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2021-01-18威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一科山东威海26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包块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一科 (山东 威海 2642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表现,探究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共133例包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8例通过揉腹、通便后自行恢复为A组,55例需要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为B组,对照观察两组包块位置、大小及伴发情况,期望正确引导临床治疗方式。结果:包块位于右中、下腹部、较大包块、伴发包块内淋巴结肿大或近端肠管扩张者需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结论:肿块位于右中下腹、包块较大,累计范围长或伴随肿块内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的情况,为持续性肠套叠可能性较大,需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身上,发病之后小儿会出现腹部疼痛、血便、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在腹部疼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得小儿出现呕吐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肠穿孔和肠坏死等严重问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关键问题。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超声这种操作简单、检查快速、无创技术形式开始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中。本文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分析超声图像特点,旨在能够辅助临床,及时准确诊断、解除患儿病情。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133个肠套叠包块,男性47例,女性73例,年龄1个月~5岁。其中78例通过揉腹、通便后自行恢复为A组,55例需要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为B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LOGIQE9、LOGIQS8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5MHz。在最开始的阶段医护人员帮助患儿仰卧在检查床上,充分暴露腹部,循序渐进扫查完全,观察包块位置,图像特点:有无典型肠套叠图像,“同心圆”征、“套筒”征,观察包块大小及累计长度,观察是否伴有包块内淋巴结肿大、近端肠管扩张、腹腔积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包块位置、大小、伴发情况(包块内淋巴结肿大、近端肠管扩张、腹腔积液)。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包块位置

和A组相比较,B组右中腹、右下腹包块占有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包块位置统计情况比较[n(%)]

2.2 包块大小

对比两组大小、累及长度,发现B组包块较大者、累计范围较大者占有率更高,更不易自行复位,A、B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包块大小、累及长度检测情况比较[n(%)]

2.3 伴发情况

在各种伴发症状患者占有率的比较上,B组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伴发包块内淋巴结肿大、近端肠管扩张、腹腔积液更不易自行复位,见表3。

表3.两组伴发情况比较分析表

2.4 病理机理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在临床角度上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腹部疼痛、便血、腹部肿块等,有八成的发病患儿处于两岁以下。当前临床医学角度上对肠套叠的发病原因没有得出准确的判断[1],有的观点认为肠套叠和小儿肠管解剖特点、肠功能失调异常等存在关联[2]。在婴幼儿时期,小儿肠套叠的发生和肠功能失调、肠道蠕动异常存在关联,也可能和胰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和肠运动机制存在关系[3]。

3.讨论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医学角度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机理表现为:患儿的某一段肠管套入了和这个肠管相连的肠腔内部,由此使得患儿的肠内物通过出现了障碍。受饮食内容和习惯改变、外来病毒侵袭、解剖等因素的影响,在近几年,小儿肠套叠的发病几率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出现肠坏死,会对患儿产生严重后果。这就需要超声及时提供诊断,给予临床更明确的辅助[4]。肠套叠80%发生在2岁以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4~10个月的婴儿最常见,分为继发、原发生两种。其中95%的肠套叠为原发性的,所谓原发生肠套叠指的是肠管未出现器质性的病变,只是由于肠蠕动的功能紊乱且肠系膜过长,或是由于回盲的活动太式、病毒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发生肠套叠后因为在鞘部会有持续的痉挛,肠管血液循环出现了障碍,黏膜细胞会有大量的黏液分泌,引发肠壁不断增厚或是腹腔积液,慢慢发展成为肠壁坏死。

小儿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多数和肠管口径大小不同、肠蠕动节律失常、肠功能失常、肠壁肿瘤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当前,临床医学角度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式是空气灌肠法或者外科手术复位法[5]。小儿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有利于临床明确诊断,因此腹部声音是诊断肠套叠的首要检查方法。通过其显示可见肠套叠横断面出现同心圆的特点,在纵切面可见套筒。单纯性肠套叠声像图有四层,从外向内分析为:外层高、低回声;内侧高回声、内壁低回声。在本文研究中,包块位于右中、下腹较较包块位于左、右上腹部更不易自行恢复,包块较大、累计范围较长亦不易自行恢复,如果同时伴发包块内淋巴结肿大、近端肠管扩张、腹腔积液等情况,需要临床快速干预,给予空气灌肠复位或者手术复位。为了能够提升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成效,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多关于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信息,详尽准确的超声诊断使得小儿肠套叠得到及时的临床处理。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包块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