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性诱剂监测云南秋冬季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活动特征

2021-01-18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张红梅刘洪安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滇南高峰期夜蛾

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王 敏,3,刘 莹, 张红梅,刘洪安,邱 钰,谌爱东*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昆明 650205;2.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3. 丘北县平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丘北 663211)

2019年1月11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确认由缅甸侵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姜玉英等,2019a),截至6月24日已在云南省16个市(州)128县(市)发现为害(赵雪晴等,2020),截至10月8日,侵入全国26省(区、市)个县(区、市)(姜玉英等,2019b)。云南玉米周年种植、播期的复杂,是草地贪夜周年适生区,防控压力较大,如何有效防控成虫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1头雌虫的产卵量大约500~1 000粒,杀死1头未产卵的成虫,相当于保护了667 m2的作物(吴孔明,2020),掌握成虫发生与活动规律,对于有效防控成虫十分关键,本论文利用互联网加植保技术系统监测云南草地贪夜蛾秋冬成虫种群动态,力图探明云南草地贪夜蛾成虫秋冬种群发生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时间与地点

滇南,23.36°N,103.20°E,海拔1 310 m,年平均气温18.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玉米周年种植,监测时间2019月8月1日到12月31日,8月玉米生育期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12月冬玉米苗期。

滇中,23.60°N,101.97°E,海拔420 m,年平均气温23.8℃,属干热河谷立体气候,玉米周年种植,监测时间2019月8月7日到12月31日,玉米各生育期均有。

滇西南,23.15°N,99.25°E,海拔1 529 m,年平均气温17.5℃,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玉米周年种植,监测时间2019月9月2日到12月31日,9月安装点玉米乳熟期,11-12月安装点未种植玉米,周边有种植。

滇东北,25.65°N,104.02°E,海拔2 064 m,年平均气温13℃,亚热带季风气候,监测时间2019月8月1日到12月31日,玉米4-5月播种,8月份玉米乳熟期,冬季不种植玉米。

1.2 监测方法

监测数据由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提供,型号3SJ-03,设备及诱芯均由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是基于性诱技术而开发的集害虫诱捕、数据统计、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草地贪夜蛾智能监测系统,包含田间智能监测设备和软件分析系统,可实现了害虫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1.3 数据分析

通过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下载实时监测数据,采用Excel对数据整理分析成虫种群动态和不同时段的诱蛾量,并用SPSS Pearson法分析诱蛾量与空气温湿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来描述相关程度:|r|=1为完全线性相关;0.8<|r|<1时为高度相关;0.5<|r| ≤ 0.8时为显著相关;0.3<|r| ≤ 0.5时为低度相关,当0 ≤ |r| ≤ 0.3时为微弱相关或无相关性(李玉光等,2014)。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虫种群动态

通过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草地贪夜蛾秋冬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2019年8月 1日-12月31日,滇南、滇中、滇西南和滇东北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9.42头/d、8.54头/d、1.21头/d和4.47头/d(图1),总体诱蛾量:滇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各监测点每月均有发生虫峰,8月、9月单峰显著,10月、11月、12月小虫峰频繁,各监测点高峰期和发生量有区域的特点,滇南峰值明显,滇中除8月以外持续平稳的高虫量,滇西南虫量缓慢上升,12月达最大,滇东北每月总诱虫量变化不大,其中,滇南每月虫峰日诱蛾量35~85头/d,最高虫峰日8月17日,滇中每月虫峰日诱蛾量17~146头/d,最高虫峰日9月19日,滇西南9-12月每月虫峰日诱虫量2~26头/d,最高虫峰日12月23日,滇东北每月虫峰日诱蛾量17~142头/d,最高虫峰日9月 28日(图1)。

图1 云南不同区域草地贪夜蛾秋冬成虫种群发生动态Fig.1 Population dynamic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Yunnan

图2 不同时段草地贪夜蛾成虫的种群动态Fig. 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adults

2.2 成虫的活动高峰期

雄蛾日活动节律主要集中在上午07 ∶00-11 ∶00,下午18 ∶00-凌晨03 ∶00(图2),分别占总诱蛾量的24.97%和60.79%,但各监测点成虫活动高峰开始和结束时间又略有差异,滇南种群成虫活动的高峰期上午时段不明显,主要集中在晚上19 ∶00-03 ∶00,占总诱蛾量的79.49%,滇中种群主要高峰时段09 ∶00-10 ∶00,17 ∶00-03 ∶00,分别占总诱蛾量的24.14%、65.02%,滇西南种群夜间不是活动的高峰期,高峰主要是07 ∶00-09 ∶00占总诱蛾量的70.34%, 滇东北种群主要高峰时段06 ∶00 -11 ∶00,18 ∶00-21 ∶00,分别占总诱蛾量的45.23%、27.21%(图2)。

2.3 成虫活动高峰期诱蛾量与空气温湿度的相关性

监测期间2019年8-12月,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记录滇南温度8.20~41℃,平均温度20.43℃,湿度28%~100%,平均湿度86.87%,成虫活动的高峰期19 ∶00-03 ∶00,温度9.60~27.5℃,湿度41%~100%;滇中温度8.72~43.00℃,平均温度26.11℃,湿度31%~100%,成虫活动的高峰期09 ∶00-10 ∶00,17 ∶00-03 ∶00,温度8.72~43.00℃,湿度31%~100%;滇西南温度5.90~29.00℃,平均温度13.77℃,湿度61%~100%,平均湿度98.11%,成虫活动的高峰期,07 ∶00-09 ∶00,温度5.90~18.90℃,湿度100%,;滇东北温度1.80~36.90℃,平均温度16.71℃,湿度41%~99%,平均湿度88%,成虫活动的高峰期06 ∶00-11 ∶00,18 ∶00-21 ∶00,温度1.80~25.60℃,,湿度66%~99%。

综合4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活动高峰期诱蛾量与空气温湿度有微弱的相关性,与温度的|r|=0.14<0.3,P=0.00<0.01,与湿度度的|r|=0.07<0.3,P=0.04<0.05(表1)。分别对4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滇南种群诱蛾量与温度的|r|=0.08<0.3,P=0.16>0.05,与湿度度的|r|=0.06<0.3,P=0.16>0.05说明滇南种群的诱蛾量与温度、湿度无关;滇中种群诱蛾量与温度的|r|=0.14<0.3,P=0.00<0.01,与湿度的|r|=0.07<0.3,P=0.21>0.05说明滇南种群的诱蛾量与温度有微弱的相关性,与湿度无关;滇东北种群诱蛾量与温度的|r|=0.22<0.3,P=0.02<0.05,与湿度的|r|=0.07<0.3,P=0.47>0.05说明滇东北种群的诱蛾量与温度微弱负相关,与湿度无关;滇西南种群诱蛾量与湿度的|r|=0.06<0.3,P=0.82>0.05,诱蛾高峰期湿度均为100%,说明滇西南种群诱蛾量与温度、湿度无关(表1)。综合分析说明了在成虫活动的高峰期,空气温湿度对诱蛾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的监测点由于小气候的不同,受影响的程度又各有不同。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性诱剂在害虫早期预警、种群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时空丰度变化、评估最佳杀虫技术和危害风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苏建伟等,2005)。对新入侵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更是需要建立长期的监测点,尤其是针对云南周年繁殖区,定位定量草地贪夜蛾的成虫迁移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尤其重要。和伟等(2019)进行了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诱测报方法研究,车晋英等(2019)、杨留鹏等(2019)和沈嘉彬等(2019)对不同配方性诱剂及诱捕器进行了评价筛选,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加植保技术的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的应用,对准确监测虫情和及时发布虫情预警信息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借助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云南滇南、滇中、滇西南和滇东北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成虫种群动态、活动高峰期和以及温湿度对成虫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每月虫峰明显,成虫活动高峰期时段基本一致,闪讯TELEMO©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适用于我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监测,但各监测点又有明显的区域特点,玉米的生育期、田间小气候对诱虫量均有影响,滇南和滇中周年种植玉米,诱虫量高,滇西南降雨多湿度基本为100%,诱虫量少,卢军帅等(2020)研究表明诱蛾量不仅与傍晚田间气温有显著相关性,发生量还与玉米生育天数显著负相关。性诱剂诱集效果还与不同地理种群显著相关(江幸福等,2019),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车晋英等,2019)。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选择安装使用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时,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种群进行技术的改进,包括诱芯的成分、含量、浓度配比,提升准确率,并结合植保技术、气象资料、历史数据、田间调查,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提高实时发布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数据提出合理的防控指导意见,促进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技术发展。

表1 诱蛾量与空气温湿度的相关性

致谢:云南开远、元江、沧源、沾益等市县植保植检站给予大力帮助。

猜你喜欢

滇南高峰期夜蛾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