剧心理健康状态的恶化[3];潘丝媛等证实中学生网络成瘾可能会引起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4];王慧慧等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5];崔玮嵛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越严重,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越低[6]。

3.2盲目模仿

对于盲目模仿这个问题的成因,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进行解释较为合适。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其强化的结果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他称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模范学习。部分短视频为了追求流量,故意拍摄危险、暴力、色情的擦边视屏吸引眼球,青少年面对这些新奇事物,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对其进行模仿,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3.3情感障碍

学生的情感不仅是对自身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现,更是对他人情感、周围环境情感的表现。因此,学生要注重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进而促进自身情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能面对冰冷的文字和图片,无法感受到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这会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表达,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7]

4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开展体制与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对于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获得巨大的心理健康效益,主要包括:影响认知功能、情绪、人格等。例如身体在适量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让人产生幸福感和快乐感,所有,青少年在面对烦恼时,可以引导其通过运动来排解不良情绪,而非通过网络游戏。群体的情绪具有传染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积极进行创新,与互联网相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202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中指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这些文件的提出,使得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4.1以兴趣为导向,构建积极地心理定势

网络成瘾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网络上,对现实世界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维持兴趣的稳定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学生拥有运动的兴趣,可以将注意力从网络转向现实,避免了网络成瘾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选择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和内容,以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比如女生选择健美操、啦啦操等体现美感的项目,男生选择排球、篮球足球等富有对抗性项目,其次,体育教师要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积极、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和调节学生的运动兴趣。再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运动项目的乐趣。最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2优化课堂环境,进行价值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作为,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比如说,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语言风趣幽默,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增强体育课堂的和谐气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积极进行价值渗透,使学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3以团体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识社会中的人,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体更不能脱离社会,因此,群体社交和团体活动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就显得举足轻重,人际交往能力是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一般以团体活动为基础,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班级活动、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好活动,尽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使活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中风体验到群体活动的乐趣与意义。特别是在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应更多地增加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因为在集体竞争的时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4树立体育明星榜样

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在方法理念上有很大的互通性和促进性。树立良好的榜样、制定群体公约、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等可以在促进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心理健康的发育。群体具有认识专横和偏执的特征,还很容易产生这种感情,只要有人在群体中间树立榜样,给予暗示,或者煽动他们的情绪,他们会立即付诸行动,将之实现。所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宣传优秀运动员人物的事迹,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制止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等方法,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4.5家长和老师发挥其作用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老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作用更是无需多言。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尽职尽责,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面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耐心教育积极引导,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还有,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身心力行的去教育孩子。例如,有家长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打游戏,转头还教育孩子不能沉迷网络游戏,这都是不可取的。

4.6规范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信息爆炸发展,想要过滤所有不良信息可能不现实,但是,可以从青少年最多接触的游戏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入手,可以通过开启净网模式、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等来规范青少年的用网行为。还可以在后台运行时,如果检测到是未成年时,便推送大量的先进人物事迹信息,爱国主义等正能量的数据,使青少年在规范行为的同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5结语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青少年是祖国来为发展的希望,当今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如今,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为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其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318中国学校卫生2020年2月第41卷第2期 Chin J Sch Health,February 2020,Vol.41,No.2版)》发布[EB/OL].[2019-10-27]. h ttp://chuzhong.eol.cn / news/201809/t20180925_1626508_7.shtml.

[2]梁虹,王利刚,樊春雷,等.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9):1076-1080.

[3]石玮,丁书姝,丁蕾,等.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11):1156-1159.

[4]潘丝媛,李武权,黎明,等.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相关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229-231.

[5]王慧慧,王孟成,吴胜齐.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基于潜剖面分析的结果(英文)[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5):881-885.

[6]崔玮嵛,薛艳,郑爱明.大学生自我认同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J].南京醫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293-297.

[7]王鹏瑞.“互联网+教育”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德育与管理.2019-12-23.1674-120X(2020)16-0015-02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