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及CT 影像特征

2021-01-18马海彦梁甜甜谢光友曾宪春刘新峰王荣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胸部核酸玻璃

马海彦 梁甜甜 谢光友 曾宪春 刘新峰 王荣品

家庭聚集性发病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 COVID-19)相互传染重要流行方式。聚集性发病是指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1]。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及机体抵抗力不同,不同地区的聚集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和CT 表现可能有所不同。现分析贵州省收治家庭聚集性COVID-19 患者临床特点及CT 影像特征。为早期防控家庭聚集性发病COVID-19 提供临床价值。

方 法

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合作医院2020 年1 月22日至2020 年3 月7 日收治的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 的6 组家庭共14 例患者(见图1)。收集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患者均完成胸部MSCT 检查、病原学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等实时荧光RT-PCR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2)核酸检测。

2. 流行病学史

6 组家庭COVID-19 患者中,1 组家庭有长期武汉居住史,2 组家庭有武汉旅游史,均于春节前返回贵州;3 组家庭有与COVID-19 患者接触史(家庭亲属或第二代或第三代相互接触),具有家庭暴露史,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1-2]。

3. 胸部CT 检查

64 排128 层 螺 旋CT(西门 子 SOMATOM Perspective)。扫描范围:肺尖到肋膈角。扫描参数:螺旋扫描,准直器宽0.5 ~1.5mm,管电压100 ~120kV,管电流50 ~350mAs,原始层厚1mm,重组层厚5mm。

4. CT 影像分析

由2位胸部影像医生(6年和30年影像诊断经验)共同分析肺部CT 病变分布、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纵隔淋巴结及胸膜情况。COVID-19 影像学诊断及分期按COVID-19 诊疗建议指南(标准版)影像学CT 诊断标准[3]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根据病程中CT 病变表现分为早期、进展期、转归期和重症期[4]。

结 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6 组家庭COVID-19 患者,男性8 例,女性6 例,年龄2 个月~76 岁,平均(42±21)岁。10 例咽拭子核酸阳性,2 例肺泡灌液核酸阳性,2 例大便核酸阳性。入院时发热10 例(其中低热6 例,中热4 例,无高热患者),无发热4 例,其中2 例患者(患者K和N)无明显临床症状;干嗽7 例,咳痰3 例,流涕1 例,乏力1 例,4 例无明显咳嗽,无呼吸困难。14例COVID-19 合并慢性支气管肺炎1 例、贫血2 例、高血压2 例和1 例心肌缺血。4 例有吸烟史。临床分型轻型2 例、普通8 型、重症3 例和危重症1 例。

2. 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6 组家庭COVID-19 患者,白细胞计数减低8 例、正常5 例、升高1 例;淋巴细胞绝对数减低7 例、正常7 例;超敏CRP 升高8 例、正常6 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减低5 例、正常9 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4 例、正常9 例、升高1 例(患者J);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3 例。降钙素原升高7 例,正常7例;CD4+细胞计数减低8 例、正常6 例;CD8+细胞计数减低5 例、正常8 例、升高1 例(52 天婴儿);CD4+/CD8+比值降低6 例、正常7 例、升高1 例(患者G);其中CD4+和CD4+/CD8+比值均减低4 例(患者G、I、L、M、N);血纤维蛋白原量升高10 例、正常5 例,1 例D-二聚体升高(患者M);乳酸脱氢酶升高5 例、正常9 例;胆红素升高6 例、正常8 例。

3. COVID-19 分型及肺部CT 表现

6 组家庭COVID-19 临床分型轻型2 例(2/14),2 例患者(患者B 和K)均无发热,患者B 有干咳,而患者K 无明显症状,双肺CT 未见异常;普通型8例(8/14),CT 表现双肺不同程度肺炎征像,病变累及范围不超过肺体积40%;重型3 例(3/14),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偏低,CT 表现双肺病变累及范围大于肺体积约40%;危重型1 例(1/14),双肺病变累及范围超过肺体积约70%(表1)。

6 组家庭(除外2 例轻型患者CT 无异常外)中的12 例根据病程CT 分为四期。早期表现:首次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为肺野外带或胸膜下分布的小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多发淡薄磨玻璃影5 例(图2),均位于胸膜下,呈局限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影时,病变位于胸膜下,呈条索状、斑片状,范围局限、边界清晰。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共存3 例(图3),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周围磨玻璃影改变,实变影形态多样,呈不规则扇形、楔形、斑片状等。1 例为婴儿患者C(52天)表现为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模糊影,边缘模糊。6 组家庭,14 例均无胸腔积液,1 例危重型患者M 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征象。进展期:病变范围增宽,出现实变,原未出现病变的肺野出现类似病灶(图2)。转归期:治疗有效者,病变吸收好转,范围减少,遗留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图3);治疗无效者,病变范围增宽,实变加重转为重症期。重症期:病变范围明显增宽,实变进一步增加。

图1 6 组家庭成员组成及家庭暴露流行病学。

表1 6 组家庭临床分型的CT 表现(除外2 例临床轻型患者)

图2 第3 组家庭,患者G,男,53 岁,发热4 天,伴干咳,2020-01-29 早期,胸部CT(横轴A ~D)双肺胸膜下非对称性多发磨玻璃密度影;2020-01-31 进展期,胸部CT(横轴位E ~H)双肺多发磨玻璃与实变影共存病变,病变范围较前片进展、病变密度增高并部分实变(多发),提示病变进展期。

图3 第4 组家庭,患者I,女,59 岁,发热,2020-02-05 胸部CT(横轴位A ~D)示双肺胸膜下非对称性磨玻璃密度影及部分实变影(白箭头)共存;2020-02-14 HRCT(横轴位E ~H)双肺多发磨玻璃及实变共存影较前片吸收减少,提示病变处于转归期。

4. 临床治疗后转归及CT 征像

出院标准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颁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平均住院时间10.5 天。6 组家庭14 例患者中,临床治疗后痊愈出院9 例(轻型2 例、普通型6 例,重型1 例);另5 例患者(普通型2 例,重型2 例,危重型1 例)转至定点贵州省将军山医院继续治疗。CT征象有:①临床治疗有效者:CT 肺内病变吸收消退,但是CT 肺部影像一般稍迟于临床;部分普通型或重型患者肺内病变可完全吸收、机化或纤维化;②临床治疗疗效欠佳或无效者:CT 病变范围明显增宽,实变进一步增加(其中1 例危重型患者(M),双肺呈“白肺”),在复查病灶进展的患者中,患者发热、胸闷等症状依然存在,这表明CT 表现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讨 论

家庭为单位的聚集性发病已成为COVID-19 相互传染重要流行方式。本研究确诊6 组家庭聚集性发病COVID-19 发病年龄跨度大,2 个月~76 岁,同样证实各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与研究报道一致[1,4]。

1.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6 组家庭COVID-19 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与文献报道一致,显示了家庭暴露史和人传人途径强特点[2,4-5]。本研究部分家庭聚集发病患者SARS-CoV-2 病毒核酸需多次检测。其中第3 组家庭患者H 经3 次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第6 组家庭患者N 经第4 次核酸检测阳性确诊,其可能原因:SARS-CoV-2 核酸检测标本:核酸检测标本来自上呼吸道咽拭子时,受检测试剂盒、采样管标本取材、患者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6],检测结果假阴性较高。 SARS-CoV-2 病毒载量:鼻子中的病毒载量比喉咙中的病毒载量高,无症状患者与有症状患者病毒载量相似,这表明无症状患者的潜在传播性[7]。而胸部CT 简单易行,在COVID-19 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无临床症状的感染者,胸部CT 检查尤为重要[8]。此类患者发病隐匿,极易造成漏诊,特别注意家庭聚集密切接触无症状患者可能成为感染源[1,8],是控制该疾病的一大挑战,特别是考虑到潜在的感染源、密切接触者的识别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9]。

成人COVID-19 床相对较重,入院时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低为主;但是特别需注意有2 例无临床症状者(分别是患者K 和N),其中第5 组家庭患者K 胸部CT 无异常,而第6 组家庭患者N 肺部CT 提示左上肺病毒性肺炎征像;两者均是因密切接触了COVID-19 确诊病例来医院行胸部CT 检查。因此应注意家庭密切接触无临床症状患者可能成为感染源,其临床意义在于对此隐匿性患者行胸部CT 筛查至关重要。2 例胸部CT 无异常者,1 例患者白细胞减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另1 例患者K 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1 例儿童COVID-19 患者C(52 天婴儿)CT 肺部炎症轻,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良好,在1 ~2 周内恢复[10]。第6 组家庭M 为危重症患者,合并心肌缺血,出现I 型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预后较差,分析原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新型冠状病毒侵袭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引起细支气管炎,肺泡腔炎性渗出并部分填充,病变继续进展肺泡上皮透明膜形成,最后累及肺泡塌陷,肺泡周围间质淋巴细胞炎性浸润使毛细血管血容量增加,肺泡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这也是COVID-19 发病机制[11-12]。Chaolin 等[13]研究显示重型COVID-19患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率减低占63%,大于普通COVID-19 患者减低比例(54%),这与本研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趋势一致。本研究有1 例患者J(第4组家庭)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分析原因为青少年患者,抵抗力低,可能为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所致。

2. CT 影像学特点

6 组家庭COVID-19 肺部CT 发现肺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其中2 组家庭2 例肺部CT 检查肺内均无炎性病变者称为感染者,不能称COVID-19。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属于临床轻型患者[1]。本组家庭聚集性发病COVID-19 患者CT 影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早期表现为肺野外带多发的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进展期磨玻璃影范围增宽,多出现一定程度的实变影,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磨玻璃影改变,实变影形态多样,以胸膜下非对称分布多见。本组中1 例婴儿磨玻璃影没有成人典型。14例均无双侧胸腔积液,其中1 例危重症M 患者CT呈“白肺”且纵隔淋巴结肿大。

3. COVID-19 影像鉴别诊断

3.1 其他病毒性肺炎:非COVID-19 早期少见有肺野外带的多发小灶性磨玻璃密度影这一特征。非COVID-19 主要依赖于呼吸道病原抗体检测阳性,而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对COVID-19诊断有提示作用,确诊依靠病毒核酸检测。

3.2 细菌性肺炎:CT 表现小叶性、段及亚段性分布的实变影,可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常见空气支气管征,白细胞升高,可与COVID-19 鉴别。

3.3 非感染性疾病肺部累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肺部累及可与病毒性肺炎有相似的影像征象,注意需除外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血管炎、机化性肺炎等疾病[14]。

综上所述,这组贵州省家庭聚集性发病有一定特点: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家庭暴露史,发病年龄跨度大,部分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SARS-CoV-2 核酸需多次检测确诊。特别注意家庭聚集密切接触无症状患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临床行胸部CT 筛查、早期识别密切接触者和隔离接触者至关重要,可能成为疫情控制的关键节点。掌握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特点及肺CT 相对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有利于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从而使患者和社会公众受益。

猜你喜欢

胸部核酸玻璃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