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融大道关山度若飞
2021-01-18陈瑶
陈瑶
2021年11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的重要节点。在本届进博会上,中国宣布了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新举措,对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出了中国主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强音”。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荡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由少到多:看营商环境之变
WTO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进展的结果,随着世界各国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借助于发达的交通设施变得更加频繁。WTO的职能是调解纷争,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
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看来,中国“入世”实现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个重大突破是承诺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第二个重大突破是承诺向全球开放市场。这两个突破实际上是中国“入世”谈判的重大成果,也是“入世”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两个关键。
“入世”20年,中国既是最大的受益方,也是最大的贡献者: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将近翻了一番;中国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中国进口总额增长了近6倍。
从宏观经济来看,开放市场准入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长期的利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汤婧表示,2000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为407亿美元,而2021年,商务部预计我国全年吸引外资规模将超过1600亿美元。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的成绩难能可贵。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宇彪总结道,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促进机制。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大开放力度,一是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增强投资的推动力;二是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开放与竞争促发展。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到2009年基本履行完毕“入世”降税承诺,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积极兑现“入世”诺言的信用。从2021年1月1日开始,中国进一步调整了部分关税,包括最惠国税率、常规税率和某些进口产品的临时税率,以提高开放程度和国内消费水平。
20年來,中国举办博鳌论坛、金砖国家首脑会议、中非论坛、进博会等活动,以包容性的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方式,通过多元化多边平台为世界贸易合作凝聚共识。而同期出台的一些区域开放政策,如设立上海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加大了特定地区的开放力度。
20年间,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营商环境逐步向好分不开。在“入世”之后,中国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进行了大量修改。修改后的《专利法》中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与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有关;修改后的《商标法》增加20余条作为对TRIPs协议的回应;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细化了著作权的具体内容,使相关规定与WTO的规定相适应。与之相呼应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2021年9月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则提出:到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了“三个转变”。为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品牌打造。
不论是税费改革、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还是“三个转变”的提出、“中国品牌日”的设立,都是“入世”20年问中国营商环境向好的真实写照。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2003年至2021年,中国企业世界500强数量不断上升并位居第一。2003年,仅有11家中国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此后,入选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122家,同美国持平;2021年达到132家,位居第一。数量在2003年至2021年的平均增速为14.8%。中央企业方面,2003年至2021年,其数量由6家增加到49家,年均增长12.4%,增速较快;非公企业方面,2008年,非公企业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当年仅有1家,2021年则增加到37家,年均增长32%,呈快速增长态势。
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副教授公克迪认为,加入WTO,本土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经历了从不适应到低迷再到积极竞争的过程。它们一方面在本土市场运用创新和本土化优势等同国际品牌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另一方面尝试进入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世界品牌。
由弱到强:看发展方式之变
“入世”20年,中国品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根据最新凯度全球排名(Kantar's BrandZ),中国品牌价值稳步提升,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列居第五名和第七名。在前100名品牌中,中国占14%,比10年前增加11%。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关冠军看来,“入世”20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创新力和影响力不断得以提升。其中的佼佼者有三大类品牌:第一类是创新型品牌,如华为、大疆、格力等,不断围绕主业进行技术深度研发;第二类是文化型品牌,如同仁堂、故宫、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等,以深厚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不断提升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第三类是平台型品牌,如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通过数字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平台功能与商家协同创新,孵化新品牌。
“入世”之后,一方面关税的降低,让更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实行市场经济,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一批企业快速发展。20年的时间,品牌出口渐成规模,并通过布局海外中高端市场,构建发展新格局。
其中,在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吉利、五菱、比亚迪书写了各自的发展奇迹,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更令世人瞩目。2021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共29.3万台。比亚迪以秦PLUSDM-i等六款车型占据了当月份额的22.31%(65375辆);而此前雄踞榜首的特斯拉排名第三,占当月市场份额的4.73%。
在食品领域,众多品牌在栉风沐雨中成长、涌现。加入WTO初期,中国食品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巨大冲击。天府可乐的曲折经历就是中国食品企业“入世”的缩影。
天府可乐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中药配方的国产可乐品牌,并在1985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宴饮料”。天府可乐销售最火爆的时候,每年向北京发货的火车皮数量达到100多个。在1989年,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成立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并将商标卖出。但合资后,百事公司逐年减少天府可乐产品的生产,造成了天府可乐严重亏损。2013年,天府可乐的商标正式收回,于2016年重新生产销售,并在2018年通过股权混改优化了企业管理结构。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的直接客户已达到10000余家,在川渝地区实现了商超全覆盖,天府可乐重新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这20年当中,既有老企业重焕生机,也有更多的新品牌崛起,如新希望、蒙牛、农夫山泉等。
在电视领域里,松下、东芝等进口电视品牌产品曾经令国人青睐。现如今,国产电视品牌凭借技术优势成为国人的第一选择,并走向海外市场。全球十大电视企业中,TCL、海信、创维等中国企业占一半。
创新,成了中国电视品牌跻身世界品牌的绿色通道。此前日韩垄断激光成像技术几十年,为此,海信埋头研发激光显示技术和屏幕。经过14年的努力,海信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已经申请了超过366项专利。2021年,海信发布的激光电视一经亮相就惊艳了国际市场。
中国品牌实力的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品牌话语权的增加。如今,中国品牌参与制定越来越多的世界通行的标准体系,对中国自主品牌开拓全球市场有巨大的利好。目前,我国在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41个行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采标体系,尤其在高铁装备、超高压输电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国际标准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占总出口的30%左右,我国外贸正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诸多标准中,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5G国际标准。德国专利资料公司IPlytics去年底发布的5G专利报告显示,华为、中兴、OPPO和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一共拥有全球36%的5G标准必要专利,领先美国、韩国、芬兰等国企业。这个数字是中国公司在4G专利中占比的两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尔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只持有14%的关键5G专利。其中,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量为2160件,占比18%,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一。
由内而外:看品牌出海之变
“入世”给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大规模海外并购重组、实现全球研发、整合全球资源提供了机遇。“入世”之后,中国制造企业在成本优势与品质基础上,运用本土化的营销手段、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强化品牌建设,使得中国品牌在海外走出了一条后发之路。
汤婧表示,从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归纳出三大共同点:一是依托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实现产业替代,比如华为、大疆、福耀玻璃等;二是模式创新,比如电子商务、快捷支付、共享经济等理念和技术,让中国的企业在亚洲、非洲商业和服务领域落地生根;三是在与中国贸易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行业发力,比如收购海外海港、农场、矿山等,有五矿等资源型企业,也有中铁、中交等基建类企业。
“入世”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最直接的途径是收购。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短时间内得到提升;TCL并购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德,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业务,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技术及市场。
随着有得有失的海外历练,中国企业逐步加深对国际竞争规则的理解和跨文化语境的认识,学会运用国际规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2010年,吉利在并购沃尔沃时,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吉利掌门人李书福选择了“放权、协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吉利給予了沃尔沃充分的自由空间,保留了此前瑞典团队的原班人马,除了李书福和沈晖,8名董事中再无吉利方人员参与;另一方面,吉利不断向沃尔沃提供资金支持。
也正是基于这一管理模式,吉利和沃尔沃双方的信任不断增强。2014年,由吉利和沃尔沃斥资110亿美元的全新SPA平台研发完成。XC60在同级车型中的销量遥遥领先,出口至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沃尔沃也成为目前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出口欧美市场的豪华汽车品牌。
随着中国品牌对“出海”的理解日益深入,“走出去”的路径也呈现出多元化、人文化等趋势。海外销售是品牌出海品效合一的直接体现。2020年,在美的集团2842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海外市场贡献了1210.8亿元,占比达到42.60%。这是美的集团海外营收连续第4年超过1000亿元,连续第5年占比超过40%。美的集团海外营收在国内“出海”家电企业中稳居第一,其秘决就在于出海以后实行“本土化”策略。
美国消费者原来习惯使用窗机,但这影响窗户开启,且会向室内传导噪音的老式空调,多年来一直没有颠覆性创新,售价普遍为100美元。美的针对美国用户消费痛点,推出u型窗机,采用u型隔断+内外侧双吸音技术降低噪音,并预留了窗户开启空间,用户只需3颗螺丝钉就能自行安装。上市后,该产品迅速成为美国窗机第一名,虽然售价高达400美元,但依然是所有机型中销量最高的。
在对消费者洞察的基础上,中国品牌日益与世界消费市场同呼吸、共命运。如今海外消费者更青睐用智能家电来提高生活水平,这带动了科沃斯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品牌销量增长。
而实现全球化研发布局日益成为科技品牌企业热衷的优化产业链配置、整合资源的出海方式。以华为为例:目前,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十多个研究所,分布在美、英、德、法、俄等国家。早在1999年,它就已经在俄罗斯设立了数学研究所,吸引顶尖的俄罗斯数学家来参与华为的基础性研发。进入21世纪后,华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吸引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增大。
农业品牌的全球科研投入也在持续加码。伊利继2013年在意大利、美国、新西兰布下重兵之后,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荷兰合作成立欧洲研发中心。至此,伊利的全球产业链合作已经囊括了从生产基地、企业到研究机构,从奶源、食品安全到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跨境交易平台则犹如航空母舰下水,为全球贸易和线上零售提供最便捷的方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品牌触角伸至全球,“国际版淘宝”速卖通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全球速卖通正式上线于2010年4月,是阿里巴巴旗下唯一面向全球市场打造的在线交易平台。它面向海外买家,通过支付宝国际账户进行担保交易,并使用国际快递发货。全球速卖通覆盖近20种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等,可以使用欧元、美元、加拿大元等多种货币进行交易。本地化是对海外市场用户最基本的保障、最友善的尊重。正因为如此,全球速卖通也是第一个获得安卓卓越奖的应用平台。
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
“近年来,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以及国际治理格局的深刻变动,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给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冲击。”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屠新泉看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维护WTO在国际贸易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强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现实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中国品牌出海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急需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出海的产品科技含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在企业出海后,金融方面的服务和支持不足;四是企业对当地政策和法律的理解不够,整体的风险防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如何运用好WTO规则,有效规避风险,并积极维权,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入世”之初的“福耀玻璃胜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案”便是中国品牌成功运用世贸规则的正面教材。2001年中国“入世”,刚进入北美市场的福耀玻璃便被美国和加拿大的三家公司联合发起反倾销诉讼。2002年2月,美国商务部和加拿大政府分别一前一后强行裁定对福耀征收11.8%和57%的倾销税。
当时,大多数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诉讼,考虑到对WTO规则和各国法律的不了解,以及为此将支付高昂的诉讼成本后,一般选择不应诉,直接认输放弃海外市场。福耀玻璃则没有回避,通过聘请中美著名的律师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成立“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全方位积极应诉。
2002年4月10日,福耀玻璃反将美国商务部告上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上诉状中从九个方面有理有据地指出美国商务部的裁决缺乏法律依据。反倾销诉讼前后持续了三年时问,福耀玻璃为此花掉了高达1亿元人民币的诉讼费用。2004年,福耀玻璃终于取得反倾销诉讼的胜利,美国商务部将针对福耀玻璃征收的税率调整到0.13%,并返还了400万美元反倾销保证金。从此,福耀玻璃彻底打开了北美市场的大门,并站稳脚跟。
这一事件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善于勇于利用WTO法律规则,打破海外市场的隐形壁垒,追求商业公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华为、中兴在美国遭遇“技术壁垒”的案例,也让中国品牌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2018年,美國商务部决定对中兴通讯做出惩罚: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电子技术或通讯产品,为期七年。不仅如此,中兴还被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发布禁令。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从短期看,中国企业会有阵痛,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必将更为紧迫,明道若味,进道若退。
未来,为了应对更多的风险,汤婧建议,中国品牌一要为全世界提供优质的产品,尤其是在疫情暴发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产品紧缺的情况下,在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布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要为世界经济提供中国的增长动力,为全球发展增量做出贡献;三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和赶超的机会。
“入世”20年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过程,是中国企业不断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过程,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治理结构的过程。未来的中国将继续秉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世界“无缝对接”。在全球各地,将有更多中国品牌触达消费者手中、心中。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中国品牌与世界消费者的融通将更加顺畅。塑造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品牌形象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